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91955236311

    不會一致的,一致就不對了。

    社保繳費如果是單位繳費,查到的僅僅是個人繳納的進入個人賬戶的那部分,單位繳納的那部分進入社保基金統籌了,與個人無關,因此就是不一致。 即是以個人名義社會參保,個人繳納的總額也只有約1/3進入個人賬戶,其他約2/3進入社保基金統籌。

    社保基金統籌四種模式:

    1.現收現付社會統籌制模式

    由社會保險機構為退休人員需支付退休養老金的總額進行社會籌資,即由單位和在職職工個人、(或全部由單位)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保險費。以支定收,不留積累,養老保險的負擔是代際之間進行轉移,即由在職職工一代人負擔已退休職工一代人的養老費用,在職職工本人則由下一代人負擔。

    此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費率調整靈活;社會共濟性強,易於操作,不存在基金受通貨膨脹和利率波動的威脅,具有透過再分配達到公平為主導的特性。

    2.社會統籌部分基金積累制模式

    是在社會統籌籌資框架內建立部分基金積累,一方面對已經退

    休者的養老金繼續實行現收現付,一方面為應付退休高峰期預籌部分積累基金,實行“以支定收,略有結餘,留有部分積累”的原則,在現行統籌率基礎上適當增加幾個百分點,作為長期統籌調劑使用的積累基金。

    3.個人賬戶儲存基金制模式

    該模式是從職工開始參加工作起,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由單位和個人繳納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作為長期儲存積累增值的基金,其所有權歸個人。職工到法定退休年齡,按個人賬戶積累總額(包括保險費本金和利息)以養老年金方式逐月發給個人。

    此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將自我保障融入社會保險,激勵機制強,透明度高,利於監督管理,能形成預籌基金,長期積累增值,個人為將來作出長遠保障,具有以效率為主導的特性。

    4.基金積累制模式

    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

    其核心是引進了個人賬戶儲存基金制的機理,積累基金建築在個人賬戶的基礎上,同時又保持了社會統籌互助調劑的機制。單位繳納的保險費大部分統籌調劑用於支付已退休人員的費用,職工個人繳納的全部保險費和單位繳納統籌保險費的一部分一起進入職工個人賬戶。

    這種模式由於建立了養老金個人賬戶,具有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同時也保留了社會統籌互濟的優點,集聚了個人賬戶儲存基金制和現收現付社會統籌制兩者的優點,防止和克服了兩者的弱點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從理論上看這種模式是優點大於缺點,是中國養老保險改革中探索的一種新型模式。

    擴充套件資料:

    社會保險費的計算標準

    社會保險必須根據各種風險事故的發生機率,並按照給付標準事先估計的給付支出總額,求出被保險人所負擔的一定比率,作為釐定保險費率的標準。而且,與商業保險不同,社會保險費率的計算,除風險因素外,還需要考慮更多的社會經濟因素,求得公平合理的費率。

    保費計算

    繳費金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1、社保繳費基數

    社保的繳費基數,是指企業或者職工個人用於計算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用此基數乘以規定的費率,就是企業或者個人應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金額。

    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與當地的平均工資資料相掛鉤。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社保基數申報和調整的時間,一般是在7月。

    企業一般以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一半則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基數。在中國,繳費基數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申報,依法對其進行核定。

    2、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即社會保險費的徵繳費率。中國《社會保險法》對社會保險的徵繳費率並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按照中國現行的社會保險相關政策的規定,對不同的社會保險險種,我們實行不同的徵繳比例。

    參考資料來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璜一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