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84027538232446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 2 # 使用者4019456451024895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

    計算公式: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科技進步貢獻率是指科技進步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

    科技進步貢獻率能夠從宏觀上反映科技、資金和勞動力投入與產出增長的關係,以反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

    按照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1992年下的《關於開展經濟增長中科技進步作用測算工作的通知》中規定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進行測算,測算公式如下:科技進步貢獻率=[(Y-αk-βL)/Y]×100%其中:Y為產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K為資金的年平均增長速度;L為勞動力年平均增長速度;α為資金的產出彈性係數;β為勞動力產出彈性係數。

    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算思路是:假設產出增長是由資金和技術進步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產出增長中扣除資金、勞動力增長的因素後,得到的就是科技進步對產出增長的貢獻作用。

    儘管該指標在橫向比較時缺乏一定的科學性,但是進行縱向比較時還是具有分析價值的,能夠從宏觀上反映科技、資金和勞動力投入與產出增長的關係。

    自美國索洛教授在科技進步貢獻率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測度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成為經濟一個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這方面的研究。

    三次產業貢獻率: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增量與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一產業貢獻率= 第一產業增加值當年增量/地區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

    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

    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S到底是什麼英文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