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錢錢投資筆記

    當今時代,你為什麼不買理財產品?如果把現金放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那麼這筆錢就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迅速貶值。

    自己可以對比一下,小時候,一毛錢一包辣條几個人分著吃;而現在,五毛錢可能還買不起一包辣條。這是最直接的現金貶值的體現。

    如果一直關注商品房價格,或者說經常投資房產的,更是對現金貶值有更深刻的印象。舉個例子:最近有個廣州的小夥伴,翻出了一張二十年前的報紙,當時市中心天河、越秀、海珠三區,20萬就可以買一套房。但現在呢,市中心的平均房價都升到了10萬/平方米。

    我們普通老百姓,經常都去銀行存錢,有些是存活期,有些是存定期,這也是一種理財方式。只不過它是如此常見,保本且有利息,以至於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它不是一種投資理財產品。

    當今社會,我們下意識所認為的理財產品都是指那些大漲大跌的產品,比如股票、基金、房產等等。這是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方式,並不保本。

    我們自己可以想想,如果自己的工資,每個月都取出來放在家裡,或者每個月都把剩餘的閒錢定投寬基指數基金,你覺得當你退休後,哪一筆錢會更加值錢?

    答案是肯定的,前者沒有流通性,肯定會隨著時間不斷貶值;後者投資了市場,賺了市場長期上行的紅利,本利和肯定是越來越多,雖然中途有大跌,三十多年的投資,最終肯定是收益為正。

    我做過一次實踐,2015年6月,股市見頂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這個時候,從頂部開始定投基金,定投兩年,你覺得該基金是盈利的,還是虧損的?

    看看下面這個滬深300指數圖,2015年6月8日是5353.75點,而2017年6月8日則是3560.98點,你會不會一眼覺得定投這兩年後,這個寬基指數基金還是虧損的?

    在沒有考證之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我看了結果之後,卻發現它與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博時滬深300指數A基金,這是最早的滬深300指數基金。我挑選了這個基金進行定投,從最高點15年6月8日開始每個月定投一千元,兩年之後還能賺十個點

    這是不是很驚訝的資料?從最高點定投兩年,居然還能夠盈利。而如果從最低點開始定投,那這基金投資盈利簡直不可想象的!

    當然,這個時候定投盈利的關鍵,主要還在於該指數在兩個半月就極速下跌了43.48%,接近腰斬。所以,這基金定投在高位的次數也不過兩三次,更多的資金定投在了低位,所以後面市場反彈起來,該基金就能快速盈利了。

    但如果是去年21年2月10日的情況,先是一個月極速下跌了14.40%,而後經歷將近一年的橫盤震盪,再進行第二波極速下跌,一年八個月才跌了39.02%才開始有底部反轉的訊號。

    這種情況進行基金定投,現在肯定是不能回本的了。

    所以,基金定投盈利的關鍵就是在底部定投,在頂部附近賣出;或者說在底部投資的錢多一點,在頂部投資的錢少一些,最後肯定是獲利頗豐。

    所以,當今時代,我們還猶豫著不買理財產品嗎?不買理財產品就會貶值,而買了好的理財產品,收益速度即便跑不贏貨幣貶值的速度,但還是相差不大的。

    理財產品,還是要買的!

  • 2 # 使用者賀林

    現在市場上的理財產品還是值得購買的,只是需要注意理財產品之間也有著不同,比如說在利率上和時間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這一點是需要我們自行根據需求來進行選擇。投資理財也有非常多的方式,選擇到一種最適合我們的方式就可以了。如果說承受風險能力比較強的話,可以去選擇到一些進階理財的方式,這樣能夠讓自己的收益變得更高,也更快的實現財務自由。

  • 3 # 小書女愛權謀

    現在除了貨幣基金,已經啥都不敢買了。

    甚至連存貨幣基金都提心吊膽,生怕哪天爆個雷出來,說錢沒了,要不回來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存銀行存款,而且只敢存國有大行,利息低就低吧,保住本金是正經。沒辦法,人窮,膽小。

  • 4 # PLAA251818406

    買,當然買。要不然,現在物價一直在上漲,銀行的存款利息又那麼低,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多年來辛苦積攢下來的、不多不少的那幾個錢在慢慢貶值吧?還指望它能保值、或多少增點值,為今後的不時急需留個念想呢。

    所以,股市風險太大,基金也同樣,其他的投資渠道不了解、也沒有能力、精力去考慮,就只好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了。當然,覺得買幾大國有銀行的,期限一年以內R1、R2的產品保險一點,至少本金能有保障或不會虧多少。已經在中國銀行買過幾期,基本上都達到了預期。另外,結構性存款也會考慮,畢竟收益似乎比定期高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買李元芳好還是百里守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