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為了重新聚集那些最精美的古代克萊蒙納樂器,有一群人曾為此做出過非凡的努力。這個故事的構建過程中絕不可缺少的是他們的奉獻精神。因為他們堅信這座城市裡古老傳統文化價值的力量,以及他們對於這座古老城市最值得驕傲的世界性文化遺產含義的深刻理解。

2013年9月,曾多年陳列在克萊蒙納市政大樓小禮堂的所有重要樂器收藏被完好的遷往“提琴博物館”繼續珍藏。而為眾多藝術重器準備的全新展室被命名為“名琴的寶盒”,在詩意的燈光下,整個展室更是被披上了神祕的面紗。

提琴博物館的落成,來自於一位克萊蒙納的市民、成功的企業家,他要為全世界貢獻一座記述這座城市自16世紀以來偉大制琴藝術歷史的博物館。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喬瓦尼·阿爾維迪(騎士榮銜)。另一位具有堅定決心以及高瞻遠矚目光的人物,是五十多年前身為克萊蒙納旅遊資源協會的主席,阿爾弗萊德·布埃拉里教授。就是他為克萊蒙納買回了第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伴隨著布埃拉里的善舉,我們的收藏故事才被構建起來……

首先是一個有點像小說似的故事結尾:1961年12月19日星期二。克萊蒙納日報登了一篇題為“克萊蒙納有了斯特拉迪瓦里”的文章。文中提到:12月18日,從米蘭發到克萊蒙納的一份新聞電訊中提到:“務必要讓每個市民看到這個訊息:從今晚八點之後,克萊蒙納擁有了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而正是在224年前的同一天,我們可以想象,在那個陰冷、霧氣濛濛的夜裡,一代制琴大師走完了最後的人生……”

而故事的開端另一個讓所有克萊蒙納市民歡欣鼓舞的訊息,雖然購買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談判已經在不久前於紐約開始,之前也曾考慮過另外一把斯特拉迪瓦里提琴。而就在12月15日,中午十二點,整個克萊蒙納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位來自倫敦的樂器商人、鑑定專家-戴斯蒙德·希爾。他帶來了兩把斯特拉迪瓦里,它們分別是一把製作於1715年,名為約雜湊姆(Joachim)的小提琴,以及一把製作於1718年的小提琴。

隨後的發生的一切既快速的公佈於眾:18日,布埃拉里先生委託了義大利著名樂器制琴家西莫內·費爾南多·薩柯尼以及費爾迪南多·加利姆貝爾迪對那兩把小提琴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包括音質和音色)。

最後,阿爾弗萊德·布埃拉里教授向福斯發出了口頭宣告:“這把名叫約雜湊姆,價值兩千七百萬里拉的小提琴,將會是幾個世紀之後,第一把回到克萊蒙納的斯特拉迪瓦里作品!” 12月17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朱里奧·弗蘭採迪,面向公眾並滿懷熱忱的演奏了這把小提琴。12月18日,戴斯蒙德·希爾滿意的飛回了倫敦。與此同時來自克萊蒙納的工作人員馬不停蹄的跑到米蘭辦理了所有關稅以及有關購買樂器的一切事宜。緊接著,阿爾弗萊德·布埃拉里教授宣佈將這把小提琴陳列在克萊蒙納市政大樓的小禮堂向公眾展出。

接下來更有意義的一幕場景是:這把之前一直被稱為“約雜湊姆”的小提琴,最終更名為“克萊蒙納人”(Cremonese),從此它成為了這個城市的象徵。幾個月之後,1962年2月5日下午5點,城市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齊聚克萊蒙納市政大樓的瓜德利沙龍共同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克萊蒙納人”小提琴被正式交到當時的市長溫欠佐·維納斯奇手中。

在市長熱情洋溢的致辭之後,他提出了在未來將收藏一組由重要的古代克萊蒙納絃樂器組成的四重奏的構想。沒過一會,人群又急匆匆的趕往波昂切裡歌劇院觀賞盛典音樂會:當晚的重頭戲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朱里奧·弗蘭採迪將攜手克萊蒙納室內樂團演奏萬眾期待的“克萊蒙納人”。

“克萊蒙納人” 1715

以此為起點,陸續在此之後收集的重要樂器,都成為了市政大樓的收藏品。多年以來,這些寶物在那裡得到了妥善的保護。而今天,它們都儲存在提琴博物館的“名琴的寶盒”展室之中。

克萊蒙納曾經在1937年為紀念斯特拉迪瓦里逝世200週年而舉行的紀念活動,加之1949年舉辦的斯特拉迪瓦里作品大展,克萊蒙納這座城市的知名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並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遊覽。自從第一把名琴“克萊蒙納人”被收藏以後,再現這門古老藝術傳統呼聲也隨既被點燃了。於是成為了這座城市煥發生機的新契機。

“克萊蒙納人” 1715

儘管經過了幾個世紀的調查研究,但目前為止仍未找到有關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約1644-1737)確切出生日期的歷史檔案。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確定的是,1715年的克萊蒙納制琴大師已接近或是剛過了七十歲生日不長的時間。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位大師的晚年生活:一位已經成名而且富有的藝術家。在一本由唐·德西得里奧·阿里希於1720年所著的,名為《克萊蒙納建築師、雕刻家及畫家名人錄》的手抄本著作中,提供了極具歷史價值的證據,既斯特拉迪瓦里高尚的生活境況和他的客戶包括:國王,王子王孫,上層的神職人員,當然還有當時一流的演奏家。

“克萊蒙納人” 1715

1710至1720年代是世所公認斯特拉迪瓦里的“黃金時代”,他在這一時期達到了藝術的最高峰。而這一時期製作的小提琴中間就包括這把曾經在多年中被稱為約阿希姆(Joachim)的“克萊蒙納人”小提琴。20世紀初期英國希爾兄弟出版的關於描寫偉大制琴藝術天才生平及作品的著作,毫無疑問的證明了1715年是斯特拉迪瓦里創作十分豐富的一年,這一時期裡至少有不少於六把水品極高的小提琴問世。

比如著名的基羅特(Gillott);柯諾普擁有的阿拉爾德(Alard);約阿希姆教授擁有的三把小提琴;以及貝凡先生(F.L.Bevan)擁有的一把琴。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約瑟夫·約阿希姆教授曾經在一些重要的猶太宗教慶典上演奏過這把1715年的小提琴。1907年,約阿希姆教授去世。

又過了五年,希爾兄弟關於描寫偉大的斯特拉迪瓦里生平及作品的不朽著作終於面世。在約阿希姆去世前不久,他把1715年小提琴贈送給他的侄子夏洛德。1910年,小提琴被羅伯特·布蘭特購買並賣給了希爾兄弟。1961年12月7日,這把小提琴被克萊蒙納旅遊資源協會購買,並最終更名為“克萊蒙納人”(Cremonese),從此它成為了這座城市的象徵。

傳世藝術佳作牽掛著一方熱土的緣份。“克萊蒙納人”,只需提到這個名字,人們便將那座城勾勒成最美的曲線,渲染成神祕的顏色。

一把琴,一座城,這個名字吸引著人們去探尋,也是那路上最耀眼的星......

-End-

本文撰寫 : 楊小洋

特別感謝福斯多·卡齊亞多利先生對於本文的幫助!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今日臘八,五帝朝會考校定福報!為何說過了臘八就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