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16454823811822

    武則天對科舉考試的創新有 ①開創殿試②開創武舉 武則天參與朝政和當上皇帝之後,對科舉制度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

    首先,擴大制舉。

    縮短制舉間隔,使“常舉”制度化,變數年一次開科取士為每年一次。

    並擴大錄取人數,增加制舉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

    其次,創立殿試。

    據史書記載,殿試是於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則天親自於洛城殿對貢士進行面試開始的。

    這次考試進行了數日,仕子云集,達上萬人。

    第三,設武舉科。

    女皇晚年,於文科殿試之外,又創辦了武舉,以選拔武藝精通、具有將帥才能的人。

    從此以後,宋、元、明、清四朝都開武科。

    第四,開創“南選”。

    唐初,邊遠的五嶺及貴州一帶,文化比較落後,武則天有意加以開發,對這些地區在人才的選拔上特別給予照顧。

    第五,創“密封卷”。

    即此後開科,必須糊上考生的姓名,監考官按答卷優劣定格錄取,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積極作用:擴大科舉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徑;殿試增強了考試的嚴格性,提高了考生對皇帝的忠誠度;設武舉科有利於增強軍隊戰鬥力;開創“南選”,發現和培養了一批當地有識之士;密封卷增強了考試的公正公平性。

    積極影響:從秦代郡縣制的全面推廣,到隋唐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實行,再到明清內閣制的出現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各項政治制度創新都有利於鞏固統治。

  • 2 # 一品堂讀經典

    大力推行科舉制,選拔賢能之士,為國家招攬了很多人才。

    她的理性的用人理念在治理國家,穩定社會方面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重視、愛惜人才,是武則天執政的一大特色。

    沒有人才國家如何建設呢??國家需要的人才哪裡去尋,如何使用?首先能夠破格用人,甚至鼓勵有才能者自薦為官。如徐有功、狄仁傑等。

    武則天為推進科舉制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育小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