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顏魯公門下

    判斷對手是要錢還是要命,這是問題的關鍵吧!清朝統治者大約還是土財主心態,面對要錢的外國強盜以破財消災為原則,見到要命的革命者也敢拼命;收復新疆確保領土安全即為明證

  • 2 # 真正鱷魚不哭

    曾剃頭又不是李二先生,哪能一見洋人就跪?

    和實際擔任外交大臣的李不同,曾大部分時候是封疆大吏,品級再高也是地方官員,沒有多少機會辦外交,真正實際經手的外交談判就一回——1870年天津教案。

    說起此案,相當的無厘頭。當時天津發生多起兒童失蹤案,而同期法國天主教育嬰堂發生較多兒童死亡,於是民間盛傳洋人拐騙兒童殺害煉藥(其中一個說法是挖眼煉製拍照藥水),群眾反洋教情緒濃厚。當年6月,一個被捕柺子供稱受教堂指使,儘管官府調查並不屬實,但民教矛盾還是迅速激化,群眾打砸衝擊教堂。時任法國領事的豐大業要求中國官方鎮壓,未得滿意答覆便槍擊天津知縣劉傑(未中),引起群眾憤怒被打致死,群眾焚燬教堂殺死教士多人。

    事發後法國糾集列強軍艦上門要求懲辦兇手並賠償,曾國藩主理此案,最終同意妥協,殺主要肇事者8人,流放25人,賠償洋人(包括但不限於法國)白銀40萬兩。當時民意以為曾會採取強硬立場,結果大失所望,曾的聲譽大減,一年後抑鬱而終。

    這場交涉曾國藩確實不太強硬,但也沒慫到“跪”的程度。畢竟此事本質原因是民眾迷信,易受煽動,中國方面並不特別佔理(除豐大業槍擊外),為此打一仗沒有必要。

  • 3 # 江左書仙

    第一:太平軍本身後期實力就大打折扣,所以曾國藩能打敗太平輪。這很大程度上並不能說明曾國藩多厲害,是太平軍後期高層爭權奪勢,毫無軍心可言的原因。換句話說太平軍是自己把自己打敗的,所以顯得曾國藩很牛逼。但八國聯軍就不一樣了!

    第二:武器裝備差距太大,湘軍和太平軍武器裝備差不多,所以能打贏,但是跟八國聯軍裝備相對太差了,不在一個級別。

    第三:對洋人天生的畏懼。還沒打仗,心裡面已經退縮了,肯定打不贏。一個專注於求和的政府是不可能勝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讓你重回到鄉下生活,你願意嗎?能長久生活下去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