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棵靈芝

    銀行利率持續下調,銀行理財、債券基金也下跌得厲害,那還能買嗎?

    死磕倒數第18天,深圳小雨晴天☀️多雲☁️溫度26-27度,微涼~

    近期債基連續下跌,連中低風險的銀行理財也每天虧錢,因此每天都有人問我,為什麼連債基都會跌呢?不是說好的穩賺不賠的嗎?

    首先我們做投資,需要明白投資產品大抵可以分為4類:

    一、現金類:

    像把錢存銀行,活期、定期存款,

    還有買餘額寶這種貨幣基金都是現金類;

    二、債權類:

    各種企業發債、國債,政府債券這些都叫債券類;

    三、商品類:

    就像黃金、石油、房產都是商品類;

    四、權益類:

    像股票、基金

    很多人覺得債券基金只會漲不會跌,還以為它是貨幣基金。

    其實債券基金底層他就是打包買一些債券,

    像債基裡面的金牛獎招商產業債券a,你看它持倉就是買了很多銀行的永續債,

    編輯

    搜圖

    債券本質上就是你把錢借給別人,到期就還本付息。

    它的風險主要包括:

    利率風險;

    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

    之前少部分債基下跌,一般都是因為他們持倉地產債,有些出現了不付錢違約的情況,出現這種信用風險,債基肯定就會跌。

    而近期債基普跌主要是利率風險導致的。

    因為近期房地產政策轉暖,防疫政策也調整,帶來的就是復甦的預期,大家都覺得經濟馬上就要放開了,所以現在資金面也偏緊,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近兩天也是飆升。

    編輯

    搜圖

    為什麼利率變化會影響收益呢?

    其實這個很簡單,不用說那些什麼專業的貼現這些術語,

    因為利率=利息/價格,

    利息一段時間內是不變的,利率上行了債券價格就會下跌,

    債券價格下跌反映在債券基金的淨值上,就是淨值下跌,所以你持有的債基就跌了。

    有人還會說是因為近期股票漲了,大家都把債基賣了去買股票,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本身這兩個群體風險偏好就很不同,並且其實債基這個資金還是挺大的,他的買主很多是一些銀行機構之類的。

    你如果做一下純債和指數的相關性分析,你會發現,其實債和A股主要股指的關係並不大,這個相關性分析是絕對值越接近於1,相關性越大,正1的話就是正相關,-1的話就是負相關,可以看到這個相關係數很小,所以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本次債基下跌的主要就是利率市場的直接影響。

    而利率市場,它又是由一些供需關係來影響的。

    那搞清楚了為啥下跌,

    那你還能不能買債券呢?

    其實資本市場他最喜歡的是預期一個詞,像防疫20條、地產16條、他帶來的就是經濟復甦的預期,但是央媽在貨幣市場上的政策還沒跟上,這就好像我們開車突然來了一個急轉彎,你還沒繫上安全帶,對於乘客來講,的確是你快被甩飛了,但是你立馬會想著我得把安全帶繫上對吧,所以想安全開車呢,安全帶大家早晚都會繫上的,近期這種債券市場下跌呢也只是階段性的,該放的水,央媽肯定還是會放的,所以大家按照自己的風險偏好和倉位控制決定去留即可,大問題呢我認為是沒有的,我相信明年為了促進經濟復甦肯定會有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到時候股市債市呢,會有一個一起繁榮的大環境,不知道這個影片有沒有解答你的問題。

  • 2 # 險知險覺

    在這裡大膽預測一下,銀行理財類的產品還會下跌,還會有更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強制退市。

    我們都清楚,銀行理財產品也是需要拿著去投資的,只有賺取更多的收益之後才能給客戶帶來豐厚的回報。

    大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短期理財產品,對於資金的靈活性要求都比較高,這樣對於銀行的運營來說也是有非常大的壓力的。

    這種短期的錢進入到銀行之後,理財團隊需要考慮,如何才能在短期內獲得比較好的收益率,然後再給客戶帶來回報,顯而易見,最直接的就是進入股市或者是基金市場。

    我們現在看看股市,無論是什麼指數,其實都是比較慘淡的吧,這個必然會導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壓力,整體的收益降低也是必然的事情。

    再看看長期投資,就拿國債來說吧,現在的國債十年期票面預期收益大約在3%不到,這可是十年期的國債。

    最近很多專家跳出來說,我們要看重長期收益,要用時間換收益。

    如果你信了,那麼你就可能綠了,畢竟現在的大趨勢是讓更多的資金進入到流通市場,而不是躺在銀行或者是其他的理財渠道生利息,銀行屢次調節準備金利率,目的就是促進國內消費市場,拉動GDP增長,現在來看,可能在未來的三五年會維持這樣的基本面,所以理財產品想在短期內想有好的收益幾乎是不可能的。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破剛性兌付,未來其實風險還是蠻大的,所以如果還迷信銀行理財產品不會虧錢的客戶們,你們可能將會成為第一波被銀行理財產品割韭菜的客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就想知道馬航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