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游泳

      1.當年馬化騰創業突見成效的時候,急需資金購買伺服器和為員工開支,當時準備尋找國外風險投資,IDG和盈科數碼以各佔騰訊20%股份的代價向騰訊投資了220萬美元。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正是這22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為騰訊日後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礎。那是1999-2000年左右。  2.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以110萬美元的投資,在不到一年中即獲得1000餘萬美元的回報已經堪稱奇蹟,但事實證明盈科還是低估了騰訊的成長潛力。  3.起源於南非的MIH絕非等閒之輩,其在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主營業務是互動電視和收費電視,年營業額約2.5億美元,市值40多億美元,是個實實在在的傳媒巨頭。其對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關注與理解,更加彰顯了來者的不凡。  4.MIH從盈科手中購得20%騰訊股權的同時,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的股份。但是顯然,一旦看清了騰訊的成長潛力,MIH不甘僅僅成為一個參股投資的角色。  5.此後的2002年6月,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將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讓給MIH,騰訊的股權結構由此變為創業者佔46.3%、MIH佔46.5%、IDG佔7.2%。  6.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經營管理的界定上,MIH與騰訊創業團隊顯然經過一番良好的協商,在MIH短暫控股時期,騰訊控股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等主要創辦人負責,MIH方面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並不負責騰訊控股的具體事務。  7.直到2003年8月,騰訊創業團隊才將IDG所持剩餘股權悉數購回,並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經過股權結構的重新調整,最終完成了上市前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的股權結構。

  • 2 # 春公子

    我覺得這個話題有點意思,因為就目前來看,阿里巴巴與騰訊是最大的對手。當然了,雙方也在多個領域有深的合作。

    阿里和騰訊各擅長什麼?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的主業是電商,電商是網際網路行業中的三大金礦之一。而騰訊擅長的則是遊戲和社交,遊戲也是網際網路行業中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對於阿里來說,這麼些年一直想做社交,也就是去騰訊的地盤裡攪局,但阿里一直未能成功,所以我們看到了阿里推出了釘釘和入股了新浪微博。

    而對於騰訊來說也一樣,騰訊老早就想做電商,但玩了幾次都失敗了。之後騰訊就投資了京東和唯品會。

    如果騰訊阿里互持20%股份會怎麼樣?

    如果說阿里和騰訊都相互有了股份,那阿里就不會進軍社交,相反還會得到騰訊流量的扶持,那時候阿里的電商就更厲害了。

    對於騰訊而言,如果有了阿里的電商資料,那麼就不會花錢去投資其他電商公司,這對於國內其他電商平臺是一個打擊!

    總之一句話,如果說騰訊和阿里聯手,那麼必然是強強聯手,但是這對於市場競爭來說是不好的,因為這容易形成壟斷性競爭!

    在我看來,兩家公司之所以沒有相互持股。一方面是因為行業壟斷性,再一個就是說背後的資本和兩家公司的文化價值觀有差異。不知道各位老鐵們如何看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1年一汽解放6米8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