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立春”,歲之始,也是生長的季節,《釋名·釋天》中記載:“春,蠢也,萬物蠢然而生也”。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

三候

東風解凍。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陟(zhì)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立春三候,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習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來。

咬春

立春這天,一項重要習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捲。吃春餅和春捲,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因此,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一個“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吃苦的堅韌勁兒。

鞭春牛

除“咬春”外,民間還有“打春”習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裡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

因為燕子是報 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燕子是候鳥,春天飛到北方,秋天飛到南方。“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 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裡,招惹燕子繁殖生息。

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就給他(她)們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 就出現了。

“躲春”其實就是“躲太歲”,多數是當年犯太歲之人需要躲春。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飲食養生

春餅:餡(蘿蔔,豆芽,豆子,為主)。

春盤: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春捲(春蠶):《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

咬春(吃蘿蔔):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立春之時,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所以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藥、蓮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還會出現“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特別是對於體弱的人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

對此專家表示,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衝”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

立春養生還得做好“春捂”,千萬不要急著脫掉冬裝換春裝。

喝茶養生

陽春之時,啟陳發新的季節,蟄蟲驚動,萬物欣榮。此時人要順應天地萬物,讓體內的陽氣順應春天的氣息生髮出來,重點在疏通肝木之氣,肝屬木,是春的髒象,肝木的性質就是要疏達,不能鬱結。

芳香類物質有通竅之功效,適合品飲花香氣高遠的花茶、花草茶等。比如上年秋冬的菊花茶,茉莉花茶香氣濃郁,助人體散發冬天積於體內的寒氣,促進人體陽氣生髮。

鳳凰單叢,花香型豐富,香氣孤高奇雅,幽遠韻深,又隔了近一年時光,火味退去,轉化順滑,品飲當令。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朝花夕拾」巴洛克式的別有洞天——《層層恐懼》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