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慧的南九居士

    因為當時英軍技術超前,武器更先進,英國陸軍比清軍更加緊密有序,而清軍在戰爭技術和組織上落後,加上清軍士兵士氣不低,在空前的軍事差距的基礎上,英國可以用少量人手佔據優勢,因此可以打敗清政府。

  • 2 # 從周123

    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個:1,清朝政府的軍事力量羸弱,武器裝備落後,兵員素質低下,兵力部署分散等。2.政治腐敗,民心背離,老百姓冷眼看待清政府的失敗,甚至有老百姓幫助英軍帶路、蒐集情報。3、盲目自大,以天朝大國自居,視西方列強為蠻夷,把他們先進的技術看作淫技奇巧,看不見世界已發生鉅變,導致科技落後,生產力低下。

  • 3 # 王247383759

    說實話我感覺如果小日本再來說不定皇協軍更多!滿清是政治!現在也是政治!不要以為華人能夠改變太多!因為華人有骨頭裡的東西!!基因改變不是有錢和有嘴巴說說就可以的!你們說對嗎?!

  • 4 # 中林之木

    被洋槍洋炮嚇的,那時還沒連發搶,就是用木板什麼的遮擋著,衝上去,那點人還不夠幾萬人收拾的,心氣沒了吧?光想談和就行了,且不知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寸近尺。

  • 5 # 溪水大金

    當年清政府海軍的對抗實力太弱,武器、人員、指揮都沒有應對戰爭的準備,主要還是清政府決策,造成了國家就此被攻破

  • 6 # 沈圖2

    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對封建國家的降維戰爭。

    英國憑藉高科技和工業化的船堅炮利,用熱兵器打打擊仍處於封建社會滿清大刀長矛的冷兵器,清軍毫無對抗的有效辦法,英軍就如同鋼刀切豆腐,清軍無法低抗。英軍在戰場上以壓倒優勢地戰勝清軍,更在精神層面徹底瓦解了清政府的抵抗意志。

    所以,降維打擊,要害是質而不在量。

    英軍對清用兵,兵力並不算少。看看英軍征服印度用了多少兵力?是侵華軍的零頭。

  • 7 # 吳玉寧好

    這個問題屬於歷史性問題,1840年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林則徐的虎門銷煙開啟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開端,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事實求是說,當時英國軍隊15000人不可能打敗滿清政府,實際是也沒有打敗滿清政府軍隊,只是把滿清政府嚇怕了,被英國簽署了不平凡條約。這段歷史經歷,主要因為幾個原因:

    一是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尤其在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中國歷史上的沉睡百年,落後於世界上大航海時代的工業化革命,落後就要捱打具有一定道理。

    二是滿清政府從皇帝到官員的無知無能,坐井觀天,一堆不懂地球經緯度的人,一堆不知道牛頓力學三角函式的人,一堆不知道格林威治時間的官員,怎麼可能指揮軍隊與船堅炮利的英國軍隊交戰呢?

    三是許多中國百姓不支援滿清政府,認為滿清政府就是外華人來侵略中國,佔領中國壓迫漢人,當時反抗滿清王朝的農民起義屢屢發生,造成滿清政府統治不穩,滿清政府不想與英國血戰到底。

  • 8 # 大馬哈魚12

    答,

    我覺得1840年,英軍28艘軍艦給打敗了,一點都不冤枉啊!畢竟那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

    十五世紀,火炮開上艦。風帆戰艦不能做大,火炮主要安裝在艦艏、艦艉,火炮數量有限,戰艦作戰的舷戰和撞擊戰。十六世紀初,法國商人德·夏爾日為了方便商船裝卸貨物,在船舷上開設了舷窗。沒想到這一創舉被英華人用於戰艦設計建造,在艦體側面設定了炮孔,把火炮放到船艙中。這樣不僅增加艦載火炮的數量,並且火炮位於甲板以下,使戰艦的重心下移,艦體穩定性顯著提高。而隨著造船技術的進步,戰艦排水量越來越大,艦載火炮不僅數量增多,在射程、威力方面也顯著提高。

    風帆戰艦的火炮都設計在兩側,而載炮數量成為制勝關鍵。更大的噸位才能裝載更多和火炮,到18世紀中葉,能裝載50門炮成為戰列艦的最低火力標準。1769年,西班牙建成風帆時代最大戰艦聖三位一體號,該艦排水量4950噸,三層炮甲板,載炮112門,到1795年進行改裝,又加上一層炮甲板,裝載火炮數140門,這在風帆戰艦中是最高記錄。

    透過以上風帆戰艦發展方向的介紹,可以讓人清楚的認識到,英國能夠跨海從英國到大清,它是一路有殖民地港口補給,否則,到不了大清的疆域。

    以英軍的風帆戰艦,三分之一作戰的話,我覺得十艘左右,以一百四十門火炮的標配,英華人一次最少有兩千門火炮。加上運輸船上的陸戰火炮,可以想象,它已經非常強悍了。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後捱打了,不好意思啊!很多人記吃不記打,看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敵人獲勝,要知道為什麼呢?敵人都武裝到牙齒了,我們除了地大,人多卻封閉落後。

  • 9 # 愉悅的小貓x9

    那時腐敗的淸政府,已經是內外交困,各地百姓怨聲載道,南方的金田起義。北方的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

    英軍看清了清政府的現狀。抓住機會,用28艘堅船利炮,l5000人打敗了清政府。我們的義和團奮起反抗,可長矛大刀,怎抵洋槍洋炮。

    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團結,一致的對外。外部勢力敢碰。讓它頭破血流!

  • 10 # 使用者烏蘭託雅

    武器落後,軍事落後,經濟落後,皇室愚蠢,朝廷腐敗,軍隊煥散,人民無民族自尊心,這仗真的沒法打。別說英法聯軍了,就是進入準現代化民國,日本人只用少量的關東軍打的東北軍一敗塗地,國軍丟了東北丟華北,丟了南京丟上海,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必然捱打!嚴重的內卷和腐敗打一場完全防禦的戰爭都可能會輸,

  • 11 # 江山

    按理說侵略者就這點人華人每人一泡尿就把強盜淹死了。清王朝失敗,原因是,國力弱,官員貪腐,皇上無能,民不聊生,面對侵略束手無策,侵略者肆無忌憚。一但政府要是腐敗無能,不敗才怪呢。

  • 12 # 大白白野

    “落後就要捱打”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的事情很多歷史材料和影視劇都進行了介紹。清王朝失敗原因存在一定爭議,以前觀點認為清王朝失敗主要武器落後,政府腐朽。現在還有部分人員認為清王朝武器還可以,趕製的武器還沒有運到前線,清政府就與英國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是清朝前線指揮官無能。

    英帝國在同清王朝進行貿易的時候出現逆差,為了彌補逆差,英帝國不法商人向清朝輸入鴉片。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鴉片對清政府產生危害主張銷煙。

    清道光皇帝派當時最有見識的大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處理銷煙事情。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英帝國以此為藉口發動了侵略戰爭,稱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於林則徐指揮有方,英帝國沒有攻陷廣州,而是沿著海岸線由南向北進攻,在廈門被鄧廷楨擊退。最終,英帝國軍艦進入長江,在南京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清王朝鴉片戰爭失敗原因如下:

    1、英軍船堅炮利,清軍武器落後。

    英國在瓦特發明蒸汽機後進入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工業革命時期,又到處侵略掠奪資源,被稱為“日不落的帝國”,侵略是英帝國本性,鴉片事件是一種藉口。

    清朝從乾隆帝開始盲目夜郎自大,以天朝王國老大自居,閉關鎖國,逐漸跟英法等歐洲國家科技武器裝備等方向拉開了距離。

    2、清王朝腐朽,不敢充分發揮民眾力量。

    鴉片戰爭期間,民眾抗英取得很大成績,像廣州三元里抗英。但是,清王朝認識不到民眾力量,也不敢充分發動發揮民眾,而清軍武器落後,戰鬥力不行,終於不敵英軍。

    3、清政府前線指揮官不行。

    道光皇帝撤銷林則徐職務,流放到新疆伊犁,讓琦善代替林則徐任兩廣總督,但是琦善懼怕英軍,還下令撤退炮臺守軍,奉行主和妥協投降路線。

    鴉片戰爭爆發後,道光皇帝派皇族奕山為前線總指揮,負責對英軍作戰事宜,奕山指揮處處失誤,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王朝失敗。

  • 13 # 長心眼168794174

    1840年,英軍知道大清沿海炮臺上的炮太舊了,射程短且命中率低,但大清不知道自己的大炮己經成了廢品,開戰前,英軍軍艦上的大炮早就換成了射程遠且命中率高的新式火炮,為不引起大清注意,在軍艦的甲板上仍然擺放著幾門老式火炮,但在甲板下放著數十門新式火炮,所以開戰後,清軍只有捱打的份,英軍先用遠端炮摧毀了大清炮臺,然後輕鬆登陸,再用火槍對陣大清的紅纓槍,血肉之軀是打不過堅船利炮的。這裡想說的是,高傲自滿,目中無人,關起門來牛氣哄哄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放下身段,開放謙虛,大力發展科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但願悲劇不再重演。

  • 14 # 鬼影問道化真身

    在1840年以前,北韓、日本、琉球…,都是清朝的蕃國,就連佔據著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政府,也得每年向清朝象徵性的進貢!也就是說,當時的清朝無須面對來自海洋方向的威脅,所以當時的清朝海防實力並不強。當時清朝的防務重點是塞防。清朝塞防的物件就是沙俄!

    由於清朝的海防幾乎形同虛設,所以才導致英軍僅憑28艘軍艦15000人,就突破了清朝海防,迫使清朝割地賠款。

    我曾經就清朝為何會向一小撮英軍割地賠款一事,向一位研究清史的歷史系教授請教。這位教授向我闡述了他個人的三點看法:

    1,清朝在北疆駐紮了近百萬大軍。在清政府看來對付沙俄是頭等大事,而英國還對清朝構不成太大威脅。

    2,英軍只有一小撮,而且還在沿海地區遊蕩。清政府難以剿滅英軍,而且在剿滅英軍的過程中,還得花不少錢,也會造成不少破壞。相較之下,賠錢安撫一下英軍,更合算一些。

    3,至於割讓香港一事。在清政府看來,香港就是一個小島,價值並不大。將香港割讓英國以後,英國就會將香港打造成貿易中轉站,屆時清朝也能從中撈到不少油水。倘若以後清朝與英國發生了爭執,清朝可以將出兵收回香港,作為籌碼去威脅英華人。

    然而,歷史的演變通常不會順應統治者的意志。一場太平天國運動,徹底打碎了清朝的如意算盤,讓清朝滿盤皆輸!

  • 15 # 直率露珠XR

    當時清王朝抵抗外部侵略決心一直處於“猶豫中排還”、加之整個朝野中腐敗,全國都處於一盤散沙之中,由於 施政無能才導致英軍無障礙地“直搗黃龍”打敗了本該有裝備伏勢的清軍水兵艦艇,慘痛的歷史教訓令後人唧噓捶胸!

  • 16 # 律之師姐

    2個人就可以蕩平1個國家

    15000人似乎真的多了點

    戰爭根本就不看人數多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年前春節,網上有很多人瘋狂炒作大衣哥朱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