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忘否空谷幽蘭

    前段時間,老父親感冒了,不想吃東西,拖了好些日子,一天早晨我老兄叫他起來時,發現老父親一隻腿在地上拖,走路已經搖搖晃晃,嚇得老兄感緊打電話給我和老弟,我們把老父親送到了醫院。

    掛的是急診,首先做的是心電圖,血常規和肝膽脾腎B超,一通檢查下來醫生說要住院。我扶老爸到病房,老弟去交錢辦入院手續,後來護士又叫我去簽字,說只能留一個人看護,其他家屬不準進。

    因為現在全國有的地方疫情嚴重,所以進院掃場所碼,病人和陪護人員做核酸檢測這都是必須的,也是應該的,都是為了病人和家屬的安全,也算是抗疫做貢獻吧。

    只是如果不是病重,誰也不想去住院。像我老爸,快85了,身體虛弱,進院又要做CT和核磁之類的檢查,檢查的地方從這一棟到那一棟,交費排隊,拿結果排隊,詢問病情又要排隊。病人一天總要打點滴好幾瓶,時不時就要上廁所,稍慢一點就拉到褲子上,一不小心針頭又移動了,又要喊護士重新來打,又是一番折騰。更不用說餵飯喂水,擦身洗澡………服侍病人有多少事有多麼難只有經歷過的才知道。陪護的人又沒有三頭六臂,不用兩天就支撐不住了。

    基於上述理由,還是懇請醫院要從實際出發,如果是低風險地區,要求陪護人員沒有出過遠門,病人自理能力弱的,可以考慮兩名陪護,這樣在防疫的基礎上能讓病人更好地康復,也不至於治好一個,又倒下一個。

  • 2 # 寧死不979

    在醫院裡,和在社會上一樣,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合情、合理、合法。

    1,情。假如病人在醫院奄奄一息,家屬肯定要見上一面,這是人之常情。怎麼辦呢?只能逐一探視。所有親屬一哄而上把醫院或者病房擠的水洩不通,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是老人,那就可以在臨死前帶回家,想見誰就見誰,誰想見就去見。但也是有度的,因為疫情,不能聚集!

    2,理。醫院必須、應該有一定的秩序。既是為了更好的開展醫療活動,也是為了病人的養病,也是為了醫患的安全。

    有的醫院允許一個人陪伴,有的醫院則宣告是無陪伴醫院。這倒是也好,省卻了家屬陪伴的艱辛。但如果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那就可能需要護工,這是需要花錢的。家屬不願意花錢,醫院可能只能要求家屬陪伴,這就是理,是人性化。

    3,法。法律上沒有相關的條文,政府也沒有相關的法令,那麼,這樣的事情,只能依據醫院的相關規定。不服氣的,可以換一家醫院。

    4,綜上所述。醫院的做法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家屬只能遵守醫院的規定。

    2000年,父親在上海華山醫院外科做前列腺切除手術,醫院不準陪伴。護士查房,護士長說,你怎麼在這裡?快走,別讓我再看見你。我嘟嘟囔囔,我也不願意看見你。

    這下捅了馬蜂窩。查房結束以後,主治醫師找我,說,你父親的手術做不了,因為你們不配合。我發飆,我只不過說了一句話,那還是因為護士長態度不好。你明確說吧。如果不能做,我找醫院領導。醫生說,明天做手術。

    我這樣胡掄,父母和病友嚇得夠嗆。第二天手術,很順利,只花了幾千元,不過我回去上班了,父母成了待宰羔羊,幾天以後,醫藥費飆升到十幾萬。如果我在,三天以後就出院,愛咋咋地。

    直到今天,父親肚子上還有大面積的疤痕,每年總要發炎一次兩次,流膿流血,很麻煩。我強烈懷疑裡面有異物,但不過爾爾,父親93了。

  • 3 # 逸嘉媽媽成長記

    1、疫情防控。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對於陪伴管理沒有那麼嚴格,自從有了疫情,下令減少陪護,一病人一陪護。

    聚集性疫情,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嚴重性,那是會爆發的,加上人員是流動的,幾個家屬,避免不了要外出吃飯,買東西,經常性的是出去以後就回不去了。

    為什麼呢?因為出去一趟有的人變成了黃碼,有的人變成了紅碼。

    出去一趟就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機率,回到醫院會引起一個科室一個不漏的,全部都有風險,一旦一個醫院發現一例,整個醫院都會停止執行,直到排出風險,經過封控和管控才能重新開診,任何醫院,任何人必須遵照執行,沒有任何人能擔得起那個責任。

    2、利於管理。醫院是治病的地方,病人是需要安靜的休息,需要乾淨整潔的環境,不是擺攤,聊天的地方。

    一個病房通常是2人間,3人間,多人間 ,幾平米的空間,擠得水洩不通,病人的家屬的各種行李,病床上,地上,櫃子裡,吃的,喝的,穿的,雨傘,病床,陪伴床,桌子,椅子……擠得滿滿當當,從何而來的整潔 ,乾淨,安靜?

    乾淨整潔安靜的環境利於疾病的康復和病房的管理。

    3、便於救治。家屬越多,意見越多 ,當患者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一步治療和搶救時,家屬持有不同意見,人多嘴雜,有的半壺水對醫生進行強烈的指導,甚至有時候就差幫醫生開醫囑了 。

    往往這個時候,延誤患者的救治時機。

    這種情況家屬應該提前商量好,在醫院陪護的家屬第一時間告知醫護人員,迎得最佳救治時間。

    有時候病人突然發生病情變化,一個病房圍得水洩不通,連個搶救車都推不進去,醫生護士圍都圍不攏。

    有的家屬情緒穩不住,大聲痛哭,甚至的有的當場暈倒,大大增進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還得兵分兩路搶救病人和家屬。

    4、合理安排。一人一陪護,省時,省力,省心,患者不是一天兩天能康復的,有的需要24小時陪護,照顧一個病人24小時不換班是非常勞累的事情,所以醫院護工的工資為什麼那麼高呢?

    家裡人多可以排輪子,換著來,這樣應該更合理,也更能保證持久的對患者的照護。

    家比較近的很好解決,如果家遠的,就少派兩個人,一人照護,其餘的人在醫院不遠的地方找住宿住下來。

  • 4 # 阿坤o0

    如果從實際困難來說。並不合理。

    我兒子是在北京生的。北京那家醫院就是。只允許一個人陪護。而且即使生了孩子,還是隻允許一個人陪護。那樣就是。生了孩子,需要一個人照顧孩子和大人兩個人。這可是新生兒。我覺得一個人照顧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們當地市裡的醫院,生孩子之前一個人,生了可以兩個人照顧。我覺得相對合理些。

    當然。做出這種規定也是為了疫情考慮。雖然有實際困難,但對醫院的規定還是表示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售銷量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