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82385050183

    最根本的是要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制度創新的緊密結合

  • 2 # 倩影映碧紗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這體現了我們黨對科技創新的新認識,是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面向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所作出的重大判斷,為科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提出更高要求,對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牢牢把握時代賦予中國發展興盛的歷史機遇

    當今世界,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進入新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徵。創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動,向少數創新中心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突破口,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這勢必對國際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方面,中國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加緊謀劃部署科技創新發展,搶佔科技發展先機。中國的現代化與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作為製造大國,如果我們不抓住這次機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就算實現了工業化,還是可能進一步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中國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中國進入了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並聯發展、疊加發展的關鍵時期,為我們堅持自主創新帶來了廣闊發展空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動力。

    二、大力推進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而工程化、產業化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和重點所在,是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必由之路。

    工程科技承擔著把科學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大任務,是科學技術改變世界的直接工具,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源泉。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關鍵的是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

    工程化、產業化將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緊地融合在一起,是將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轉變成產品、服務的過程,是科技創新實現社會價值的關鍵途徑。科技創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並面向市場實現產業化,才能真正轉化為強大的現實生產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如果錯失,就會喪失發展的主動權。

    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要始終抓住科技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這個關鍵,特別是實現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工程化產業化,把創新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產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驅動力。

    要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依靠創新培育發展高階產業,積極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工程化產業化,以技術的群體性突破帶動新興產業叢集發展。要大力推動能源、環境、現代農業、健康醫療、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工程化產業化,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科技創新成果。

    三、把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最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當前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道路,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面向未來,創新是動力之源,科技是重要支撐,自主創新是必由之路。我們要密切跟蹤、科學研判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超前規劃佈局,切實加大投入,搶佔先機。必須高度重視原始創新能力,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在關鍵領域掌握更多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在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

  • 3 # 永湖湧泉

    創新驅動中“創”是硬性條件,即首先要有創造。“新”是創造物件的定義,創造的東西一定要“新”,相比之前能夠有新的突破和完善,甚至打破常規,開闢新路。“驅動”則是前者的應用,驅使它在各行各業、社會生產發揮作用推動發展。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理解:創新是理論層面上的,而驅動是社會生活發展的助力器。因此,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科學的創新驅動。

  • 4 # 文濤1372

    科技與經濟。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為關鍵的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既要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中找準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要面向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系統整合創新,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關鍵工藝技術、高階產品研發重大突破,從根本上扭轉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國外的局面;要面向培育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高技術產業向技術創新引領型轉變,從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階延伸,力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若干方面引領世界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向;要面向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綠色農業,滿足對農產品總量、質量、安全和多功能需求,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

    要面向建設可持續能源資源體系,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傳統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安全利用,加快新能源產業化,提高油氣資源、重要礦產資源、水資源的勘探開發及綜合利用能力。

  • 5 # 傑藝容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促進科學技術與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要實現創新就必須實現科學技術的突破,這樣的科研成果才能用於生產實踐驅動發展。所以重點還是在科研,重中之重更是在科技人才。培養科技人才,突破科技瓶頸,獲取創新成果,驅動經濟社會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悟道人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