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儘管我是杜公的超級粉絲,但我幾乎可以斷定,杜甫的性格並不招人喜歡。他太木訥,毫無情趣,反應也慢半板,就像一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小弟。哪怕他豪放一點,或者說話充滿技巧一點,或者哪怕是長得帥一些,也不會過得那樣潦倒流離。

    身無功名,長相普通,性格沉悶,拙於言辭,不善交際,詩才泛泛(在當時他的詩確實不招人待見)。

    因此,他們喝酒聊天,遊玩罵娘這是真的,但如果要說李白對杜甫有什麼深厚的友誼,恐怕只是後人的一廂情願。哪怕李白為杜二寫了三首詩,也是一廂情願。因為杜甫沒有名氣,更沒有什麼標籤。所以在李白的眼裡,杜甫與其他朋友並沒有什麼不同,可能甚至還不如其他朋友,你看他如何拍孟浩然就知道了。李白性子太野,慾望太多,太容易交到朋友了,而隨著新朋友的不斷增加,那個一同旅遊的杜甫恐怕漸漸消失在他的激情裡了,而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杜甫在李白眼裡,恐怕只是和那個叫汪倫的是同一級別的人罷了!

    但在杜甫眼裡,卻不是這樣。一個超級巨星肯屈節下交,以他那麼傻那麼天真的性子,自然是滿心歡喜,從而念念不往。

    在當時,絕對沒有一個人會想到,那個笨笨傻傻的杜甫會在詩歌領域取得那麼高的成就,高到壓過李白一頭,高到杜甫之後沒有任何文人敢說他的壞話,哪怕是質疑都不行。能得到這種讚譽的,之前只有一個人,他叫孔子。

    唐詩雙璧,李白杜甫!

    我的天吶,這兩個最偉大的詩人竟然見過面,還成了朋友,並且一起遊玩山水聊天打屁,這可怎麼得了?上一次文化圈裡的王見王,還是孔子去見老子的春秋時代呢!

    於是激情澎湃,於是大書特書,於是極盡讚美。

    其實,這兩個人的偉大相遇,真的是一廂情願,而且只是後人的一廂情願!

    憑心而論,面對這種失衡的友誼,真的不能怪李白,換做我們任何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一個不出名的小粉絲,能折節下交,把臂言歡,同遊山水已經很了不起了!

    所以,在沒有必要去放大他們友誼的同時,更沒有必須去質疑。畢竟他們的友誼並沒有什麼私心雜念,不是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4歲女工猝死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如何保障勞動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