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木木木風

    CBA市場還不夠大,擴大球隊沒意義,把青訓搞好,人才挖掘培養搞好。不然像現在這樣,聯賽看外援,國家隊青黃不接。

  • 2 # 黑心206922029

    必須根據我們的水平,隊員體質循序漸進,沒必要盲目模訪NBA,我覺得不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盲目照搬美國NBA是犯教條,姚明以為在美國打了十多年球,就認為照搬美國NBA能使中國籃球提高,想法太幼稚了,華人的體質,訓練程度不一樣,再加上水平上的差距,如果盲目照搬美國NBA的水準,用加大比賽場數來提高水平,幻想一年內把中國男籃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就是拔苗助長,得不償失,會使中國隊員容易受傷,我們故然要學習美國籃球的先進經驗,但也要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照搬。

  • 3 # 隨風遇見

    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進度不會如此激進,主要還是和大陸的籃球發展成正比的!

    首先我們要真是瞭解我們國家的籃球發展水平,姚主席也明確說過,我們是一個籃球大國而不是籃球強國!這主要體現在籃球的註冊運動員上面。中國籃協註冊的常備人員只有13000人,這裡是男女合計,但是日本是75萬,美國2300萬,也就是說,我們連島國的零頭……唉!

    而且這一萬多人,應該都是各地區的體校運動員和籃球學校人員佔比多,這就能看出,我們的籃球后備人才,幾乎都是出於系統的,而不能完全的體教融合。畢竟改革,並不是說就能做到,畢竟需要很大的社會力量才能驅動,我們就不討論這個,畢竟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

    在籃協可掌控的籃球人數上比較,可以明顯看到我們的後背力量不足以支撐更大的聯賽基礎,因為在原有的20支球隊上面就已經出現很大的實力不平衡問題,長久下去會導致各地球隊發展的畸形。比如江蘇,特別本賽季的狀況,江蘇雖然發展到兩支球隊,但是隨著老一輩的盛世離去,已經開始下滑非常嚴重,戰績持續萎靡,會讓球市也低迷,時間長了,會影響效益,如果沒有金主的支撐,很容易就要解散,因為一個球隊能存在,除了現有的一線隊員,還需要有幾個梯隊的人才儲備,要不然都靠買的話,導致完全缺失,更是不可取。沒有正常的營業紅利,是不可能發展好職業球隊的長期發展的。但是各球隊的力量畸形,導致比賽強弱太明顯,對於球市影響太大了,不利於發展。所以在原有的20支球隊不進行改革的情況,是很難增加球隊的。

    這時候,出臺了限薪令與新的合同標準,這才是籃協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最大的資源整合。很多人只看到ABCDE合同的金額,而沒發現他的意義,聯盟能發展更多的球隊,這類合同其實就是為以後發展配備的。

    其中最基礎的就是A1 針對自己青訓隊員,最多隻能簽到22歲,相對於現役球員必須註冊時滿18週歲,那就等於俱樂部最多隻能籤4年,最低金額是15萬,然後必須進行B合同的續簽,這個最多隻能簽到27歲,薪水是A合同最後一年金額的翻倍,也就是說最多隻能籤5年,這個就要看球隊,這主動權在球隊。因為B類合同到期以後,球隊總有D類合同的優先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頂薪級別合同。這要看球員的能力球隊是否認可。然後才是C類合同,如果球員未能拿到D類合同,但是又沒有轉會,球隊也想留的話可以與球隊籤C類合同,最低30萬,最高750萬,合同長短應該主動權在球員的,但是隻要簽了C類續約,球隊就擁有你的D類合同優先簽約,這時候主動權基本是都在球隊上面的,因為只要球隊一直匹配你的D類合同,就一直擁有你的D類合同優先權。E類合同主要是針對老將的,其實最大的意義實在避開工資帽,因為E類合同是不算在工資帽裡面,可以讓球隊有更大的操作空間的。所在在這合同裡面,球員真正的自由期是在B類合同到期後,如果球隊沒有D類合同空間,你就容易轉會了,這隊伍普通球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球隊有能力的肯定會被球隊頂薪留住的。那麼就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讓球員流動,因為球隊是有工資帽限制的,所以球員的流動機會加大,對於增加球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另外對於選秀的球員也基本同理,只是選秀球員是A類合同只有兩年,其他的基本差不多。

    這合同的出臺是讓之後球員的流動機會增加,才能讓更多的球隊得到補充即戰力。當然加強大學籃球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可以直接擁有即戰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TCL完成了半導體全產業鏈佈局,TCL晶片是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