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崑崙神風

    朋友好像沒讀過三國演義吧?如果你認真讀了就會知道,《三國演義》裡的地理常識錯誤同樣多得令人髮指。

    比如書中最著名的段子在“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又充滿了地理常識錯誤。關羽從許昌到河北,一直向北走就到了黃河邊了,總路程也就300米左右。但羅貫中為了湊齊“過五關斬六將,”愣是安排關羽先向東北方向狂奔,然後又折向西方,最後才撞大運的走到了黃河邊上。把300裡的路程走成了上千裡。讓大家在佩服關二爺忠誠和勇敢的同時,也驚歎關二爺就是個路痴啊!明明一馬平川的路卻非要去過五關。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大家都知道的情節。但是第三次和第四次其實都沒有走祁山道,主要的戰鬥也發生在陳倉城附近。羅老先生只是為了湊齊“六出祁山”才把這兩次北伐都算了進去。但從地理角度來看就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大失誤。

    傳說中,施耐庵先生和羅貫中先生是師徒關係,我看著就很像。因為兩個人的地理常識都是一樣的差呀!

  • 2 # 小籃子

    水滸傳是一部小說,主要情節是聚義前的一些個人恩怨形成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打打殺殺的場面。聚義後雖然掛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但是也很少有進攻官府的戰鬥,與其相反卻以招安為由投靠了朝廷,並且去平叛以方臘為首的起義軍。從這裡就說明作者是為了保身,如果矛頭指向統治階級,別說小說能發行,可能小說作者的生命也很危險,也可能會蹲大獄,因此在故事情節裡就用了魔幻手法,像孫二孃開黑店,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浪裡白條,神行太保等。

  • 3 # 均是天涯淪落人

    首先在得出這樣的結論前,自己是否查過相關的文獻進行相應的地理標準,如果那時候的地理標註和書籍中記載的沒有錯誤,那麼書中的內容就是正確的,如果只是以現在的地圖標準來推斷當時的地名,很顯然錯誤會很多,不是因為作者寫錯了而是他不知道現在的情況,我們在閱讀文學的時候,必須要找好對應的標準,因為不同的標準之間必然會有出錯,這樣的差錯不會因為個人的意願而改變,閱讀與歷史相關的書籍更是如此,每個朝代都會對地名進行相應的修改,你用當下的地名對標前帶的地名同樣會有出錯,更何況是去對標相隔幾個朝代的事情,所以遇到疑惑的時候先進行考證,得出結果之後再來對比當下的地名,最終自然也就不會有太大的錯誤,如果只是以當下為標準,來要求古代的歷史文獻,最終的錯誤必然不會少。

  • 4 # 醜的太帥

    水滸傳所講的故事是統治者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不能那麼有真實感。打家劫舍殺人放火。因此成了歷代統治者所禁止的。

    三國演義所講的故事是有些統治者所有過的打天下的影子。

  • 5 # 明鏡臺

    三國演義有三國志等史書參考,不太容易犯錯,水滸傳主要故事在歷史上只有寥寥數筆(附帶在張叔夜傳記裡),發揮餘地就很大,沒法準確了。

  • 6 # 一中隊長

    三國演義有三國誌,這本歷史書為參考,所以問題不大。

    水滸傳是純小說,可以胡說八道,根據民間傳說改編,有點類似抗日神劇,所以錯誤很多。

  • 7 # 文化點心

    三國演義以真實歷史為基礎背景的小說,不太會出現地理方面的錯誤。水滸傳是完全虛構的小說,歷史地理方面也大可不必完全符合實際,當然也不能說是錯誤!

  • 8 # 黑七段

    對三國鼎立的歷史事實畢竟有史書記載,用不著花力氣去杜撰吧!信手拈來,豈不省事?而水滸事蹟在史書上不過廖廖數筆,小說創作信馬由韁,人物,故事更是天馬行空,靠的是民間流傳和作者的想象力啦!

  • 9 # 依山傍海看夕陽

    羅貫中應該是出生在西南周邊省份的讀書人,成年後在長江流域謀生。曾經投靠天完政權的徐壽輝,後以地理嚮導官跟隨明玉珍進入四川征戰,並見證了重慶作為大夏國的首都……

    羅貫中的履歷大約與蜀漢大將王平類似,有過被寄養他人的經歷。在他的閱歷中,參與了大夏政權的建立及小皇帝明升的登基,乃至最後的投降……,這種經歷與蜀漢政權劉備父子極為接近,所以羅貫中先生能夠輕鬆寫出情景再現,扣人心絃的《三國演義》。

    大明帝國建政後,羅貫中跟隨發配北韓的廢帝明升出川,最後滯留在了山東,改名換姓並與有相似經歷的施耐庵結為好友,共同發展白話小說的出版事業。

  • 10 # 遊客531

    據說《三國演義》寫作時參考了《三國志》,七分歷史真實事件,三分文學作品再加工。而《水滸傳》取自歷史真實事件只有兩分,故事原型來自於宋徽宗宣和年間,“宋江等三十六人橫行河朔”的起義事件,《水滸傳》中的很多情節取材於茶坊酒肆的說書人宣講的故事。所以出現了很多地理錯誤,小說就是講故事,莫把故事當史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不是洗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