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撈月亮的小公主

    我很欣賞一個廣告——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


      特別是那句話:“人生就像一次旅程,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人生怎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如此的豁達?

    人生是一段旅程,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與每一個美麗景色,都有可能成為一生中難忘的風景,我們沒有預兆目的地在哪,可是前進的腳步卻始終不能停下,因為時間不允許我們在任何地方停留,只有在前進中不斷學會選擇,學會體會,學會欣賞

    人生這次旅行的起點我們不能選擇,而終點我們不能阻止出現,過程卻是在我們自己腳下。自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慢慢的人生旅程。沒有一條路沒有風雨沒有坎坷,也沒有一條路始終是黑暗沒有光亮。不管是Sunny燦爛還是風雨交加,在時間的流逝中,都將成為旅程中的一部分回憶,既然選擇了就得走下去,要想走的好,那麼只有隨時保持足夠的信心和勇氣,才能不斷前進,尋找到更多更好的風景。

  • 2 # 行者無疆369

    回答:我認為旅遊有時真的沒必要去遠方或某個著名景點,而在你身邊就有美景。

    旅遊是旅行、修行、修心的一個過程。一路走過千山萬水,一路上的情感交織,一路上的“思想洗禮”,為了更好的體驗豐富人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人生何處無風景?有時候旅遊真的沒有必要去遠方,去著名的風景點。走出城區,來到郊野,來到山川河流邊,登上峰頂,移步換景,看到不一樣的景象,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同樣是修心養性,這也是一種旅遊啊,美景就在你的身邊!舟車勞頓,何必去遠方呢?

    △丹江源

    我身邊的美景處處皆是1、丹江春色

    丹江發源於秦嶺之巔,流經商洛,匯入湖北丹江口水庫,而後浩浩蕩蕩流向京津。商洛市區的丹江水利風景區景色優美,春天可賞百花盛開、夏天可避暑納涼,秋可賞斑斕紅葉。每年春季,江濱公園的百花爭奇鬥豔,一江綠水惹人愛,岸柳青青隨風舞。春日裡的丹江美景,使人歡欣、愉悅,何必一路疲憊去遠方賞春呢?

    △丹江之春

    2、陝西洛南玫瑰小鎮

    洛南縣的玫瑰小鎮是一處田園生態觀光體驗區,這裡地勢開闊,連綿起伏的丘陵下別具陝南特色的民居,錯落有致。栽植於原野間的各色玫瑰花、鬱金香讓你一眼望不到邊,遊客可走園區的步行道,也可以坐景區的旅遊觀光車。一排排綠樹,一片片五彩繽紛的鬱金香,一座座彩繪裝點的民居,在你的眼前構成一幅壯麗的圖畫。在這Sunny明媚春天裡,你悠閒的漫步鄉村田野間,看山玩水賞風景,呼吸原野間清新的空氣,體驗原生態的田園風情。當你身邊有這樣的美景,不為你打動嗎?

    △玫瑰小鎮一角

    我身邊的美景有很多,進入幽谷,攀爬青山,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不在乎它是不是著名風景區,而在乎你賞景的那份心情。

    總結:你有時候旅遊真的沒必要去遠方,去著名的風景點,用你善於發現美景的那雙眼,用你閒情逸致的那份心情去欣賞身邊的美景。“不要為了遠方的玫瑰而忽略了身邊的山花”。“待到山花爛漫時”,你身邊的風景是最美好的!

    △秦嶺原鄉春色

  • 3 # 花小花遊記

    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大家都在家裡窩了將近兩個月,在家裡這個空間比較小的環境裡,是什麼感受?有沒有渴望到外面走一走?

    旅遊的意義並不完全在於某個景點,而是在於享受旅遊的過程,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小時候讀過《一粒種子的旅行》,知道了為什麼在大山的石頭縫裡會長出參天的松樹,為什麼蒲公英的種子可以隨風飛舞。從此腦子裡就有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也想像一粒種子一樣,悄悄地隨著風兒飛越萬水千山,到處去旅遊。

    在伊甸園裡,本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在一起,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當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實之後,人有了知識,有了理性,有了自我意識,打破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平衡。於是,人類也就開始了追求詩和遠方了。

    一、人一旦成熟理性後,就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土壤

    正如《一粒種子的旅行》中說的,一粒種子一旦成熟了,它就要離開母體,尋找適合自己的土壤,讓自己茁壯成長。如果不離開母體,只能不斷的乾枯、風化,最後成為塵埃消失掉。

    人也是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閱歷的不斷豐富,也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離開母親的呵護,需要自己去解決問題,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打交道。

    也就不再安於現狀,每個人的骨子裡都向往著著自由,嚮往著改變。所以,當一個人每天按部就班重複著同樣的工作,越重複越感到枯燥。當有了閒暇時間,就想換一個環境,讓自己改變一下。

    二、旅遊能夠不斷給自己製造新鮮感

    每個人都有一種現象:不斷滿足的新鮮感。新鮮感包括:驚奇、喜悅、清新、眼前一亮等。就是不斷為自己尋找更廣闊的的空間,不斷地擴充套件和更新自己的生活。

    心理學家弗羅姆認為:人基本的選擇就是愛生與愛死的選擇。生,意味著不斷變化、發展。死,意味著停止、僵化、重複。

    所以,人是不能長期忍受簡單重複、沒有新鮮感的單調的生活的。

    而旅遊,隨著環境不斷地變化,打破了人們固定在一個地方,重複著同樣的工作這樣的平靜。在旅途中不斷髮現驚喜、秀美、沒有遇到過的人和事,滿足了人們的新鮮感。

    三、旅遊可以釋放心中的壓抑

    在日常工作環境中,周圍基本上都是同事、客戶、領導、下級。與這些人,要麼是利益上的競爭,要麼是職務上的競爭。或是在相互利用,或是在團結協作。因為存在著利益關係,大多數人都把自己的心扉不會完全敞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有所保留,因而時間久了會產生壓抑,這種壓抑如果得不到釋放,就會使人工作效率低下,心情不好。

    而旅遊,行走在路上,有時候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人,遊客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反而與陌生人可以建立起純樸、自然、坦誠、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多次參加自駕遊俱樂部的時候,大家在一起全部稱呼的是網名,不問對方的職業,不去了解驢友的家庭、住址、收入等,大家在一起完全AA制,都有參與感,都是主人翁。正因為這樣,也就會不斷的釋放自己的壓抑。有人在同事面前從來沒有唱過歌,而在自駕遊驢友面前卻常常高歌一曲。

    結語:

    有了詩與遠方的旅遊,才不斷滿足人們想要變化、發展的需求。幫助自己擺脫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和煩惱。在旅途中找到了平衡點,促進了健康,放鬆了心情,這就是為何人們都要去遠方旅遊的主要原因。

  • 4 # 心燈1盞

    身邊就有美景,我非常認可。首先,旅遊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一定的經濟實力,如果沒有條件去遠方,我們不妨先從身邊開始。就像小編居住的小城遼陽,就有許多可以遊覽的地方。小編的旅遊就是先從身邊開始的。遼陽這座有著2400多年曆史的古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許多地方值得一看。遼陽是400年前的皇城,明代、清代遼陽八景遠近聞名,曾是東北地區最發達的城市與軍事重鎮。身邊的王爾烈紀念館,東京城遺址公園,曹雪芹紀念館,白塔公園,魁星樓,關帝廟,廣佑寺,燕州城,有太多的歷史遺蹟。當然,你也許不喜歡歷史,自然的風景也不少。龍石風景區、核夥溝、太子島,河東公園、泰和園,還有原生態的小山村田園風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只要心向美好,你就會發現旅遊景緻無處不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景,壯闊的、蒼茫的、精緻的、婉約的,但只要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的心,即使是日常的,甚至我們可以說它是普通的,去旅遊也是值得的。配圖即為我身邊的美景,希望對您有啟迪和幫助。

  • 5 # 韶華三舍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有一定哲理的問題。我認為旅遊不一定要到遠方或者著名景點才叫旅遊,也非常贊同“身邊就有美景”這種觀點。

    首先,我們要了解“旅”即是旅行,外出的意思,它是為了實現一種目的從A地到B地的行進過程;“遊”也就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的意思,它是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兩種意思合起來就是旅遊。

    我們外出旅遊最重要的目的是用心觀察身邊的景色和各種事物,有道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遊最大的益處,不是到達了多遠、見到了多少人,看見了多少美景,而是走著走著,突然有了新的啟發、重新認識了自己。

    例如看見一處遺址瞭解了一段歷史;看見一片大海讓人覺得開闊和博大;登上一座高山使人心曠神怡、胸懷寬廣等等。

    旅遊 它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也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過程要涉及到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等各個領域,這些都是能學習的地方,所以有人說旅行是在進行靈魂的洗禮。

    所謂的外出旅遊,不管是到達什麼地方,那怕只是到了距離自己家不遠的一條街道、一個鎮、一個村、一個角落,或者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只要能是讓你留下回憶,學習到了新東西,讓你心情變好了,這就是叫旅遊。

    世界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風景就在你身邊,只是你沒有發現。旅遊也不一定要去太遠的地方,能收穫不同的地方帶來的感受,就是旅遊。你身邊就有詩和遠方!如果你以為遠方只有走到很遠的、不同的地方才叫遠方,那你就有可能永遠沒有遠方。詩和遠方,最主要的在於“詩”,心中有“詩”,就一定有遠方。當你心中沒有詩的時候,再遠的地方都不是遠方。

    當然,我們也一定會去很遠的地方旅遊,看看異域的風景。所以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因為有夢所以勇敢出發,選擇出發便只顧風雨兼程”。

  • 6 # 話說唐秦

    集華夏民間瑰寶 揚九州大地文明

    ——走進康博民俗博物館

    開平,北依燕山,南面渤海,西望京津,東眺灤河。開平,古韻悠悠,古稱石城,真正一座石頭城,600多年前是一個軍事重鎮。

    位於開平區越河鎮境內、唐山市最大的私人民俗博物館——“康博民俗博物館”開館啦!她還似深閨中的少女,很少有人目睹真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很想去看看。

    今日“小雪”,風絲微寒,依然是小陽春。早晨駕車沿新華東道西行,一路鋪滿金黃的銀杏葉,顯得很富貴奢華,再雜陳一些元寶形的楊樹葉、橢圓形的槐樹葉、掌形法國梧桐葉,顯得更加色彩斑斕。

    法國梧桐雖然落下一片片肥厚的葉子,樹幹也褪去了一層外衣,露出黃色的肌膚,就像蟬的蛻變,更有朝氣了。樹枝上毛茸茸的小圓球,就像一串串風鈴搖響。

    秋收冬藏,這大樹積蓄了力量,等到春風吹拂萬物的時候,這個小球就會“啪”地一聲,落在地上、落在行人的肩膀上,種子就會四散開來,長出嫩芽,裝點寂寞的原野。

    車跨過越河鎮陡河橋,就是漁人碼頭了,橋下陡河靜靜的流水,波瀾不驚,緩緩向南奔流,河面上騰起一團團白色的水霧,河岸還有更痴迷的漁人——獨釣寒江雪!越河,一個響亮的名字,有很古老的韻味和傳說:

    當年燕王朱棣,與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爭奪王位,從天津起兵,打了一場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

    一天,暮色蒼茫,燕王朱棣單人獨騎,被敵兵追到陡河西岸,燕王沒有退路,就策馬揚鞭,那匹烏騅馬一聲長嘯,飛躍(唐溪)陡河,來到對岸村裡的一戶人家,一個老奶奶把他藏在水缸裡,頭上又扣上大水瓢,才躲過了劫難。

    燕王就欽賜村名為“躍河”,後稱“越河”。

    一路風景,一路期待,終於來到古樸別緻的康博民俗博物館。陳館長,一位60後北方漢子熱情地在大門前迎候著。

    “秋水初晴浪澄千里外,幽蘭未放香在九重天。”這是陳館長茶室的一副對聯,茶室典雅溫馨。主殷客來勤,主人親自執壺斟茶。“茶”是人在草木間,端起杯子,縷縷茶香嫋嫋升起,慢慢地呷,細細地品,一盞紅茶,手暖暖的,心也柔柔的。

    館長陳慶山,越河鎮人,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自幼喜愛收藏,大江南北,踏破鐵鞋。關於這座博物館,聽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康博民俗博物館佔地三千平米,是目前唐山市最大的私人民俗博物館。館內目前擁有兩千多件藏品,皆為自己半生精力所收藏。本著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理念,博物館對遊客免費開放。自2017年10月12日開館以來,目前遊客人數每天都在200人以上。多家幼兒園、小學已與博物館達成協議,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期工程,目前正在積極籌建中,建成後將成為河北省最大的私人民俗博物館。

    康博博物館白色的圍牆,灰色的襪筒和瓦當,灰白相間,彰顯出主人獨具匠心的手筆,顯得古樸而典雅。

    正門前的小院也是一道風景:一對醬色大蓮花缸陳列大門兩側,魚戲蓮葉間,圖案很靈動;一個大石馬槽,經過歲月的洗禮,口沿兒已經被馬的肌膚和韁繩磨得鋥亮,裡面卻養著一些色彩鮮豔的小錦鯉,使古色古香的博物館更有鮮活的生命力;石磨,研磨著歲月的滄桑,遙想當年,人和驢子一樣,在那磨房裡畫圓,可能一生都走不出磨道;還有那轆轤上面一層層、一圈圈的井繩是那樣悠長,彷彿是一個巨大破折號——,是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耕時期生活的註解;還有那精美的石刻“門當”,彷彿在講述著什麼叫做門當戶對;還有那舂米的石臼深深的凹槽,刻錄了生活的艱辛!

    仰望那副對聯:“集華夏民間瑰寶,揚九州大地文明”,蒼勁有力,叩開薄霧中那兩扇大門,哇塞!燈光璀璨,打開了一座藝術寶庫,美不勝收:

    首先從唐、宋、元、明、清直到現代,各個歷史時期的展室,移步換景,彷彿步入穿越時空隧道,琳琅滿目的展品不勝列舉。

    但最吸引我的目光是現代展室內“功勳卓著”那副匾額,那是當年樂亭縣政府為趙先有烈士家屬頒發的。趙先有烈士生於1928年,原籍樂亭縣,當年巴金為他題名王成一樣的英雄。

    我的眼睛溼潤了,彷彿那首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歌還在耳畔迴響:

    烽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

    側耳聽,

    青天響雷敲金鼓,

    大海揚波作和聲 。

    人民戰士驅虎豹,

    捨生忘死保和平……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首主題歌,蕩氣迴腸,震撼人心,曾感動一代人,廣為傳唱。孤膽英雄王成手握爆破筒,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及以聯合國的名義組成的多國部隊,在鮮血染紅的“紅山包”,對著步話機用生命最後向指揮部吶喊報告:“我是王成,我是王成!為了新中國向我開炮!!!”烈士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鋼鐵長城。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展廳內那頂四人抬小轎,非常華麗,刻有“芝蘭百世昌,魚水千年合”的字樣。這也許是當年一個大家閨秀,坐在這頂小轎裡,顫巍巍地走在桃花盛開的小路上,“滴滴答答”前面有嗩吶導引。春風吹開布簾,新娘子羞怯地向外張望,是一幅多麼美妙的場景啊!

    一路顛簸中,終於落轎了,對面就是一個書櫃,哦!還是一戶讀書人家,書櫃眉上刻有“錦繡春”,還有一副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主人很有情趣。一對新人,在燭光搖曳中,拜過天地、送入洞房!一架婚床精雕細刻,這張床刻一對綵鳳和瓜果,依稀可見“弄璋”、“弄瓦”字樣,寓意瓜瓞綿綿、兒孫滿堂。

    芙蓉帳暖度春宵,新郎三品不早朝。

    從四平八穩的四輪“太平車”,到標有樂亭縣警察局字樣、有正式牌照的獸力膠輪車,遙想當年,馬褂鑾鈴,“叮叮噹噹”,大鞭子一甩“啪啪”地響喲,一掛大車下了崗哎——

    從那牆上懸掛的漁網、蓑衣、斗笠不禁讓人想到唐朝張志和的詩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從三寸繡花鞋、紡車、織布機、到旗袍,無不顯示著女人的精巧女紅;從步犁、木工用具、老水車,展示著男人勞動的艱辛。

    有一件東西勾起我童年的回憶,那就是長長瓢把的“點葫蘆”,裡面裝滿小顆粒的種子,如芝麻、穀子等,一邊敲打一邊播種,曾有一個謎語:小猴、小猴滿地磕頭,說的就是這種東西。

    男耕女織,這就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的真實寫照。水菸袋、大煙槍、官鬥、留聲機、泥塑,也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

    4館內最珍貴的是漢唐時期的文物。漢代陶鼎、漢代青銅釜、漢代地磚,讓人發懷古之幽思,尤其是帶有云氣紋的漢代蠶蛋罐,更是精美,它是模仿蠶繭的形狀燒製,是一種容器,在烽煙四起的冷兵器時代,一半埋入地下,就能從瓶口聽到遠處敵方“踏踏”的馬蹄聲。

    展廳的最後面,是兩個白色糧倉模樣的東西,陳館長神秘地說這是他的創意,叫做“五穀輪迴之地”,那到底是什麼呢?嘿嘿。

    歸途中,薄霧已經散去,又見陡河,河水顯得更加明澈。河岸上,一排柳樹,樹葉依然綠意濃濃。

    柳樹最早感知春天的溫暖,有厚土的養護,流水的滋潤,又反哺大地,根深深地扎進泥土,守護著河堤和家園。今日恰逢感恩節和農曆十月十五,感恩蒼天,感恩大地,感恩萬物。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圓,留住鄉愁,留住記憶,心裡永葆那份純潔和圓潤

  • 7 # 林間泉韻

    也不盡然。旅遊就是離開自己經常生活居住的地方,到一個能夠滿足好奇心,收穫新鮮感,愉悅身心的自然景觀或者人文景觀,並沒有距離遠近的概念。

    原以為幾乎走遍的旅遊景點,竟然還有如此眾多不可移動所核定的最高級別的保護單位從未去過。這便開始了我的尋訪三晉國保之旅。如今,已基本上走遍了運城市所有的國保單位和臨汾、晉城市的部分國保單位。

    經過逐一走訪,才驀然發現,其實身邊就有眼前一亮怦然心動的美景。只是人們常常專注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和遠方的景點而已。附近一些鮮為人知的景點往往別有韻味,更勝一籌。

    若能喜歡,請點評關注。

  • 8 # 夾心帶你去遠方

    其實也不是,旅遊主要看的是一個心境,打卡是其次。心是旅遊的心,家旁邊的公園都能游出旅遊的感覺。再配合攝影技術,哪裡都能是歐洲田園或馬爾地夫。

    比如清華里,一年四季都是風景,只要有一顆盪滌塵埃、悠然自得的旅遊心境,每天走在清華園裡,其實就是旅遊。

    說到底,還是心態最重要。

  • 9 # 遺忘0809

    在疫情發生以前,我一直認為要到遠方或者某個著名的景點才叫旅遊,這種觀念持續了很久。疫情發生之後一段時間是在家裡上班,偶爾到郊區轉轉透透氣就覺得是奢侈。

    後來,情況好轉,可以外出上班,附近的景區也開放了。出於安全考慮,沒出省,就在省內把以往忽略掉的景區大致走了個遍,才發現過去自已是大錯特錯了。

    去附近的景點,不用早早做攻略,不擔心天氣天變化太大需要帶太多的衣物。既沒有太多的舟車勞頓,也沒有飲食上的不習慣;有時早去晚回也輕輕鬆鬆。

    沒有了太多的負累,玩起來也特別開心。更由於之前一直呆家裡,後來才格外珍惜這難得的旅遊機會!

    其實,靜下心來慢慢欣賞,周邊不乏美景,有的甚至美得讓人驚歎。只不過我們大家都被一句所謂“詩和遠方”矇蔽了,所以忽略了身邊的美景。對此,朋友們有同感的嗎?

  • 10 # 快樂的獨行俠

    我衷愛中國內地的旅行,尤其是農村的旅行,因為最有意義的是不僅能看見大美山河,而且更能了介當地的人文文化。

    這源於2004年,我們在上海集資幫助安微大別山建希望小學,當距車來到大別山,看見的是山清水秀,聞名劉鄧大軍就曾駐紮在這裡,但當地的老百姓的生活卻非常貧窮,一度讓我很迷茫,我那時就發誓要關心中國農村,關心中國的農民,這以後成為我旅行的首選地。

    我不反對去國外,異國風情,各人喜好,但我認為,中國的風景是走不完的,尤其在中國的農村,群山起伏,小溪流水,歷史人文,美不勝收,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農村旅遊業開發,幫助中國最可愛,最純樸的農民兄弟走向富裕。

  • 11 # 雲中賞雲

    美景只要留心找,十步境內有芳草。

    說到旅遊,旅遊的方式有多種。窮遊,自駕遊,為當今遊客們推崇的熱點。

    徒步遊,騎腳踏車遊。成為遊客們享受旅遊運動的樂趣。

    乘坐公交車旅遊,也悄然成為一些遊客開啟嘗試的模式。

    美就在身邊,這話很經典。也是多為遊客長期積累,總結出遊覽真諦。

    90後帥哥胡遊客,從廣州乘坐公交車,換乘到上海旅遊。每天坐在公交車上,約八個小時行程。他沿途所領略的是各個城市,人文景點,建築文化,風土人情,交通發展,綠化種植。遠遠比欣賞小蠻腰,美麗的珠江,秀麗的三清山,飄幻的武當山,雋秀的黃山有韻味。

    享受另類魅力旅遊,經過跋涉,站在東方名珠下。遠方的美景,與沿途陪伴欣賞的景觀。各自顯示美的韻律。

    一棵狗尾巴草,長在路邊,舒展彎曲的身姿,迎日出,送夕陽,與藍天白雲為伍,用不經意的美裝扮大自然。新疆Murano古城堡遺址,在浩瀚的戈壁沙灘,展示神密的夢幻美。氣勢磅礴與名不經傳,共同演繹自然界的生靈之魂。

    這隻需要我們養成,發掘欣賞美的洞察力。

  • 12 # 路人行歌

    雖說,詩與遠方。

    也曾經有機會跑過不少國家與地區,看過許多所謂的著名景點。

    不過,我仍然認可,生活中處處有美景。

    蘇東坡在貶官到邊遠的黃州時,應該說,滿腹委屈。

    但,此時,亂草衰草小池塘,不時飛過翻轉的白鳥,讓他仍然感到了“照水紅蕖細細香”。

    這細細地香的品味,讓村舍、古城、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在蘇東坡的眼裡,成了草草長鶯飛的“桃花源”。

    那是心靜之後,對美的尋求,對生活的感悟。

    春陽下,依偎人的柳條;落日餘暉,逆光的蘆花;山澗荒坡,若有若無的小風,就能傳來泥土與野草的清香。

    有次,在山野,陣陣的野蒿味,如此強勢地撲鼻而來,不由人深深地吸上一口。

    瞬間,似乎天地間,沒有比它更好聞的香味了。

    這是久別的重,熟悉的味道,久別的重逢,一下拉近了對大山的親近。

    雖然,兒時並不喜歡這樣的味道。

    說來,這裡並不是所謂的旅遊勝地,更不是趨之若鶩的網紅景點,可是,它卻能以此,讓人感動,體會到了天地有大美。

    常說,童年時的味覺,會帶著你回到家鄉,看來,就是野草、野花也同理啊!

    只要心靜,身邊就是美景。

    只要有雙發現美的慧眼,就不難發現平凡的美麗。

  • 13 # 歐陽墨梅的芳華時光

    不一定要去遠方或者著名景點才叫旅遊,周邊城市遊,周邊鄉村遊,周邊小鎮遊,甚至家門口的廣場散步遊,都能發現身邊的美景。只要我們不藐看眼前之景,“家門口”處處皆是美景。

    這兩年,新冠疫情鬧騰得厲害,我很少自駕游到外省,再加上工作又比較忙碌,出省遠遊的時間就更少了。

    今年暑假的七月,我準備自駕游到湖南的張家界,後來覺得從湖北襄陽開車到張家界要七八個小時,太遠太累了,就放棄了。還好,沒去成張家界,否則,回來就要被隔離了。

    很多時候,當時間不允許時,我們也不必跋涉千里之外去“尋芳問蹤”,賞翠飛丹流。

    想來,遠方的木石森麗,固然伶姿俏雅,但在咫尺之遙的周邊小景,也能看到:煙霞貌美、光影入畫、流雲繾綣……

    “家門口”的小景,細品細看來,也是一派秀蔚可愛!

    文中照片均拍攝於家門口的漢城廣場!

    文中照片座標:湖北襄陽棗陽中國漢城文化廣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賽鴿比賽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