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白巖鬆稱中國缺少死亡教育,“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觀念讓我們面對死亡、面對身邊人的死亡時想不開、放不下,臨終醫療患者遭罪,親屬堅持,無形的圍觀者施加了龐大的社會壓力。對於死亡的忌諱是不是錯了?你抱持怎樣的死亡觀,好死,還是賴活?當死亡發生在家人身上,這種死亡觀是否變化了?

9
回覆列表
  • 1 # 心上流星

    你想過死亡嗎?

    小時候總嚮往長大,覺得大人的世界可以為所欲為,自己想吃啥買啥,想玩啥玩啥,沒有拘束沒有人管,好不自在。後來我們都長大了。才發現真實的大人生活並沒有自己小時候想的那麼簡單。大人的世界,很複雜。有世界觀的衝突,有私慾的衝突,甚至有惡魔與天使的衝突。我們在衝突中生存,頂著壓力前行,那些頂不住壓力的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死亡。

    我第一次見到死人,是在七八歲的時候,那時候我遠遠站在棺材旁邊,然後慢慢走進,緊閉的雙眼看到一副蒼白的充滿褶皺的臉,還有那枯瘦的白白的手臂,我趁著沒人,偷偷的用小手捏了一下那隻手,只感覺渾身一陣激靈,一種冰涼刺骨的感覺並攜帶著腐屍的味道。好吧,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知死亡。

    你想過死亡嗎?我有一個遠親,男的,因為離婚,喝農藥自殺。結果給洗了胃,沒死成。後來我問他,啥感覺。他說,很痛苦,洗胃比死亡還痛苦。

    你想過死亡嗎?曾認識一個胖姑娘,只是因為幾個男的說她胖,從六樓跳樓了。聽說,那冰冷的屍體躺在地上,血紅血紅一片。聽說,她父母哭的泣不成聲。

    你想過死亡嗎?有時候想想,死都不怕,那還怕啥。我們曾因為被人看不起,感覺活得無意義。我們曾因為生意失敗,承受不住失望,有過輕生的年頭。我們曾因被摯愛拋棄,想離開這世界。

    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在於,當我們面對重大挫折時,我們是直麵人生,還是自暴自棄。人生有兩種生活狀態,要麼坦蕩的生,要麼自怨自艾的活。朋友,你屬於哪一種?

  • 2 # 錦小涯

    關於死亡我知之甚少,總覺得那是一個離我十分遙遠的事情。

    我聽過很多關於它的說法。有人說死是消失,所有的一切煙消雲散,世界上再也沒有這個人了;也有人說我們之所以看不到死亡,是因為父母是我們的屏障,一旦父母去世,我們就該要直面死亡了。

    無論如何,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這都是一個過於高深的話題。

    甚至我從未見過任何人的死亡。家中長輩健在,爺爺去世時我不在身邊,曾爺爺去世時我還太小。

    但我想過我的死亡。

    如果有一天,我得了重病,我會選擇安樂死。我不是一個喜歡和命運抗爭的人。在某種意義上,我認為沒有人可以和命運抗爭。我們所做的一切所謂抗爭,其實不過是沿著命運既定的軌跡執行著。既然如此,不如順從自己的心。

    但是如果是我的親人得了重病,我會希望他去抗爭。這是我的自私。因為我不願意自己承受痛苦,無論是疾病的痛苦,還是失去親人的痛苦。

    死亡不只是動植物獨有的吧。也許有一天,地球也會死亡,世界也會死亡,宇宙也會死亡。誰知道我們這個宇宙,會不會只是另一個更為浩大的存在裡一朵小小的花呢?而我們不過是花中的一個葉綠體,甚至更小的劃分。

    所以人類的命運啊,抗爭啊,死亡啊這些東西,在自然和宇宙面前,實在是太渺小而不值一提了。

  • 3 # 羊場小道

    首先人類必定會經歷死亡,這個誰也逃不了。面對死亡,對生命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你會用什麼方式面對死亡?

    在人類已有的認知裡面,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貴人、還是智者聖人他們對生命,對死亡的觀念可以概括為三大類——

    1、一世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只有一世,死亡以後什麼都沒有了。

    2、二世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有兩世,一世就是我們現在能體驗的人生,還有一世就是在死亡以後去到天堂或者地獄,那邊就是永久的

    3、三世觀點,三是虛詞,代表多的意思。這種觀點認為人不止這一世,還有很多世,人會生生世世輪迴,死亡只是輪迴中一世的結束。

    如果你是一世觀點,那麼死亡對你來說意味著結束,所有的都結束,你能感知的、在乎的、愛的、恨的都結束。如果死亡是結束,那麼你能生存,能感知的這一生就是你能自知的全部。你就需要思考你需要用這能感知的一生去做什麼?然後需要提醒的是,無論你怎麼建設你這一生,你終將死去,而當你死去的那一刻你建設的一切都結束了。然後最終極的考驗的問題就是,你認可的一世觀點成立嗎?萬一不成立,這一生不就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下過了一生嗎?

    如果你是三世觀點,那麼死亡對你來說就是一場遊戲結束了,然後又要開啟下一場遊戲,而且遊戲將永遠重啟不會結束。你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這個遊戲好不好玩,要怎麼玩,可不可以不要玩。人生的遊戲玩下來你是喜歡還不喜歡,你是可以選擇還是沒有選擇?你玩這一生又是為了什麼?然後最終極的考驗的問題就是,你認可的三世觀點成立嗎?萬一不成立,這一生不就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下過了一生嗎?

    無論你是什麼觀點,死亡對人來說都是很難面對的問題,在我們有限的感知裡面會認為,死亡讓我們可以感知的部分消失,可以體驗的部分不再能體驗。人類是有智慧的,面對死亡人類有很多探索,有科學的、有哲學的、有宗教的,尤其是宗教是最直面死亡的人類智慧的總結,宗教裡面有一些穿越死亡感受的方法傳承。

    以上生死觀選擇了任意一個,另外兩個一定不成立,如果遇到與自己有不同生死觀的人,尊重他們的同時,去看看他們觀點成立的條件是否成立。最後無論你選擇那個觀點,問問自己,自己的觀點是不是一定正確,想辦法去實證你的觀點,是對待死亡最好辦法。

  • 4 # 知我悅讀

    死亡是所有人類生命擁有的共同特徵,任何人都知道死亡的必然性,然而,出於對死亡難以名狀的恐懼,我們大部分人都對此諱莫如深、避而不談。

    我第一次直視死亡,是在初中。早上6點半騎車上學的路上,行人不多,我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看見不遠處停了一輛卡車,卡車下面有一個人躺在地上,腦袋已經被車輪壓癟,一灘黑紅色的血泊中摻了一些白色的物體,我猜是腦漿。我不記得自己是怎麼騎到學校的,頭腦中揮之不去那灘血的畫面。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生活在對死亡的恐懼之中,並且開始思考關於死亡的話題。

    從心理學釋夢的角度看,在夢中,我將死亡意象化,黑暗隔絕的空間象徵著死亡。幸運的是,對於一個初中生,身邊有很多好朋友可以傾訴,當我向她們談起那場車禍,談論死亡的話題,似乎對我的恐懼有療愈的作用。我驚訝的發現,即使她們沒有經歷過那樣血腥的車禍場面,也同樣關心死亡的話題,只是家人都不讓談論死亡。大人們的迴避是一種對死亡恐懼的適應策略,畢竟,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恐懼之中。

    對於死亡,人們究竟在恐懼什麼?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書中提到,有一項關於死亡恐懼的調查報告,研究人員對563人進行調查,報告顯示,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依次為:

    1、我的死會造成親友的悲痛。

    2、我所有的計劃和構想都結束了。

    3、垂死的過程可能很痛苦。

    4、我再也不能有任何經歷了。

    5、我再也不能照顧我撫養的人了。

    6、我擔心如果死後有另一個世界,我會遇到什麼事情。

    7、我擔心自己死後的身體會怎樣。

    神學家聖·奧古斯丁說:“唯有面對死亡之時,一個人的自我才真正誕生。”有過瀕死經驗的人,死而復生之後,往往出現心靈上的深刻轉化。在常人眼中,這些經歷過死亡的人,都有一種對生命“看開了”的領悟,他們活得更安詳快樂,更懂得享受生命,生活中更少焦慮。

    在死亡這件事上,莊子的觀念更加豁達:“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在現代社會,人們亦可以擁有臨終之美。美國著名外科醫生陳葆琳寫了一本關於臨終思考的書——《最後的期末考》,書中提到對於醫療已經無法救治的患者,採用姑息療法,能夠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並提供臨終關懷和善終的服務。在癌症互助小組中,癌症患者的表現與有過瀕死經驗的人相似,他們重新對價值事件進行排序,充分享受生命的每一天。許多患者惋惜地說,直到體內充滿了癌細胞,才學會了如何生活,是多麼可惜啊!

    生命的意義

    難道,只有經歷悲劇之後,才能產生心靈的轉化,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嗎?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相信世上有兩種存在模式:一種是忽略存有的狀態,一種是注意存有的狀態。忽略存有的狀態,就是把注意力分散在生活中的日常瑣事,活在外部世界之中,忽略自我才是生活的創造本源,因此產生逃避、麻木的狀態應對世界,是一種”不真誠的模式“;注意存有也被稱為”本體模式“,本體模式是集中注意在存在本身,對自我有覺察,對世界上的存在充滿讚歎,擁抱有著無限可能的自我。處於本體模式時,是一種準備進行個體改變的狀態。有過瀕死經驗以及處於生命終點的人,他們的生活被“非日常”取代,脫離日常慣性的力量,帶來心靈轉變的契機。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當自己死後,希望墓誌銘上寫什麼?當你瞭解自己在終點時的願望,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現在該怎麼做?我剩下的生命要怎麼過?”

    佛陀教導我們說,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不能教,一個人必須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生活的河流之中,問題就不會存在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真誠的面對自己,與自己進行深刻的對話。生命不可逆,生命的轉化卻由你來把握!

  • 5 # 小熊拍拍

    你們怎樣看待死亡?

    曾經的你,或許害怕恐懼,在黑夜不敢一直個人走路。

    也害怕看到死屍之類的,人的恐懼是人的天性。

    而人的最終宿命,就是死亡。

    曾經我們小的時候,老師曾給我們講過這樣的一段話。

    當你出生的時候,你就要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一天天的長大,也就一天天的越接近死亡。死亡,你逃不掉的!

    有時候,我們會擔心家人突然之間死了,我現在怎麼辦?我們怎樣活下去?

    要是突然之間,面臨死亡的我們,又怎麼辦?那時的你,恐怕還想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許多事物還沒有享受到,不甘心之類的。

    得了吧!面對死亡,你還有話說啊?

    就算聖人,無論生前多麼風光,但是依然逃脫不了本命。

    人到了中年的時候,我們學會了很多,吃好睡好就行,過好自己好了。

    死亡,不過是個過程,坦然面對吧!

  • 6 # 興宇851286

    我大伯是算命的,用我們本地話說就是卦師。他在我們周邊幾個市算是頗負盛名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外地的人都開著小轎車專程去找他算命,他算命一律只收十塊錢,多了不要。問他咋不多要點?他說要多了損陰德,對子孫也不好。(我們村因為他都專門開起了賓館給外地人住,汗....) 還一個就是我曾經借調在鄰市工作,我們那裡的領導都找他算過命。他有三不看,哪三不看呢?一.年齡在9歲以下的小孩不看(記得小時候我問他為啥九歲以下不能看?他說九最大之類的和他犯忌)二. 七十歲以上的不看。三.他自己的家人不看。他今年七十有二了。今年春節我買了些東西去他家看他,(因為我工作在外地,很少回來,我們兩家雖然關係不錯,但是平時也不太走動),他非要留我在他家吃飯,老爺子晚景挺獨孤的感覺,家裡就他一個人,兩個兒子和大閨女在市裡做建築工程和太陽能加熱管生意。我給他帶了一盒一品金駿眉茶葉,老爺子高興壞了,也破天荒的抽了根菸,和我俏皮起來。我們吃的是自己家養的土雞,(我奶奶特地囑咐讓我給帶過去的)老爺子領我去他的茶室泡了壺金駿眉。期間,我一時興起,問他“人的命運能改嗎?” 他說他算了五十多年的命,算了少說也得幾萬個人的命了,總結出一個道理:“人的命,能改!前提是你多做善事,多積德行善,你的命運就有一個很大程度的改變!命裡不好的資訊、災禍都能降到最低,甚至能延壽 ” 曾經有個做官的找他算,我大伯說他是雙胞胎,那個人說就他就一個,沒有雙胞胎兄弟,事後那個人打電話問他父親才知道他媽媽生他時是雙胞胎,但是另一個難產沒有了。我大伯還說他目前是這輩子官運的最高程度了。那個做官的問他有沒有什麼辦法提升?我大伯說:“你在兩年以內,做500件善事,至於成不成功,就看你是否是誠心去做了。” 後來那個人給大伯送了錦旗上面寫著:“仙人指路”。因為他按照大伯的話去做,提了領導。還一件事是我們村裡一個大嬸,今年得九十多歲了吧,在她年輕時找大伯算過,大伯說她能吃70年水餃。那時候是在農村生活很清苦,有天一個道士去那個大嬸家要水喝,那個大嬸好心給他一碗熱水和一個豌豆餡饅頭,那個道士和她說:“你69歲,70歲有大災大難,記住我一句話,平時多做善事 ” 後來聽我大伯說,那個大嬸就像換了一個人,一直做了很多善事,無私的幫助很多人,還自發籌錢修了村裡的路和橋,下大雪時路滑,她怕別人摔倒,就自己早起掃村裡大路上的雪。那年她算命時是五十多歲,今年九十多歲了,孫子是市裡的企業家。

    當今社會是自媒體、大資料時代,我覺得我有義務把這些我聽到的正能量說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有句老話:善惡到頭終有報,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多積德行善、多心存善念、多利益他人、多做善事、多在自己有能力時儘量多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可以讓你增福增壽! 國學經典 [周易] 裡也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所以,做個好人,多做善事吧!

  • 7 # 雨幕清晨

    死亡,是中中國人最忌諱的。對於這個詞我說說我的理解,我記得上大學時,其中一門課程就有談到死亡,這是我第一次深刻地談論死亡,害得我一星期睡前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隨著時間,我逐漸淡忘。因此,我認可白巖鬆所說,中中國人缺乏死亡教育。

    面對自己的死亡,至親至愛的死亡,令我們失去活著的意義,且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填補這部分感情的缺失。我們終究無法改變死亡這個既定事實,於是我們想不開,放不下,接下的生活如行屍走肉一般。好死不如賴活,討論死亡的忌諱,這些觀念深深地阻礙了我們對死亡的認識。我們終究是知道,人的一生,其終點就是死亡。談論也好,不談論也罷,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不會因為你對死亡所知甚少就不會來臨。每當我想到一些患了絕症的老人,滿身插滿管道靠著氧氣管艱難生存,然而卻得不到應有的臨終關懷,我就異常的氣氛。為什麼人在死前要遭受這麼多的痛苦和折磨,為什麼不徵詢老人的意見是否放棄治療,為什麼家人寧願他痛苦折磨也要為他續命。這不是孝順,而是愚孝。

    說到這裡,談談我自己面對死亡的態度,我願意在我身患絕症,飽受折磨時接受安樂死。目前西歐國家允許執行安樂死,希望中國也能儘快立法給予病人選擇接受死亡的權利。

    試想一下,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你只能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滿管道,吃喝拉撒全靠別人,或者在養老院孤苦伶仃、周身病痛,還得付上高額的費用,你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嗎?被病痛折磨,高額的治療拖累,影響家人的生活質量的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不要和我說,說不定過幾年,科技的進步能讓人長生不老,這是自然規律,沒有誰可以改變。人有諸多權利,包括死亡權,我有權選擇自己的死亡,我不願整日躺在病床上,看著天花板,默默倒數自己死亡日期的來臨,我寧願早一天離開,不拖累自己的家人。這是我對死亡的態度,家人的死亡亦是如此。

    這是我想說的。

  • 8 # 佛說非身

    死亡,人們在一生的大部份時間裡都忘記了死亡這會事。

    在地球上只有人類能夠深入的思考死亡,上帝賦予了人類智慧,卻沒有給予人類永恆的生命,甚至是比較長的生命,這是否說明,死亡對於智慧生命來說可能是個很大的恩典和契機。

    即然宇宙有幾百億年的壽命,經過那麼久遠的進化和發展,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結論:我們的世界是完美的,生命是完美的。否則我們短短的生命週期相對宇宙幾乎永恆的時間和廣袤無垠,似乎毫無意義。

    那麼死亡究竟意味著什麼?那些已經覺醒的智者告訴我們,死亡就是人類意識中的一個金鑰,人類的意識通過這個金鑰開啟一個通往更高意識層次之門。但這並不意味著長生不死,而是比長生不死更重要的意識提升。

    再漫長的生命也會死亡。給予人類太漫長的生命,只會讓人們忘記死亡,失去對死亡的敬畏。百年光蔭似乎是一個智慧生命最適合的生命週期,使他在達到成熟期後,馬上面對死亡,從而促使生命意識達成覺醒。

    那麼,那些智者通過探究死亡究竟發現了什麼?他們發現死亡是人類受限的意識所產生的一個概念,在更高意識層面上是不存在的。高層意識能夠清楚的看到低層意識的虛幻不實,包括低層意識裡的死亡概念。例如一個兒童看魔術表演,他會認為魔術是真得,而一個成年人不會那麼認為。

    在高層一元的意識裡,死和生是一個二元相對的概念,是一部攝影裡的一幀,它與其它無數幀陣列成了宇宙這個流動整體。個體生死就象大海中的波浪,浪起浪落,宇宙整體卻如如不動,不生不滅。

  • 9 # 簡曉亮

    人生如白駒過隙,在宇宙的長河中,渺小的好比浩瀚星辰中的一顆無名之星,如廣闊沙漠中的一粒沙塵,又如波瀾大海中的一粒水,隨著星球的轉動,命運之輪不停旋轉,周而復始,雲起雲湧,浩浩蕩蕩!成功或是失敗、得意或是失意,快樂或是痛苦,轉啊轉啊,終有那麼一天,一切都將不復存在!

    既然有喜就有悲,有美就有醜,有高就有低,同樣,有生就會有死!死亡,多麼恐怖的兩個字,它就好比惡魔附體,是人都揮之不去,深懷恐懼,遲早,我們終將面臨死亡的到來,感受到死亡的痛苦!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這才是生命的有趣,對於我們生活在當下的普通大眾,與其探討確定死亡時的感覺,不如探討怎麼樣用死亡的心態面對現在的生活,更有意義!

    有些人死不足懼,有些人貪生怕死,為什麼而死才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所以我們有所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快樂,那怎麼樣用死亡指導生活呢?

    一、有遠大理想!假如今天是我最後一天,我這一生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嗎?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段令人熱血沸騰的名言,至今深埋內心,人如果沒有理想,最終碌碌無為羞恥而死!

    二、不拖延,立刻行動!假如今天是我們最後一天,我該怎麼度過!是掙扎在要不要早起,還是馬上起床拼命生活?是拿起書就啃,還是再打一會遊戲?是虛度年華,還是即刻努力?好像一切都有了答案,立刻行動,只求無悔這一生!

    三、學會包容!假如今天是我最後一天,我還會跟人為了一件小事爭吵的喋喋不休嗎?當死亡來臨之際,一切好像都不那麼重要,一切都是生命中必然所要經歷的往事,淡然面對,笑對人生!

    四、懂得愛!假如今天是我最後一天,我會用全身心的愛愛我的親人,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愛所有的一切,在愛的海洋中徜徉!

    活著是幸運的,向死而生才是生活的真諦!

  • 10 # 我隨我心乃我幸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滅,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生於自然,還於自然,生死輪迴是任何生物都逃不脫的自然規律。

    人生於世,哪個不望在這世界多留幾天。從古時開始,特別是哪些帝王將相,為了求長生不老之術費盡心機,妄圖永享榮華富貴,最後都逃不脫死亡的厄運,灰飛煙滅,成為歷史,看見死亡是無法逃脫的便衍生出神鬼之說,帝王將相的死是上天為佛,平民百姓下地獄為鬼,人的死只是換一種活法而己,用以安慰和勸導將死之人,人的死不可怕,是去做神或鬼,等待機會再投胎轉世,得以永生!

    在古人看來,人是永生的,死是去投胎,是生死輪迴,無論唯心主義或唯物主義對死亡的認知都是一個目的:坦然面對死亡。

    死是怕不了的,怕的也是死,不怕的也是死。當自己面對死亡的時候死到不怕,怕的是死亡前的折磨,我到欣賞“安樂死”,減少死亡前的痛苦何樂而不為?

    上天對人類最公平的待遇,或者說人類最平等的權利只有一個字: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通貨膨脹,錢貶值了,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