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冰

    不好意思,不請自答。

    關鍵的關鍵,是有沒有餘華、莫言那樣的文學天賦,有些東西是後天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彌補的。

    看問題目光的犀利,感覺的敏銳,情感的豐富,語言表達的準確生動獨到,杜甫、駱賓王童年就辦到了。

    這些都需要天賦,除了這些,連思想的深刻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閱讀彌補。

    從你的提問可以看出,你不缺乏文學天賦,而且已經發表很多作品,取得了一定成績,所以我來回答實在是班門弄斧,不過,我想我的回答多少會對你有幫助,所以忍不住在這裡獻醜了。

    除了天賦,文學寫作尤其是小說寫作的關鍵是豐富的閱歷,即生活積累。

    你現在三十歲,應該是90後,生活在改革開放時期,這個時期,物質越來越豐富,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享樂,餘華、莫言童年、少年直至青年那種物質貧乏而且動盪起伏的生活你是沒有體驗過的,要寫出深度厚度可能會困難一些。

    所以,你可以從別人那裡間接豐富閱歷,像蒲松齡一樣廣泛收集素材,並根據你人生的直接體驗和觀察深入思考。

    再就是寫作手法要與時俱進。

    莫言已經放棄賴以獲得諾獎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與時俱進,改為後現代寫作,迴歸寫實,價值解構,價值多元,主題模糊,碎片化敘事,跨文體寫作。據說賈平凹現在也在這樣寫。餘華的傑作《活著》也是先鋒前衛的迴歸寫實、主題模糊。

    所以,要學習他們,對於文學應該有超前的意識,不能像小學生寫作文,停留於對成功的模仿。

    就是說,在學習他們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獨創。

    契訶夫說,“創新像獵狗一樣追蹤著作家”。

    讀書破萬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文學寫作的經驗永遠不會過時,有天賦,有生活,多讀多寫,相信你能成功。

    至於發表,現在渠道太多,最起碼可以曬在網上。

    過去在紙質刊物發表作品很難,發表到一定數量,基本上就是作家了。現在文學日益邊緣化,紙質刊物生存困難,倒是網文非常熱鬧。

    寫作歸根結底的一個關鍵,是作品。

    不管發沒發,不管發在哪裡,作品說話。

    為文學獻身的前提是對文學的熱愛,你熱愛文學,而且懂得並敬佩被人圍毆的餘華、莫言,相信你會做出不俗的成績。

    尼采說,“最好的作者,是那些羞於成為作家的人”

    是的,真正的作家是那些為自己的寫作才能感到羞恥的人。

    善寫作,會說不會做,動手能力差,“百無一用是書生”。想得多,做得少,連親人都保護不了!讓人自卑,感覺不光彩。

    杜甫、曹雪芹,兒子餓的餓死,病的病死,只會寫“入門聞嚎啕,幼子飢已卒”,只會流淚,然後“淚盡而逝”!

    所以不要把寫作看得那麼高大上。無非是你逃脫不了做作家的命運而已,而已而已。

    有個作家兼編輯叫吳若萍,編髮流沙河《草木篇》,判刑二十年,平反出獄第一句話居然還是“為文學獻身”!

    他幫我考省出版社,我成績不錯,但因為社會已經唯文憑而我文憑又不達標所以被刷下來,他比我還著急,一再寫信叫我“強調家學淵源,強調家學淵源”,而他交給我的他的長篇,我居然沒看完,他居然不計較。

    “文學是人學”,文學一定要寫人,真正的作家也首先應該是人。

    作家有這樣的心胸,從事的才是真正的文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維護異地戀情的關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