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麈飛揚

    大洋表層水溫特點主要受大洋洋麵上氣溫的影響,大洋表層水溫的分佈和變化過程基本與洋麵氣溫一致。大洋表層水溫日變幅一般不超過0.5℃,年變幅比日變幅大,但也只有幾度。太平洋表層水溫為19.37℃,比世界大洋表層平均水溫(7.54℃)高出近2℃,是最溫暖的大洋。

    太平洋表面水溫分佈隨緯度增高而降低。在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溫為25—28℃,南北緯10°—20°之間為25—26℃,南北緯40°—50°之間為5—10℃。水溫變化除受緯度影響外,還受海陸分佈、洋流執行、海上氣象、入海河水溫度等影響。2月和8月表層水溫分佈狀況,就綜合反映這種影響。

    8月,整個北太平洋的表層水溫在零度以上,最高溫度在中美附近,水溫為29℃或更高。赤道附近為26—28℃。最低溫度在阿留申群島附近(6—8℃)。因受寒、暖流的影響,在40°N以北的水溫,西部低於東部,東西溫差達10—18℃。40°N以南的水溫,西部高於東部,東西溫差為6—7℃。8月在60°S以北水域溫度在零度以上,水溫隨緯度自高緯向低緯逐增。在40°S以南,水溫變化在0—12℃之間。30°S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溫高於東部,東西岸溫度相差達10℃左右,10°S附近,東西溫差達11—12℃。總之,8月的南太平洋,東西兩岸水溫差異隨緯度降低而增大(圖11-4)。

    2月在北太平洋,大部分水域的水溫在零度以上,最低處在千島群島附近(0—2℃)。中緯海區,東西溫差達8℃左右,低緯海區東西溫差為2—4℃。在南太平洋,60°S以北都在零度以上,赤道附近可達28℃。


    根據太平洋表層水溫分佈圖,太平洋的水溫變化有如下的特點:

    1)由於太平洋麵位於低緯熱帶海域的面積最廣,冬夏大部分水域溫度都在零度以上,其中年平均表層水溫高於25℃的海域面積為66×106km2,約佔整個洋麵的35%;水溫高於20℃的面積為96×106km2,約佔整個洋麵53%。因此,使洋麵年平均水溫高於其他大洋,成為世界上最溫暖的海洋。

    2)太平洋受太陽輻射熱的影響,水溫自低緯向高緯遞減,等溫線分佈呈明顯的緯向地帶性。南太平洋洋麵遼闊,受陸地影響較小,水溫分佈的緯向地帶性規律比北太平洋更明顯。

    3)受大洋環流性質的影響,沿岸海域發生區域性增溫或降溫,使南太平洋熱帶和亞熱帶水


    表層海水平均溫度(℃)

    緯度  

           

      北太平洋   南太平洋

           

    0—10 27.02   26.01

    10—20 27.27   25.86

    20—30 22.82   22.78

    30—40 20.12   17.44

    40—50 12.64   12.44

    50—60 8.19   5.43

    60—70 -   -0.17

    >70 -   -0.86

           域以北的大洋東西岸發生水溫差異。一般在赤道以南熱帶海域至40°N以南,西暖東寒,40°N以北,西寒東暖。區域性增、降水溫使與緯度平行的等溫線走向產生彎曲和偏斜。

    4)太平洋麵赤道橫貫,北太平洋水域大於南太平洋,因此,北部接受太陽輻射的面積大。加上北太平洋為陸地環抱,僅透過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北冰洋聯接,使北方冷水團的影響受到限制,所以北太平洋比南太平洋表面水溫高1—2℃,全大洋高溫中心多分佈在北太平洋(表11-2)。

    5)大洋西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洲大陸,沿岸季風發育。季風一方面助長沿岸洋流勢力加強;另一方面使沿岸大陸注入海洋的徑流具有季節變化特點,促使沿岸水溫具有夏高冬低,冬夏溫差大的特點。

    大洋鹽度主要受大氣降水和蒸發的影響。太平洋表面的大量降水降低了海水的鹽度,特別是在赤道帶和中緯西風環流帶鹽度最低。在亞熱帶,鹽度最高(35.5—35.6‰)。因為這裡降水少,蒸發強烈。太平洋表層水的鹽度分佈特點是:

    1)赤道附近最低。在赤道逆流區有一低值帶,鹽度一般在34—34.5‰;南北緯20°處鹽度最高,這一高鹽區的中心鹽度都在35.5‰;然後鹽度又隨緯度增加而降低,最低值在高緯海區。

    2)在亞熱帶高鹽區與極地之間,有一鹽度隨溫度很快減少的區域,南半球45°—50°之間尤為明顯,鹽度的經向梯度很大的現象是由大洋環流造成的。這裡鹽度略低於34‰。

    3)極地寒帶海區,由於受融冰影響,暖季表面鹽度較低,一般都在30‰左右。

    4)寒暖流交匯處鹽度梯度大,這是因為寒暖流鹽度差值大,尤其在太平洋的西北部表現得很突出。

    大洋表層水的密度隨溫度和鹽度而變化,因此影響溫度和鹽度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密度的分佈和變化。隨著緯度的增高,密度增大。赤道地區溫度很高,鹽度很低,因而表層水密度很小,約1.023。亞熱帶海區鹽度雖然很高,但溫度也很高,所以水的密度仍然不大,一般在1.024左右。極地海區由於溫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南極海區,密度可達1.027以上。在有洋流的地方,水的密度的梯度很大。

  • 2 # 使用者8320101051817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高於其他各大洋。年均溫在20℃以上的洋麵約佔太平洋總面積的88%,其中年均溫在25℃以上的面積約達35%。

    表層海水水溫分佈理應呈與緯線平行的帶狀分佈。但由於有陸地的存在、洋流性質的不同、氣壓風向的不一樣,使表層水溫分佈另有特點。從高低緯度來看,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溫為25~28℃,愈向高緯水溫愈低,等溫線走向基本上與緯線一致。

  • 3 # 金風玉露 (商品在櫥窗)

    太平洋的水溫較其他大洋更為溫暖。全世界海洋平均溫度為17.5度。太平洋平均海水溫度為19度。就熱帶太平洋的表層水溫分佈特點為西暖東冷,西部為暖池,東部為冷舌。

    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較低,等溫線呈楔形侵入西太平洋暖池,該冷水區被稱為東太平洋冷舌。

    在熱帶西太平洋,常年存在一個海面水溫較高的海域,稱為.西太平洋暖池。

  • 4 # 使用者8589730223698

    海水的性質(溫度、鹽度)

    ★1.影響海水溫度變化因素:

    緯度:海水溫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洋流:暖流流過海區溫度比同緯度高,等溫線向高溫度彎曲;寒流反之。

    海陸分佈:由於海水熱容量大,陸地等溫線一月份向南彎曲,海洋等溫線向北彎曲;7月反之。

    季節:同海區夏季水溫高,冬季水溫低。

    海水深度:海水溫度因海深而有變化,1000m以下變化小。

    ★2、影響海水鹽度因素:

    蒸發量與降水量:副高海區鹽度高,赤道海區鹽度稍低。

    徑流:北緯60°海區比南緯60°海區鹽度低,長江口夏季鹽度低。

    洋流:暖流流過海區鹽度較高,寒流反之。

    海域封閉度:紅海鹽度高(副高,降水少,氣溫高蒸發量大;無徑流匯入;海域封閉,與外界海水交換少。波羅的海鹽度低(溫帶海洋性氣候,多雲多雨;緯度高,氣溫低,蒸發量小;大量徑流匯入,海域封閉,與外界海水交換少)

  • 5 # 完美橙子2v

    答:1,太平洋海水的性質溫度異常增溫的現象叫做厄爾尼諾,厄爾尼諾是出現在太平洋海域的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現象叫做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又叫做反厄爾尼諾現象。

    2、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

    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使地球出現大面積乾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2年正月二十七公曆是幾月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