首頁>文化>

感統失調是指個體的某一感覺系統、多個感覺系統之間、感覺系統與其他系統之間的信息組織與整合不協調,導致信息統合過程異常,表現出大腦和身體不協調。那麼孩子感統失調怎麼辦

tip1:瞭解孩子問題,需要尋找靠譜的信息和專業渠道。

首先要說明的是: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並不能簡單判斷。如果您的孩子存在某種特殊表現,別人就斷言:你孩子已經“感統失調”了!這樣的說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還是建議家長尋找專業渠道為孩子做判斷。

有的機構專業性不足,老師僅通過觀察和填表就得出孩子感統失調的結論,這樣的判斷是不嚴謹、不專業的。更不說有些老師一沒經驗,二沒有專業背景,只經過簡單培訓就上崗指導孩子,這樣訓練效果自然不好。

因此,家長關注到孩子的問題後不要太焦慮,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是第一步。可以帶孩子到兒童醫院或者專業的感統機構做一次能力測評,瞭解孩子究竟是不是感統失調、以及失調的程度。

tip2:專業的感統訓練必不可少

如果專業的評估判斷出孩子有感統失調,那麼家長千萬不可大意了!需要通過感覺統合訓練,給予孩子視、聽、觸、本體、前庭等多種刺激,改善兒童整體統合能力。

前庭平衡訓練針對肌肉張力及動態平衡不足,促進視聽動的調節和語言能力發展;

觸覺訓練提升觸覺辨別能力、調節情緒不良、抑制好動不安等;

本體覺訓練提升肢體能力,增強動作協調性、提升自信心;

視聽覺訓練強化認知以及改善動作協調、幫助孩子調高注意力。

專業的感統訓練能幫助孩子增強感官刺激,以此同時,家長也需要在生活中注重帶養方式。比方說:

一、拒絕過度包辦

現在很多家長過度寵愛孩子,無論什麼事情家長都給孩子處理好,其實這樣的寵愛不利於孩子成長。

在長期包辦代辦下,孩子的大腦不去思考,身體不運作,感官也得不到刺激,身體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也會發展不良,最終變得嬌生慣養,自理能力差。

因此,儘量多鼓勵教導孩子處理自己的吃、喝、拉、撒等生活瑣事,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通過多動手、多動腦促進感統發展。

二、高質量陪伴,增加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戶外玩耍回受傷,就對孩子的各種活動嚴格限制。這令孩子失去了鍛鍊的機會,也不利於積極Sunny心態發展,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變得敏感膽小。

那麼應該增加戶外活動,比如在草地玩耍、跑跳,可以提高孩子的大運動能力,降低孩子的觸覺敏感度,鍛鍊孩子的前庭覺。

還和孩子一起玩拋接球、打羽毛球,既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肌肉,促進本體感發育,同時增強手眼協調能力。

還可以讓孩子學習騎腳踏車,鍛鍊孩子的平衡感、肢體控制力和身體雙側協調能力。

總之,要想有效幫助感統失調兒童,首先需要經過專業測評,瞭解孩子的能力。其次再讓孩子進行專業的、針對性的感統訓練,從根本上改善功能不足問題。在平時的家庭帶養中,家長也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動手、多感受,從各個層面提升孩子的能力。

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你在我心中後續篇:十六、昏睡中的藍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