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東方京川

    曹操裡有守城名將:張遼,曹洪,曹仁。

    劉備裡有: 關羽,張飛,趙雲。

    孫權裡有: 周瑜,陸遜。

  • 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漢末三國時代,將星閃耀,既有善縱橫馳騁的“飛將”,又有善攻城拔寨“先登”者,還有善堅守城池的“磐石”者。

    其中,獨守孤城的“磐石”,往往不僅能保一城之地,有時甚至能給全域性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這些“磐石”,守城風格不同,但勇氣卻是一樣的。

    曹仁:兩次透過守城使曹操集團渡過危機

    自曹操騎兵開始,曹仁一直生死相隨,多立戰功。無論進攻還是防守,他都是一把好手。

    然而,曹仁最大的功績,還是在守城戰中。透過兩次艱難的守城作戰,他兩次使曹操渡過了危機。

    1、江陵守衛戰。

    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在周瑜的統領下反攻江陵。

    當時,曹操大軍初敗,形勢危急。

    周瑜前鋒數千人抵達城下時,曹仁募得三百人,令牛金迎敵,以挫其鋒芒。

    然而,牛金兵少,陷入重圍,守城曹軍皆失色驚懼。

    曹仁意氣風發,披甲上馬,親率數十騎殺出。他徑直渡溝而前,殺入重圍,救出牛金等人!隨即,他又翻身入圍,救出其他部眾!

    守城將士驚呼:將軍真天人也!

    於是,原本驚懼未定的將士安定下來,士氣高昂,隨曹仁守城。

    最後,在堅守了一年以後,曹仁率軍棄城而走。

    儘管江陵還是丟了,但是,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堅守,曹操集團從赤壁之戰後短暫的混亂中緩了過來!

    2、襄樊守衛戰。

    曹仁第二次力挽狂瀾,是219年的襄樊守衛戰。

    當時,正是曹操最倒黴的時候。

    曹操大軍集結於淮南、關中,荊州地區空虛,只有曹仁的“縣(懸)軍數千”。

    關羽趁勢北伐,並“水淹七軍”,于禁“七軍”全軍覆滅!

    此時,關羽威震華夏,許都以南的地區“群盜並起”,響應關羽。

    危急之中的曹操,甚至考慮要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用滿寵的話說,當時,如果襄樊不守,則“洪(黃)河以南,非復國家所有”!

    曹仁守襄樊之兵,不過數千,而且,洪水高漲,幾乎淹到城上,形勢十分危急。

    曹仁淹死白馬,以示與城共存亡,以此激勵守城將士。

    曹仁一直堅守到洪水退去,徐晃擊敗關羽,才解樊城之圍!

    可以說,正是曹仁的決死堅守,為曹操調整部署贏得了時間,才等到了洪水退去,等到徐晃援軍,等到孫權、呂蒙“背刺”關羽!

    曹操渡過這次“至暗時刻”,曹仁居功至偉。

    曹仁,就是曹操集團的磐石,每當曹操陷入危險局勢時,曹子孝都能挺身而出,以其驚人的膽魄和卓越的守城才能,使曹操渡過危機!

    張遼、樂進、李典:迫使孫權“重新考慮”

    張遼、樂進等人,多以“戰勝攻取”聞名。然而,他們最出名的代表作,卻是守合肥。

    曹操徵漢中時,合肥只有張遼、樂進、李典等人統領的七千軍。

    孫權趁勢率領號稱十萬的大軍來攻合肥。

    正如張遼自己所分析的:曹操遠在漢中,根本來不及救援。如果要堅守待援,恐怕援軍不至,合肥就丟了!

    援軍不足待,張遼、樂進等人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將略!

    於是,“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三位良將以其卓越將略,給“孫十萬”上了一課!

    張遼、李典,冰釋前嫌,率領八百精勇出擊,“折其盛勢,以安眾心”。

    光是張遼一人,就親手斬殺了數十吳兵及兩員吳將,連破吳軍,並迫使孫權率守衛持戟自守。

    隨即,張遼先是直報其名,呼孫權出來單挑,以挫其勢,又在回軍中連續出入敵陣,率軍全師而退!

    首戰取勝,吳軍氣勢大挫,而守城曹軍人心安定,士氣大振!

    隨即,樂進、張遼等人以高昂計程車氣,堅守城池。由於吳軍士氣已失,守城幾乎沒有遇到太大危險!

    隨即,孫權退兵時,張遼果斷追擊,斬殺陳武,幾乎擒住孫權!

    “威震逍遙津”,一場守城戰,居然使江東兒童聽到張遼之名不敢大哭!

    此次守城戰,改變了歷史走向!

    由於畏懼張遼,孫權失去了北進的信心,將戰略方向調回“全據長江”,準備襲擊關羽!

    即便在孫權襲得南郡後,依然畏懼張遼,知“張遼雖病,不可輕也”,不敢再大舉北攻!

    顯然,這又是一場改變了歷史走向的守城戰!

    陳登:以謀取勝

    在張遼、樂進粉碎孫權北進企圖之前,陳登,曾粉碎了孫策北進企圖。

    孫策剛開始席捲江東時,其企圖是“荊揚可一”,即以奪取荊州、揚州為其發展方向。

    199年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當時,孫策已經基本平定了江東,而徐州則陷入“空虛”。

    曹操擊破呂布後,立刻投入對袁紹作戰的準備,無暇經營徐州,只委託於臧霸等人,徐州長時間處於“自治”狀態。

    孫策集團的骨幹成員,多為淮泗人士,張昭等人在徐州的影響力很大!因此,趁機奪取徐州,成為孫策的更優選項。

    然而,陳登,將孫策的企圖扼殺在搖籃中。

    孫策要取徐州,必先取廣陵,也就是陳登所領之地。

    199年、200年,孫策均兩次進攻廣陵,均被陳登粉碎。

    第一次,孫策以不知名大將領軍來攻。

    然而,此次,孫策軍“賊眾十倍於郡兵”!大家都認為“恐不能抗”,“必尋引去”!

    陳登大呼:我出兵以報國,仗義以整亂,“克之必矣”!

    於是,陳登先是閉門自守,示弱不戰,隨即,趁敵不備,開城殺出,大敗孫軍!

    第二次,孫策又興大兵來攻。

    此次,陳登一面派人求救,一面堅守。

    陳登堅守時,在援軍必經之路上積聚柴草,每隔十步一堆,縱橫成列,佈列整齊。

    到了晚上,陳登令人將沿途柴草點燃!

    夜晚中看起來,彷彿援軍到來!孫軍大驚!

    陳登趁機出擊,再破吳軍!

    平心而論,孫策兩次攻廣陵時,江東還未完全平定。孫策的進攻,具有試探性質。

    陳登兩次乾淨利落的防守反擊,就是告訴孫策:別試了!你打不過來!

    此後,不但孫策沒有再覬覦徐州,反而是陳登覬覦江東了!

    陳登上書,希望曹操增兵,趁孫策在江東未穩,圖取江東!

    只不過,曹操沒有采納而已。

    比之曹仁、張遼的守城戰,陳登沒有“真天人也”的個人勇武表現,卻以其智謀取勝,算是另一種守城風格了!

    郝昭:技術流

    曹仁、張遼是“猛將”:,陳登是“謀士風”,郝昭則是“技術流”。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曹真認為,諸葛亮將來必然攻打陳倉,遂讓郝昭在陳倉防禦。

    果然,當年年底,諸葛亮大軍來攻!

    當時,諸葛亮有兵數萬,而郝昭不過千餘人。

    郝昭拒絕諸葛亮勸降後,兩位“技術流”開始了“技術對決”。

    諸葛亮起雲梯登城,郝昭以火箭逆射,少了雲梯。

    諸葛亮以衝車衝擊城門。郝昭又用繩子連石磨壓垮衝車。

    諸葛亮以井闌百尺射城中,壓制城中火力,以掩護攻城部隊以土丸填塹登城。

    郝昭遂在內築重牆,使蜀軍無法如願。

    諸葛亮又搞地道戰,企圖直入城裡。

    郝昭於城內穿地橫截,破壞其地道企圖。

    兩位技術達人相拒二十餘日,諸葛亮糧草不繼,無計可施,被迫退軍。

    陳倉之戰,粉碎了諸葛亮控制陳倉道的企圖。

    同時,這場“技術對決”,給後人研究三國城池攻防戰留下了豐富、詳實的參考。

    霍峻:劉備取西川的堅強後盾

    劉備與劉璋翻臉後,率軍南下,僅留霍峻率數百人留守葭萌。

    當時的劉備,在西川兵不滿萬,為集中力量南下,不能留太多兵在後方是自然的,然而,葭萌幾乎是當時劉備唯一的後方基地,且同時受到張魯、劉璋的威脅!劉備只以霍峻領數百兵留守,足見劉備對其的信任!

    霍峻也確實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

    先是張魯來“抖機靈”。

    張魯大將楊帛前來,揚言:劉璋是共同的敵人。不如讓我入關,協助你守城!

    這點算盤當然瞞不過霍峻,霍峻嚴詞拒絕。

    反正劉備是和劉璋作戰,楊帛不必過早介入,遂暫取觀望,不急攻城。

    隨即,劉璋的將領扶禁、向存率萬餘兵來攻!

    霍峻率數百人,堅守城池一年多!

    最後,霍峻趁敵疲憊,發起反擊,一舉擊敗敵軍,斬殺敵將向存!

    霍峻守葭萌,就是守住了劉備的後方基地,對劉備專心南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數百兵抗萬餘敵,堅守年餘,最後還能獨立反擊成功,斬殺敵將,這確實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不過,史書對霍峻如何守城卻沒有詳細記載,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了!

    羅憲:亡國孤臣的最後倔強

    蜀滅亡後,發生了鄧艾、鍾會之亂。

    這一變故,使蜀中形勢變得十分微妙!

    蜀國滅亡了,原本蜀漢政權在蜀地的管理系統自然崩潰了。

    然而,司馬家雖滅蜀,但卻因內亂遲遲無法對蜀地迅速建立穩固的統治。

    因此,蜀地百餘座城沒有歸屬!

    本是來救蜀的東吳,遂起意入川!

    然而,入川咽喉之地的永安,在羅憲的堅持下,抵抗東吳!

    於是,羅憲獨自抵抗吳軍半年多!

    當時,吳軍統帥,是“東吳最後一位名將”陸抗。且吳軍在兵力、補給上皆佔據絕對優勢!

    然而,羅憲死守半年多,陸抗始終不能破城!

    當時,如果羅憲丟掉永安,吳軍攻入混亂、空虛的西川,歷史的走勢必然大有不同。

    羅憲的堅守,既是粉碎了東吳的企圖,客觀上也縮短了天下一統的時間!

    不過,與霍峻守葭萌一樣,史書對羅憲如何守永安記載不多,也算遺憾吧!

    朱然:獨守江陵

    在前述的城池攻防戰中,東吳多是“丟人的”一方。作為進攻方,他們往往成為對方防守大師偉績的背景板。

    然而,朱然守江陵的戰功,足以讓東吳炫耀!

    夷陵之戰後,曹丕三道伐吳!

    其中,對長江以北的江陵,魏軍志在必得!張郃、徐晃、曹真、夏侯尚,名將盡遣!曹丕又親自到宛城,以為後援!

    此時,由於吳蜀尚未和解,陸遜仍留在西線防備劉備。江陵城,只有朱然所率的部分軍隊。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江陵城內又發生了流行病,城內可戰之兵不過5000人!

    魏軍名將確實不是蓋的!

    張郃等人擊敗吳軍,佔領江心洲,斷絕江陵與外界聯絡,並連續擊敗潘璋等援軍。

    曹真等人一到城下,就建起土山,開鑿地道,築起樓擼,全面進攻!

    危急之眾,朱然毫無畏懼,激勵三軍,一面堅守城池,一面觀察形勢。

    隨即,朱然視魏軍疲憊鬆懈之機,突然出擊,連破魏軍兩營,破壞其攻城部署,挫其銳氣後回城繼續堅守!

    在朱然的堅守下,曹真、夏侯尚等人不能如願。

    直到魏軍也發生流行病,魏軍才解圍而去!

    赤壁之戰後,曹操、曹丕等人數次南征。但是,唯此次攻江陵之戰,是最為危急的。

    如果不是朱然堅守,魏軍將再次奪取江陵!

    如果魏軍奪得江陵,將如赤壁之戰前一樣,再次“共長江之險”!

    考慮到吳蜀尚未和解,吳軍連續經歷夷陵之戰、抗“三道伐吳”之戰已經疲憊,其形勢可能比赤壁之戰還要危險!

    然而,朱然堅守住江陵,使東吳形勢轉危為安!

    此後50多年,魏再不能對東吳造成根本性威脅,三足鼎立形勢的穩固,與朱然守江陵之功是分不開的!

    三國時期的守城名將,風格各異。

    有人以其勇武挫敵銳氣;有人以其堅韌死守;有人以其謀略亂敵部署;有人以“技術流”化敵功擊···

    風格不一樣,但“激勵三軍,與城共存亡”的勇氣是一樣的!

    形勢不利之時,先要有有我無敵的勇氣,計謀、勇武、技術才能施展,才能渡過危機!

  • 3 # 泛舟太湖DDY

    三國時期守城戰打的最漂亮的幾個人,有像曹仁這樣的世之名將,也有大家可能連聽都沒聽過的無名小將。

    一:曹仁

    代表性守城戰:南郡守衛戰,襄樊之戰。

    南郡守衛戰,發生於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後士氣低落,軍心嚴重不穩,赤壁之戰後,曹操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東吳士氣正盛,欲乘勝攻伐。

    由於周瑜派甘寧攻打夷陵,但曹仁為在此佈置軍隊,所以立馬被甘寧拿下,曹仁不得調幾千兵力去攻打夷陵,甘寧告急,周瑜率兵去救,裡應外合,大破曹仁軍,甘寧之圍乃解。後合軍攻打南郡,這個時候曹仁募兵300,曹仁不顧眾人反對,派部曲牛金率300兵士應戰周瑜,眼見牛金部要被消滅,曹仁竟親率數十騎兵將其救回。這波操作著實太亮眼,人稱天人將軍。

    後來周瑜圍困曹仁一年有餘,又派關羽兵絕北道,曹仁才棄城而走。這一仗是周瑜打的最窩囊的一仗,用時一年,較大的兵力優勢才拿下南郡,自己還中了一箭。

    襄樊之戰,劉封孟達取上庸後,曹操曹仁抗擊關羽。關羽乘船而下後,以水軍射斷襄城和樊城的聯絡,曹仁命龐德在樊城北紮營。初,曹仁自恃勇猛,出城應戰關羽,大敗,三萬人只剩數千人逃回城內並向曹操請求援軍,曹操派于禁支援曹仁,龐德見曹仁敗,前來會戰關羽,但兵力不許,無力改變戰局,退回原駐地。

    後天降暴雨,漢水暴漲溢岸,平地水深五六丈,于禁龐德部不得不去往高處避水,關羽乘船一舉殲滅于禁,龐德部,並將曹仁的樊城圍了個水洩不通。曹仁決定死守,此時關羽以絕對優勢圍困曹仁一個月,沒能拿下樊城,關羽不得不抽調用於防範東吳的公安,江陵守軍協助攻打曹仁,後來發生呂蒙白衣渡江,曹仁的樊城得以保全。

    ‬二:張遼

    發生於第二次合肥之戰,曹操命張遼,樂進,李典共駐合肥,兵力7000。孫權率兵十萬出征合肥,然,張遼樂進李典三人不和,危機時刻,張遼說,如果我們等主公來救,援兵到的時候,城早就破了,我們應當同心協力,抵抗敵軍。於是三人破解矛盾,以張遼為總指揮,李典連夜募兵800,殺牛犒軍。第二天,張遼奮勇當先,一舉衝入敵營,從日出殺到中午,竟將吳軍殺退,殺吳將陳武,李典樂進也服了。後孫權軍隊出現瘟疫,看奪城無望,開始撤退,張遼立刻率軍追擊,吳軍頓時大亂,踩踏,戰死者無數,淩統拼死才把孫權救走。此一戰,出現兩個響徹三國的詞,“張遼止啼”,“孫十萬”。

    ‬三:郝昭

    發生於陳倉,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郝昭駐守陳倉,兵力大約1000人。諸葛亮派人勸降郝昭,不成。大軍開到城下後,用雲梯,衝車攻城,全部被郝昭破壞,諸葛亮又製作百尺高的箭塔,往城裡射箭,挖地道,均不能破城,後迫於糧草接濟不上,諸葛亮撤退。

    ‬四:張特

    發生於新城,張特守軍約3000人。東吳大將諸葛恪率軍猛攻新城,張特死守三個月,城內守軍不足千人,且多帶傷。後來張特一看,新城馬上就要破了,為保住新城,張特告訴吳軍:如今我已經無心再戰了,但魏國的法律規定,被圍攻超過百日而救兵仍未至者,雖然投降,其家屬也不治罪,我自受圍攻以來已經九十多天了,城中原有守軍4000人,戰死者以超過一半,城雖失陷,但還有一半人不願投降,你們先往後稍稍,我要回去勸說他們,請先把我的印綬拿去當信物。吳軍便停止了攻城,張特命人連夜修補,加固好了城牆。等第二天,張特告訴吳軍,我只有戰死而已!諸葛恪知道被戲弄,惱怒不已而下令猛攻,吳軍日夜攻城,疲憊不堪,時吳軍還有瘟疫,無法作戰,不久諸葛恪自知計敗,又恥於攻城不下,便下令撤軍。而後面虎視眈眈的滿寵大軍,見吳軍撤退,全速追擊,二十萬吳軍幾乎全軍覆沒。諸葛恪也因此被滿朝文武臭罵。

    而這個不知名的小將,也因此成為雜號將軍,封列侯,後遷為安豐太守。

    冷兵器時代,攻城是非常困難的,城牆堅固,兵精糧足,甚至幾十倍的兵力,可能都無法撼動一個有優秀的指揮官鎮守的城池。像陳友諒和朱元璋的洪都之戰就是例子,那時候都已經出現火炮了,陳友諒都沒能拿下洪都。三國時期關羽治下的荊州,也是當時世界頂級城防體系了,根本無法武力攻破。

  • 4 # 歷史笑春風

    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城池作為統治者重要的支撐點,地位十分重要。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城池得失,很可能會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因此,在激烈的城市攻防戰中,善於守城的名將就脫穎而出。那麼,在這三個國家中,誰又是它們最強的守城名將呢?

    一、魏國最強的守城名將曹仁。

    在三國中,曹魏的實力最強,控制區域最大。這些優勢不是憑空得到的,而是依靠武力奪取而來的。因此,在曹魏的發展史上,有著無數次的城市攻防戰。比如在呂布襲取兗州之戰中,由於荀彧守住了三座城池,才給了曹操翻盤的機會。

    在此後的戰爭中,尤其是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對南方採取守勢,更是招致了東吳和蜀漢的一輪輪的進攻。在曹魏的歷史上,有三大城市防禦戰,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它們分別是合肥防禦戰、襄樊防禦戰和陳倉防禦戰。他們的守衛者張遼、曹仁和郝昭,也都是一時名將。

    如果從這三人中選擇最強的守城者,我個人傾向於曹仁。我們先看看張遼的合肥防禦戰。張遼面對的敵人主要是吳軍,孫權曾經對合肥發動了多次進攻。最大規模的一次,孫權動員了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反而被張遼、李典、樂進等人以七千人馬擊敗。

    在這次戰役中,張遼在逍遙津對吳軍進行襲擊,使得孫權險些落入曹軍之手。從此孫權對張遼畏之如虎,再不敢進攻合肥。不過我們對這些戰役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孫權對合肥的進攻大部分都是試探性的,根本沒有使用全力。

    孫權的主要目標是長江上游的荊州,對北上徐州信心不足。他對合肥的進攻,總是虎頭蛇尾。曹操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會放心讓張遼等人守衛合肥,連援軍都懶得派出。從這一點來看,張遼守城的難度是比較低的。

    至於說郝昭的陳倉防禦戰,它的難度要高於張遼的合肥防禦戰,因為郝昭面對的是兵力數十倍於己,志在必得的諸葛亮。不過,在這場防禦戰發生前,曹魏就判斷出諸葛亮的意圖,派郝昭前去守衛陳倉。在諸葛亮發動進攻前,郝昭已經有了充足時間進行防禦準備。

    郝昭將城池修得煥然一新,並且添置了大批防禦器械。當諸葛亮來到陳倉城下時,遭到了郝昭的頑強抵抗。由於郝昭早有準備,諸葛亮長期攻城不下,再加上糧草耗盡,曹魏援軍抵達,諸葛亮只得撤軍。郝昭的防禦戰雖然艱苦,但是他預有準備,防禦的難度得到了降低。

    與張遼和郝昭相比,曹仁的襄樊防禦戰可謂艱苦卓絕。曹仁是曹魏負責荊州方向的主帥,在赤壁之戰後就負責守衛江陵。他在江陵和周瑜進行了長期爭奪,多次擊退周瑜的進攻。在關羽、張飛加入戰局,後路被關羽切斷的情況下,經過一年苦戰的曹仁才放棄江陵,撤往襄樊。

    在襄樊之戰中,曹仁守衛的樊城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關羽水淹七軍後,曹仁的援軍被殲,城牆遭到水淹,多處坍塌。此時的曹仁如果撤走,也沒有人能夠指責他。但是,如果曹仁撤走,沒有了後顧之憂的關羽就會直接北伐,那麼就會直接動搖曹魏的統治。

    在這種情況下,曹仁放棄了撤走的機會。他和部下盟誓,一起在樊城堅持了下來。樊城的防禦設施薄弱,素有“鐵打的襄陽,紙糊的樊城”之說。但是在曹仁的堅守下,關羽最終也沒能打下樊城。最終,由於遭到曹軍和東吳的夾擊,關羽失去荊州,戰敗身死。

    正是有了曹仁的堅守樊城,才挽救了曹魏政權的危局。在洪水圍困城池,援軍被殲滅,關羽派大船攻打城牆的情況下,曹仁能夠守住樊城是極其困難的。因此,無論是從守城的難度,還是從守城的意義來說,曹仁作為曹魏最強守城武將是名至實歸的。

    二、蜀國最強的守城名將霍峻。

    在三國時期,蜀漢的守城戰很少。這是在前期,荊州的失守是遭到了東吳的偷襲,根本沒有機會進行防守。在後期,蜀漢對敵人的防禦,主要是依靠四周的山險,在野戰中阻擊敵人。比如在興勢之戰中,王平就是依靠秦嶺天險擊退了曹魏的大軍。

    從蜀漢的歷史來看,取得成功並且爭奪比較激烈的城市防禦戰有兩場,分別是霍峻的葭萌守衛戰和羅憲的永安保衛戰。羅憲的永安保衛戰發生在蜀漢滅亡時,當時的東吳假借救援蜀漢的名義,想要進軍蜀中,趁火打劫,遭到了羅憲的阻擊。

    羅憲先是擊破吳軍步協的進攻,隨後又遭到東吳名將陸抗的進攻。在羅憲在永安長期堅守,城中將士遭受疾病困擾,大半病倒。最終,羅憲在魏軍的救援下,擊退了吳軍。不過,羅憲的永安保衛戰雖然艱苦,但是從防禦難度上來說,還是比較低的。

    這是因為永安是蜀漢最重要的要塞,是劉備親自建設的。在夷陵之戰後,為了防備東吳的進攻,劉備親自駐守永安。劉備病逝後,永安的防禦也沒有放鬆過。蜀漢在這裡長期駐紮著大批軍隊,整個永安城固若金湯。防守這樣一座堅城,憑藉山險,羅憲的防守還是比較輕鬆的。

    這些人員對於劉備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這些人員都是劉備手下軍隊的家屬。劉備進入益州沒有帶多少自己的軍隊,手下軍隊的組成主要是劉璋資助的軍隊,還有起兵後兼併的軍隊。這些人的家屬安置在葭萌,就是讓他們做人質,約束這些手下為劉備賣命。

    由此可見,如果霍峻守衛的葭萌丟失,對劉備和他的軍隊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但是由於軍隊數量有限,劉備只給霍峻留下了數百人馬。霍峻就是憑藉著數百人馬,阻擋了上萬敵軍的一年進攻。最終,霍峻憑藉著自己的軍隊,採取奇襲方式擊破敵軍,並斬殺了敵軍的統帥。

    如果從守城的意義和守城的難度來看,羅憲的永安防禦戰與霍峻的葭萌防禦戰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霍峻作為蜀漢最強守城者也是無可爭辯的。只是可惜霍峻才四十歲就去世了,著讓劉備十分惋惜,也讓蜀漢痛失良將。

    三、吳國最強的守城名將朱然。

    與蜀漢利用山險防禦敵人相似,東吳防禦敵人的手段主要依靠水戰。從赤壁之戰開始,曹魏就吃盡了東吳水軍的苦頭。曹魏多次大規模的進攻都被東吳阻止在長江岸邊。這使得曹魏君臣發出感慨,曹魏雖有鐵騎千群,面對長江也只能望洋興嘆。

    因此,東吳很少進行城市的防禦作戰,能夠稱得上比較重要的城市防禦戰,只有朱然的江陵防禦戰。在《三國演義》中,朱然的下場十分可悲。在夷陵之戰中,他追擊劉備,被前來救援的趙雲一槍刺死,早早就一命嗚呼了。

    不過在現實中,朱然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說得那麼不堪。他原本是呂蒙推薦代替自己的人選,不過呂蒙死後,孫權並沒有讓他接替呂蒙的職位,而是選擇了陸遜。朱然作為陸遜的部下,參加了夷陵之戰後,便被派去鎮守江陵。

    江陵一直是三方爭奪的重鎮,在蜀漢失敗後,曹魏也把目光盯在了這裡。為了奪取朱然鎮守的江陵,曹魏派出了曹真、夏侯尚、張郃率領的軍隊。曹丕還為此親自來到宛城,作為魏軍的聲援。一時間,曹魏名將重臣都彙集在江陵,大有一舉拿下江陵之勢。

    江陵對於東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座重鎮坐落在長江北岸,控制著長江上游。當年曹操南下的時候,劉備就企圖奪取江陵,被曹操在長坂坡擊敗。在赤壁之戰後,周瑜更是棄一切於不顧,專心奪取江陵。在此後,為了奪回江陵,孫權不惜背盟,武力奪取江陵。

    如果曹魏奪取江陵,就控制了長江上游,東吳唯一可以抵禦曹魏的長江防線就毀於一旦。於是朱然率領部下,死守江陵。在這次戰役中,曹軍表現出色。張郃絲毫不懼東吳的水軍,親自率領魏軍渡江攻打江洲上東吳的營壘並佔領了它,切斷了江陵的內外聯絡。

    孫權多次派出的援軍都被魏軍擊退,朱然的江陵成為一座孤城。朱然的手下由於疾病,能夠作戰的兵力只有五千。就是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朱然依然堅持抵抗。在長達半年多的攻防戰後,朱然的手下都失去了信心,有人選擇向魏軍投降,被朱然破獲。

    最終,經過長期的圍攻,曹魏無法支撐下去。在奪取江陵無望的情況下,魏軍被迫撤退。朱然憑藉著這場防禦戰的勝利,名震敵國。插句題外話,朱然憑藉著當年關羽留下的防禦設施,能夠名揚天下,由此不得不對糜芳等人更加鄙視了。

    結語:

    三國時期城市爭奪戰十分普遍,魏蜀吳三國都有防禦出色的戰例。不過,如果按照防禦戰的難度和意義來說,三個國家還是各有千秋。三個國家最佳的城市防禦戰分別是襄樊防禦戰、葭萌防禦戰和江陵防禦戰。

    這三個防禦戰的共同特點都是眾寡懸殊,失去城市後對各自的國家的影響重大。在它們的守將努力下,防禦戰都獲得了成功。這三位武將,分別是魏國的曹仁、蜀漢的霍峻和東吳的朱然,他們也以三國各自最強守城武將的身份載入史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職中應注意的面試禮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