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塔利克

    這個腦洞還挺有趣的。

    那就要看如何定義「不允許擋拆」了。

    A. 禁止一切擋拆行為(有球、無球);

    B. 禁止為進攻中持球球員進行擋拆。

    前者(A 種情況)可操作性幾乎為零。這樣一來,比賽不僅會變得無聊,還更容易失去控制。無球擋拆規則的意義不止是增加無球隊員跑位的可能性,也是為了規範雙方無球隊員移動和接觸時的動作幅度,減少不必要的衝突。籃球場相對來說比較狹小,無球隊員在進攻端就算不進行擋拆,交叉換位,橫切縱切中也不免會和防守球員多次接觸。此時,禁止易於判斷的正規擋拆行為,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起不到對運動員的保護效果,同時增加判罰的複雜性和主觀性。

    若是後者(B 種情況)的話,其實並不難想象。這兩個賽季的金州勇士隊,幾乎就是這種規則下的強隊模板。勇士隊的有球擋拆配合比例並不高。由於他們的小球打法,超級巨星和外線幾位超高命中率射手的存在,很多時候他們更願意藉助於對體力消耗更小的方式結束每一次進攻。轉換進攻,無球跑位造出外線空位出手機會,以及外線單挑是他們更為常用的戰術選擇。禁止「進攻中持球球員進行擋拆」的話,保持空間就變成了進攻中最重要的法則。在此基礎上,一方面透過無球球員間的擋拆和跑位,可以打出豐富的戰術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內線進攻的戲份,打出靠內線強攻開啟局面的傳統籃球來。

  • 2 # 籃球專區

    這必將導致籃球觀賞性的減弱,沒有了擋拆將極大了的減少了戰術的運用,切斷了球員與球員之間的配合,並使得單打變的極其頻繁,球員為了擺脫防守必須要增加更多的跑動,否則將很難擺脫防守者得到空位投籃的機會。

    其實擋拆分很多種,而最早是由英語pick and roll翻譯過來的,意思是

    "對球掩護後內切意圖接持球者傳球",也就是擋拆內切的意思。之後隨著NBA和籃球在中國的發展,擋拆這個詞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概括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像擋拆外切(pick and roll) ,無球掩護(off-ball screen)等都被簡單的用擋拆二字來描述了。籃球是場上10個人的運動,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如果隊友之間失去了聯絡,比賽的觀賞性將會大大減弱,畢竟這不是1V1鬥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男友要和你做炮友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