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81243735916915

    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蕩。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我覺得慎獨首先應該從一個人的品行著手,坦蕩、無謂、無畏、自律。行得正、坐得端。就算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又要注意自己態度,這樣才能在別人面前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蕩。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和法律之事。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東漢楊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無一不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革命領袖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引用了該詞並賦予新意,他指出:對於認真進行道德修養的共產黨員來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無數革命前輩,由於地下工作的需要,常常獨立作戰,正是靠這種高度自覺的慎獨精神,給後人留下了“清白於世,忠誠一身”的光輝典範。  慎獨修養離不開在實踐基礎上的內訟自省,離不開嚴格的自我批評和積極的思想鬥爭,離不開經常性的自我道德審視、評價和揚棄。《論語》上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慎獨,注意清理思想深處隱而不顯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在微小的事情上暴露出來的錯誤觀念。“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許多勞教人員就是因為缺乏慎獨意識,在某些“無人之境”中,利令智昏,心存僥倖,做了不該做的事,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直到進了監獄才懊悔不已。  朋友們,慎獨是懸掛在你心頭的一記警鐘,慎獨是阻止你陷進深淵的一道屏障,慎獨是提升你自身修養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而拒絕慎獨,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體內蔓延滋長,最終結果就是徹底毀滅自己。因此,為人做事都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防微杜漸,警鐘長鳴;不唯慎獨,還要慎權、慎欲、慎微、慎眾,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孤獨中磨礪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業,以逐步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並共同把我們全社會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的境界。

  • 2 # 使用者3579646184793143

    一個人應該怎樣進行“慎獨”?實踐告訴我們,講“慎獨”,首先要在“隱蔽”處下功夫,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是一個人鍛鍊自己的道德品格的重要場所。

    中國戰國時期的進步思想家屈原在《橘頌》中說:“閉心自慎,終不過失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古希臘的哲學家德漠克利特也說過:“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即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所言:隔牆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

    要做到“慎獨”,還要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

    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積小善而成大德。

    進行師德修養,要從小處起步,防微杜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3 # 悠音伴讀

    慎獨是一種道德品質。做飯慎獨,需要獨自一人而無別人監視時,也要表裡一致,嚴守本分,不做壞事,不自欺。所謂“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督,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獨”作為修養方法,強調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於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租車去跑美團打車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