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姓學問

    一,概念不清,因為量子本身只是個概念,在這裡是指微粒子的總稱,既然是總稱,你得說明是那個具體的粒子和那個粒子發生了糾纏?

    二,發生糾纏的原因是什麼?

    三,倒底用什麼方法觀測到的,別人能不能重複,這兩個糾纏的粒子叫啥姓啥,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發生的糾纏等等。

    四,有沒有更多的同行來給你們認證,有沒有獲得人們的公認?

    以上這些問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談什麼應用到通訊和計算是否有點太早,是否過餘自信了。

  • 2 # 小宇堂

    對於有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的讀者來說,理解這個“自檢驗”的含義會相對容易。這裡儘量通俗地來描述一下糾纏態自檢驗和糾纏態自檢驗的含義和意義。

    什麼是量子糾纏態自檢驗?

    “量子糾纏態自檢驗”(這裡簡稱“自檢驗”,英文Self-tesing,或可能翻譯成“自測試”),它有兩重意思。

    在單個量子態傳輸裝置兩端,是指在無需瞭解量子態源裝置的資訊的情況下,對傳輸來的量子是否是糾纏態進行確認,因為如果沒有源裝置的相關資訊,傳輸過來的量子究竟是糾纏的還是非糾纏的呢?例如有人已經截獲了糾纏量子之一,並破壞了糾纏的量子,然後隨意發了一個其他什麼量子過來,如何知道這個量子資訊是被破壞了的呢?

    在一個複雜的量子裝置之外,使用者如何知道這個量子裝置內複雜的量子傳輸系統是正常地傳輸了量子態資訊呢?因為裝置可能老化,可能出問題,然後部件故障造成某些量子傳輸通路傳送的糾纏量子通道已經處於了脫糾纏的狀態。因此就需要在這個裝置之外,透過裝置的量子態輸出直接判斷裝置是否是正常工作的(而不是開啟裝置去逐一檢查排除)。因此“自檢驗”被歸為“黑盒測試”(看不到盒子裡面是什麼細節結構,例如是如何設計的,因此測試者只能依靠盒子的輸出來判斷)。

    量子態糾纏自檢驗的挑戰

    這裡只提簡單的個人的理解(根據各種資料綜合和自我消化):

    不依賴源裝置資訊——這要求透過量子機制的規則,僅從接收到的量子狀態的線索、來判斷量子是否符合指定的邏輯,從而判定量子態是否仍然處於糾纏態,其基本原理是透過判斷違反貝爾不等式的程度,從而認證某製備的糾纏態是否滿足目標態。例如對於著名的CHSH貝爾不等式的最大違反意味著檢驗的是一個二量子位的最大化糾纏量子。簡單解釋一下貝爾不等式的意義:如果貝爾不等式成立,則表示所測量的是一個與滿足經典物理規律的確定(本徵)態;如果貝爾不等式不成立,則表示測量的是一個滿足量子物理規律的不確定性量子態。注:CHSH是John Clauser, Michael Horne, Abner Shimony, 和Richard Holt這四個人姓氏的首字母,他們在1969發表的一篇相關論文被廣為引用。

    不確定性原理帶來的檢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即便能夠檢驗糾纏態存在,但獲得的結果仍然是一個統計學上的機率值,即違反貝爾不等式是的程度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確定的值。

    量子糾纏測量本身的失真——除了在量子傳輸過程中量子態的失真問題需要實現“自檢驗”外,對量子進行測量或者進行檢驗的時候都於需要確保這個測量過程也是沒有丟失量子糾纏態的,所以測量的方式本身的驗證也很重要,而且測量的“自檢驗”可能更加困難。例如在最簡單的量子網路——量子中繼器(repeater),兩個源端將糾纏的光量子製備出來之後傳送到同一遠端節點,然後在遠端節點上,測量本徵態將在這些糾纏光子上發生糾纏,從而實現糾纏態的中繼。這個量子網路就涉及糾纏態的傳輸,以及糾纏態的測量,這兩個過程都需要進行糾纏態保真的檢驗。

    噪音影響——量子裝置本身會受到各種噪音影響(包括經典的噪音和量子噪音在內),因此要確保檢驗結果能夠提供準確的檢驗結果需要排除噪音干擾,才能進行高質量的檢驗。

    量子自檢驗的意義

    量子自檢驗的試驗成功可以為量子連線的可靠信保駕護航,確保量子傳輸的質量和可用性,而且無需瞭解傳送端裝置的設計結構和工作狀態(與裝置無關性),這樣可以在與經典資訊通道脫藕的前提下實現對量子糾纏態的“黑盒”檢驗和確認。

    否則,量子資訊傳輸之後(量子資訊傳輸本身還是需要透過經典通訊來傳輸資訊的,量子通道本身並不能傳輸確定的資訊)還需要源端傳送裝置製備糾纏的相關資訊來確認接收到的量子就是源端製備的那對糾纏量子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斛蘭的功效及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