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輝煌燦爛幾千年中華民族歷史當中,思想的成熟和多樣的變化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關鍵,在不同的朝代執政者都會有不同的統治思想,從而讓國家有不同發展方向。道家思想對於歷朝歷代的影響不可不大。除了在思想方面的影響,在養生方面尤其是君王們所追求的長生問題上,更是有很深的道家淵源。從歷代君王的實踐當中可以知曉,道家並無長生之法,但是道家的養生之法的確也是很不錯的,尤其道家既講求修性也講求修命,內外兼顧。

收心求靜,養精固本:

道家的養生之道最關鍵就是要收心求靜,養精固本。人的生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基本組成的說法也並不相同,在道家看來,人生之組成就是精氣,所以道家的養生也就是在養精氣,人只有精氣旺盛充沛才能身強體健,否則的話,就會顯示出疲憊衰老,當精氣消耗殆盡的時候人也就邁向了死亡。

通常而言人的精氣在中年之後就會逐漸出現不充盈的情況。隨著人年齡不斷增長,精氣就會愈發的不充盈。因此,人越是上了年紀就要越懂得收心求靜,要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尤其是男女之事要更加懂得剋制。此外,還要儘可能保持內心的平靜,不要輕易動肝火,保持豁達的心境,不急不躁,遇事要看開,保持包容。收心求靜就能夠很好的保持精氣的充沛,人看上去會精神很多。

養精固本是讓生命長久的保持充足的精氣,長久的保持在旺盛的狀態,能讓人更好的同自然接觸,更好的把握生活。如果一個人長久的缺乏精氣處在萎靡不振的狀態當中,生活也會變的暗淡許多,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知殘:

知殘是指心智殘缺,莊子曾提到這個概念,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範疇,可以放在很多個領域,通常所說的知殘是指只是的缺乏,但是莊子也強調知識無限生命有限,一個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因此需要明白朮業專攻的道理。我們想要向哪個方面發展的時候就要去掌握哪個方面的知識,在進行道家養生的過程中,也需要避免知殘的情況發生。要不斷的去了解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養生的過程中愈發的感到其中的益處,同時也避免讓誤入歧途。

尤其是在吃的方面,盲目的吃補藥,或者進行進行辟穀等,不得其法對自身是會產生傷害的,還有一些養生的法門,類似瑜伽一些成套的動作,都需要進行學習,掌握方法,不然很可能會傷到自身。

知殘是道家著重強調的,我們自身要時刻注意,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要盲目嘗試。

順其自然:

天人合一始終是道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在養生過程中也同樣重要,要順應自然的規律,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補充必要的人體所需營養,也就是說要合理的安排作息和飲食,不管一天是否遵循了完整的養生所安排的專案,都不要違背作息時間,要在與自然相順的條件下進行養生,如此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養生需是一件自發的事情,不要強迫自己養生,在道家看來這已經違反了內心,那麼心就無法靜下來,難以做到內外兼顧,修性和修命需要同時進行,才能讓自己與自然更加貼近更加和諧保持精氣充沛,才能從養生當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最大的益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俗語“睡覺時,腳不能朝西”,是古人迷信還是有依據?漲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