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慈恩寺

    說到“磁”大家並不陌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可能就是磁化杯,其次就是醫學上的各種各磁療法,還有時常受人關注的電磁波。

    其實從電磁波的理論出發,電與磁是同一物理現象的兩個孿生產物,從實質上可以實現相互轉換,而且從能量上可以得到統一,目前的家用電器與所有現代工業的建設之根基其實都是基於電磁理論基礎之上,所以它又成為現代科學的基礎學科,但這裡所指的磁,大多是指永磁體,因為它的運用更為方便,特別是在農業上更具實用之意義。

    從另外角度來認識磁,大家也不會陌生,從中國古代文明史來看,指南針的發明就是人類對於探索地磁場的真正意義上的開始,另外,在古代醫學中的磁療更讓人們對這種神奇之物有了概貌性的體驗性的認知,如西漢《史記》,南北朝陶弘景所著的《名醫別錄》,唐朝名醫孫思邈的《千金方》,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都有關於磁石的各種療法,無非古代醫學叫慈石而已,這說明磁在生物上的運用已有悠久的歷史。

    隨著人們對它探索研究的深入,對於磁的認識就更為科學更為細化,運用也更為廣泛,可以滲透到生活生產科研的各個領域,以下就從科學的角度更深層次地讓大家對它有新的認識。

    最早科學家們對磁的認識,從最初淺的認識是認為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但這種認識難以在理論與實踐中站住腳跟,因為磁鐵類物質在超過760度的居里溫度時,會失去磁性,但這種認識為人們的方向性研究開啟了一扇門,人們從電磁效應的角度開始了科學的重新認識。

    地球是一個高速旋轉的球體,在這個球體的中心並不是平靜的狀態,裡面衝斥著液態鐵,這種高溫的液態鐵主要分佈於地核內,這種鐵元素的渦旋狀流動,再加上地核與地球各外層間差異旋轉的加速效應與地球自身的自轉而使其產生電磁效應遞增效果,從而使地球形成了地球的綜合磁場。

    自然界的生物也是因為有了磁場的保護後才得以誕生繁衍與進化發展,因為巨大的地磁就像為地球撐起了一把保護傘,為地球罩上了約有高達500——600千米的保護帶,儘管十分微弱,卻能“四兩撥千斤”,將來自太空中的有害的輻射絕大部分給化解掉了。

    在磁的保護下,宇宙射線的強大幅射才得以阻擋,才不致於灼傷生物體。生物在地球上的形成發展與演化的整個過程無不受到地磁的影響,這種影響成為生物代謝機制、形態發育、行為特性的內動力與重要的相關因子。

    再如海洋中主要的天然電磁場是地磁場,海洋裡的動、植物正因為有海水做屏障,遠離電磁和其它種類的汙染,一些大的魚類的可以長到幾十噸,海龜的壽命可以長達數百年,海藻可以長到上百米,最高可達500米長。

    一些鳥類靠地磁判別方向,人和動物離開地磁健康就會受到威脅甚至難以生存。國外製造出一種很大程度上能遮蔽開各種磁場的磁遮蔽室,根據實驗,小鼠在極弱磁場中僅存活一年,壽命比外界的縮短六個月,且不生育。宇航員長期太空旅行由於脫離了地球環境,會導致太空運動性疾病、時差性疾病、體液損失、心血管及腎功能改變、肌肉萎縮、免疫系統功能受損、紅細胞及骨骼礦物質丟失等病理性改變。

    原產南北不同半球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生長纏繞方向,植物根系的向下生長特性,能透過磁場的改變而進行糾正,諸如種種與磁相關的生物現象,無不說明磁與生物有著密切的聯絡,而且是生命體不可缺少的無形因子。

    透過現象探求本質,是科學發展要解決與尋求的重要課題,隨著磁科學的發展,目前對磁的研究已有了生物學更深度的進展,這就是生物磁效應,它是研究與運用的基礎理論,也是磁農業的重要理論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哪一瞬間你發現父親真的變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