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88183582208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1 先秦時期:

    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春秋時期中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

    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 兩漢時期:

    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

    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 隋唐時期: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範圍有限的空間裡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範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中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 宋元時期:

    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

    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

    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

    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 兩漢時期: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分九章介紹了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 南北朝時期:

    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

    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它的專著《綴術》對數學發展有傑出的貢獻。

    3 《周髀算經》簡介

    在中國古代算書中,《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孫丘建算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機》等10部算書,被稱為“算經十書”。其中闡明“蓋天說”的《周髀算經》,被人們認為是流傳下來的中國最古老的既談天體又談數學的天文歷算著作。它大約產生於公元前2世紀,但它所包含的史料,卻有比這更早的。其中提到的大禹治水時所應用的數學知識,成為現存文獻中提到最早使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中國古代的醫藥學成就

    1 先秦時期:

    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 兩漢時期:

    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3 隋唐時期:

    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藥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中國醫藥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要點。

    4 明清時期: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藥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本草綱目》對藥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階到高階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成就

    1 南北朝時期:

    西晉時期,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繪製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原則。

    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透過為古書《水經》作注,以《水經》為綱,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2 明清時期:

    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還記錄了一些地理發現,糾正了前代地理學著作中的一些錯誤。

    中國古代建築學成就

    1 隋唐時期:

    隋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成熟時期,取得了輝煌成就。

    隋朝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在此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長安城政體設計合理,建築規模宏大,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

    宇文愷採用圖紙和模型結合的設計方法,是中國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2 宋元時期:

    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傑出著作。

    遼代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是中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

    金代的盧溝橋聞名中外。

    元大都建築宏偉,城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3 明清時期:

    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約八十萬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譽為“蒯魯班”。北京城有三重,宮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宮城又稱紫禁城。北京城的主體建築都佈置在中軸線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鐘樓、鼓樓位於城北。宮城的黃色琉璃瓦和紅牆相配,充分體現出封建皇帝的威嚴。

    農業、手工業技術專著

    1 農學專著:

    北朝時期,賈思勰《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明朝時期,徐光啟《農政全書》。綜合介紹了中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全書60卷,分12門,其中“救荒”一門佔全書三分之一,表明作者關心民間疾苦,也說明當時災荒的嚴重和政局的衰敗。

    2 手工業專著:

    戰國時期,出現了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範和製造工藝,不但在中國工程記述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3 科技論著:

    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總結了中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中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生產技術綜合著作: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書中還收錄了一些國外傳來的記述,這表明海外技術的不斷傳入已稱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 2 # 使用者3812750095303240

    秦漢是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經濟和文化均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古代數學體系正是形成於這個時期,它的主要標誌是算術已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以及以《九章算術》為代表的數學著作的出現。   《九章算術》是戰國、秦、漢封建社會創立並鞏固時期數學發展的總結,就其數學成就來說,堪稱是世界數學名著。例如分數四則運算、今有術(西方稱三率法)、開平方與開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數值解法)、盈不足術(西方稱雙設法)、各種面積和體積公式、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數運算的加減法則、勾股形解法(特別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數的方法)等,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組解法和正負數加減法則在世界數學發展上是遙遙領先的。就其特點來說,它形成了一個以籌算為中心、與古希臘數學完全不同的獨立體系。

  • 3 # 零九零五一

    先說結論,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的著作是九章算術,九章算術是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和科自然科學家祖沖之的著作。祖沖之在九章算術當中,對於未知數以及圓周率的側分已經達到了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水平,領先西方同類成果近1100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喬峰t-5a刀庫伺服電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