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死你了

    你好,我就是一個大二的學生。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想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我覺得大學生當然可以透過自己來閱讀書本來學習呀!我們大學學的就是自學能力,而現在我們自己透過自己的閱讀來學習教材的知識,不就體現了我們這一點嗎?!事實上就算有老師引導,其實老師也只是告訴我們課本的重點在哪裡,而真正要學的還是靠我們自己去悟,課本上有哪些東西需要我們自己掌握,他們能夠學到什麼都是靠我們自己。事實上追根溯源,我們初中高中學習不也是靠我們自己嗎,老師跟我們講的只是一部分老師起的是引導作用,而我們還是在靠我們自己去理解課文中的東西,所以說不管你是初中高中還是大學,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就是這個意思!

  • 2 # 君菱

    自學能力的培養

    大學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舒適安逸的,所以大家在高中時就樹立起一個觀點“辛苦三年,到大學就享福了”所以考上大學以後,很多人看到沒有班主任的管理,上課只是點點部分名單或者根本不點名,課下也沒有作業,考試只要及格就好時,就有了充足的理由逃課,逛街,玩遊戲,睡懶覺……

    其實我承認,很多課程確實沒必要死靠課堂,但不代表這段時間就要浪費掉。

    圖書館是大學裡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在那裡,我們可以透過閱讀了解我們不知道的世界;在那裡,我們能夠接觸很多本專業涉及不到的資源;在那裡,我們更可以找到讀書的意義……而達到這一切的唯一道路就是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所以我認為大學生完全可以透過自己閱讀教材學習知識,而學習的最佳地點就是圖書館。在圖書館你不僅可以找到教材,還可以找到很多的資料充實你的學習。而這一點非常重要,教材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只有教材是沒有用的,你需要多方面的補充知識,完善你的知識網路。比如你要學習古代文學,那你除了教材上的東西,你還要多方面地讀書,教材上的作品,與教材相關的其他書籍以及評論性作品等等

    但這一切都需要你的自制力,所有的學習都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自學一門教材更是如此。當你選擇自學的時候,你就要與安逸舒適說再見了。整天與圖書館,書籍為伍,你會成為別人口中的書呆子,你會逐漸遠離逛街,玩遊戲的夥伴,你甚至會獨來獨往。

    大學四年是一個最神奇的四年,你可以在這四年裡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知識性分子;你也可以在這四年裡成為一無是處的人,具體怎麼做,全在於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你是不是可以鍛鍊起自己的自學能力。

  • 3 # 睿昕老爸

    在這個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學習方式還是很多樣的,但基礎的找材料、閱讀、分析、整理是大學生的文化基本功,基於這一點;大學生自學材料獲得知識是可能的。但是知識的價值是“用”,不是單單的看、記住這麼簡單,尤其是在社會工作中學的東西是沒有像學校那樣,有大綱、考試等簡單目的性;更多是實踐運用。這就需要我們學東西不單單要有材料,更多是要找到學習的圈子,在圈子中虛心請教,多提問題。另外成熟的技術或考試類的知識相關的線上教育平臺、影片應該還是能找到。所以學習方式很多元,但學以致用的目標必須先明確,其次是遞進的階梯。人是最重要的。找到學習的同類是當下學習的核心要素。最後我們學習也好,工作也好其實都是“一本賬”,時間、精力、錢財都是成本,如果能平衡三者並有較大效果產出,必要的金錢花費是值得的。

  • 4 # 幸運熊53972778

    相對來說大學生學習的能力應該叫中學生和小學生要強一些,但是大學的課程相對來說也比較難,所以要經過系統的學習,還是需要自學,加上老師的系統指導比較好。

  • 5 # 吳知

    當然可以!

    只看教材,能學到的知識是很有限的,因為大學教材相當於一個教師的教案,跟高中我們學的教材不是一個概念的!大部分高效都是教師自選教材!有些負責任的老師會給列個書單,讓你去讀。所以,必須有更廣泛的閱讀面,才能有一定的深度知識!

    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大學本科本就是通識教育為主,你學的知識很多在社會上並沒有什麼用(除非你考研究生)。你一本讀教材加上一些周邊書籍,完全能夠應付學業!但是這同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鍛鍊你的學習能力,大學不但是學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必須的!因為現在社會變化很快,日新月異,新的知識不斷湧現,你在工作中需要面的問題很多都是新問題,你需要具備足夠的學習能力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洪七公為教郭靖降龍十八掌何為最後要把打狗棍傳給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