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eep68319

    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

      各地的民俗都與人文相關聯,也可以說是由當地人民生活的習慣所形成的。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組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範——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  民俗現象雖然千差萬別、種類繁多,但是它也並非無所不包。

    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於集體,在時間上,人們一代代傳承它,在空間上,它由一個地域向另一個地域擴布——壓歲錢的風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證。當然,民俗也不是鐵板一塊,它在傳承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不然為什麼過年時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年糕呢?民俗學家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民俗的變異”。

    雖然民俗常常因為時過境遷而不斷改變,卻自有分明的型別或模式,您知道嗎?南方的吊角樓與北方四合院就是兩種不同型別民居建築。  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我們置身其間卻不為其所累,甘願接受這種模式性規範的保護!  民俗涉及的內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領域仍在不斷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學界公認的範疇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幾大部分:  1 生產勞動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會組織民俗  4 歲時節日民俗  5 人生儀禮  6 遊藝民俗  7 民間觀念  8 民間文學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來倍受重視、講究,既是一樁值得慶賀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禮儀的過程,表現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隱喻,簡單而深刻,魯拙而不俗,風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文化現象。

      平遙婚禮過程,多行“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喪葬  平遙縣民故後歷為土葬,在舉行葬禮時,保留著很多傳統儀式和傳統用物。這些儀式及用物包括了吹、拉、彈、唱、書法、刺秀、剪紙、摺疊、板印、沾帖、繩結、紙藝、面藝、插藝、縫藝等幾乎所有民間藝術。

      喪葬程式為停屍、報喪、入殮、燒紙、出殯、圓墓、過七等。一般於三、五天燒紙,五、七、 九天出殯。犯忌不宜出殯者,則寄停他處,另擇葬期。出殯之日, 親朋近友均參加。起靈抬柩有十六抬、二十四抬 或三十二抬。

      祝壽  老年人從60歲始,每10年慶賀一次。隆重者,親朋好友 要贈獻壽桃(面制)、壽幛、壽聯等,以祝長壽。 午時,要在堂屋擺 壽禮、燒佛香、點壽燈,"壽星"高坐,晚輩依次拜壽。

    拜畢,設豐盛喜宴款待眾賓客,歡度一日。進入90年代,祝壽大都賀以禮洋。宴席多在飯店舉行。  賀十三  平遙慶賀生日之俗至今仍為普通。特別是賀十三,親戚朋友屆時紛紛登門道賀,賀禮多為面蒸“括籃”,上系銀鎖,用紅繩與銅錢串結而成、三尺喜幛。

    外婆家來戚為上賓。待午時面向娘娘廟方向設供桌於院內,擺放供品及,外婆家墊底,其他疊上。點燈燒香、燃放鞭炮、由奶奶為孫子“折枷兒”用粉紅、黃、綠紙條纏繞四根穀草杆,三根紮成三角形,一隻手拿著套在脖頸處,另一隻手持一根穀草杆,邊打三個角,邊口中吉祥語言唸唸有詞,以祈禱孩兒健康成長。

    打畢將枷兒與娘娘花、娘娘鞋一同著燃。之後,設席款待全體親戚朋友。  慶滿月  平遙居民以生孩子為喜事。舊時,生男孩稱大喜,生女孩稱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論男女,都要慶滿月。

    滿月的日期,男為29天,女為30天。也有在半月慶滿月的,意取絆住, 希望孩子長命。慶滿月以產婦孃家親戚為主,姥姥家要送銀鐲首飾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 其他親戚則送3尺布,疊成"山"字形狀。

    主家回贈背心、枕巾之類以示感謝。  節慶  平遙縣民保留著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囊括時令節日、紀念節日、祭天地節日、祭祖節日、祭神鬼節日、祭動物節日等。它充分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天、地、人、神、鬼、動物等一切和諧的嚮往。

    反映了人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信仰。透過這些民間傳統節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豐富的內涵和淵源。  祭祀  平遙縣民祭祀活動,分為神祭和祖祭兩大類。過去崇神者居多,有 "無廟不成村"之說。

    一般家庭均設各種神龕。灶王、張公、家神、 財神、門神、土地都是供奉物件。 專業藝人將本業祖師或神供奉於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業。不少人家將佛像或觀音菩薩像置於閒房,每逢初一、十五設供燒香,以示虔誠。

    迷信之中反映出人們祈求平安、富裕、家業興旺之美好願望。  祖祭是對先祖的懷念。一般於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遷居  現在在農村多有沿用舊習者,擇日開工,供奉土地神;開工期間講究高挑紅旗,以鎮邪氣。

    新房合頂時,要貼對聯、放鞭炮,並宴請工匠,表示謝意。遷往新居時,要先"填宅",殺一隻銀紅公雞,以雞血噴 灑房院。搬遷時,要先搬進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蠟燭、發麵等 東西,表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和"發福"之意。

      方言   《禮記-王制》所記“五方之民,言語不通”……。 平遙方言是全國保留中國漢代文化語言最多最豐富的縣城之一,平遙方言中有極其豐富的名詞重疊式,這與普通話中的名詞特點有區別。

    稱謂很有趣。而這種方言又是平遙所獨有的語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麵包機發酵稀了可以加麵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