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62749149566252

    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84400000米 ,光的速度為3x10^8米 來回一次384400000x2/3x10^8=2.6秒

  • 2 # 時間史

    在古代神話中就有“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說法,當然當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發現相對時間之後 ,似乎的確是這樣的道理。在引力越大的地方呢!我們的時間會越慢,在引力越小的地方呢!我們的時間就會越快。根據質能方程,一個物體的運動越快,則自身質量越大。自身質量變大了,引力就大了,引力大了,自身的時間就變慢了。這就是為什麼在以接近光速飛行的飛船上我的時間基本上是不動的,而如果可以達到光速,我們的時間就會停止。反覆時間總在跟光速作對,使其本身無法超越光速。假設在一個接近光速的光速飛船上,你的時間不變會怎麼樣。沒錯,當你以不變的時間向前跑時,那你是不是就已經超越了光速?而事實是你的速度越快,自身時間就會越慢,光速似乎就是這樣,使你永遠也無法超越它。即使你想進了各種辦法。

    所以說,當你達到光速,時間就會停止,過不到十分鐘,甚至一秒鐘都不到,就已經到宇宙末日了。並且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方程,一個有靜態質量的物體是無法加速到光速的。所以說題主所說的到達光速還不太容易實現。除非我們可以造出“時空扭曲飛船”。就是扭曲自身的時空來變化為動力飛行的。就像飛機翼一樣,靠著空氣的流動所產生的壓力飛行。

  • 3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為什麼說以光速前行幾分鐘,再回到地球,這時地球就會過去好幾十年?

    假如真的以光速離開地球幾分鐘,那麼就不止幾十年嘍,也許過了宇宙的一輩子也說不定!當然也可能只過了幾分鐘,不同的參考系裡這完全是冰火兩重天的結果!為何會相差如此之大,下面來簡單分析下!

    光是宇宙中的極速,就狹義理解而言,宇宙中沒有物質的速度可以超過光!在光速運動的世界裡去任何地方都是出發即達,根本無需時間!就如光從遙遠的134億光年外到達地球,我們可以計算出它經過了134億年,但對於光子來說,猶如剛出發的時刻,不會經過任何時間!

    在如上簡短的描述中,我們可以GET到兩個關鍵資訊,一是我們看來光經過了134億年,另一個是光子沒有經過任何時間!有這兩個資訊就足夠了!

    一、在我們地球上的角度來看,光子(光速飛船)出發幾分鐘後又回來了,那麼理解起來很簡單,幾分鐘就是幾分鐘,一秒都不會多!因此在地球看來,該多久多久,不會出現任何差池!

    二、在光子(光速飛船)的角度來看,它們去到人地方都不需要時間,而你卻強行給它幾分鐘正愁得不知道用這些時間,那麼當它們玩夠了這些時間回到地球時,很抱歉也許地球都不知道跑哪去了!因為在一個不需要時間的地方強行呆上幾分鐘,對外界來說也許有可能就是千萬億年!

    假如只是過去了幾十年就得謝天謝地了,畢竟還沒有和現代社會脫節,這萬一要是過去了幾千年,你回來不都變成古董了?地球超級文明會讓你生活在一個受到保護的區域,恭喜你,不愁吃穿了哈......

  • 4 # xn嘚吧

    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以光速離開地球,那以什麼速度回來地球?還有就是時間,比如以光速飛十分鐘,那麼這十分鐘算什麼時間?是以地球時間為標準去比例衡量其他星球上的時間還是隻算地球時間?海王星上的一年等於地球上的165年,如果以地球時間來算,比如有一種超級飛船以光速飛行地球時間十分鐘,那麼就到了1.8億公里以外的地方,飛船立即以光速原路回來,這1.8億公里同樣也只需要十分鐘,那麼地球上也就過了二十分鐘,何來的幾十年?如果你坐這種光速飛船飛離地球十分鐘到達1.8億公里外的地方卻把飛船扔了改開保時捷回來地球,假設按保時捷跑車時速五百公里算,那就是等你回到地球的時候,地球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如果以海王星的時間算,海王星一年約等於地球165年,那麼從地球出發飛海王星時間十分鐘再回來地球上,一來一回只需要海王星時間二十分鐘,也就是說用海王星時間飛十分鐘來回二十分鐘回到地球就是兩個月後了。同樣的,你如果在海王星上出發,用海王星時間計算,回到海王星也就是二十分鐘後,怎麼會出現飛出去十分鐘回來卻幾十年之後?所以不管用什麼速度,只要按出發地點的時間來算,不管從哪個星球出發,相同的速度和路線,一來一回,飛出去一分鐘,回來之後就是兩分鐘,飛出去一年,回來之後就是兩年。

  • 5 # 黎松祥

    以光速前行幾分鐘再回到地球。地球仍然過了幾分鐘的兩倍,時間沒有變。科學家做了實驗,用鐳射光速前行月球用了1.3秒鐘,再回到地球。地球過了1.3秒的兩倍。時間沒有變,鐳射測距儀就是例子。太空中光速無線電通訊已經證明了光速不能改變時間。。。光速不變因為光是電磁波,沒有質量沒有慣性,光產生後就脫離光源獨立存在了。不受光源的運動加速和減速。不像槍裡的子彈,在未發射前受槍的運動加速或減速。愛因斯坦不明白光速不變原理,不懂光的本質。他在相對論推導過程中,沒有片言隻字涉及光的本質。一味唯心地用尺縮鐘慢去湊合光速不變。錯誤的相對論使人思想混亂,邏輯前後矛盾,爭論百年,今天大家還在爭論,這是愛因斯坦傑作,是他的功勞和成就。

  • 6 # 姿勢調查局

    坦白講,你這個問題有點BUG。

    根據相對論中的時間延緩效應,也就是常說的鐘慢效應,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時間的流速就會越慢;但在低速狀態下,這個差異完全可以忽略,只有速度趨近於光速時,時間的差異才會變得及其明顯。

    如果利用時間膨脹公式來計算:

    飛船以80%光速前進,1秒約等於1.66秒。

    飛船以90%光速前進,1秒約等於2.29秒。

    飛船以99%光速前進,1秒約等於7秒。

    此處的1秒是指飛船上的1秒,而後面逐步遞增的是地球時間。也就是說,相對於地球而言,當速度達到99%光速時,時間延緩效應已經達到了7倍之高!

    而這並不是時間延緩的最終結果,倘若我們繼續加速:

    當飛船達到99.99%光速時,1秒約等於70秒。

    當飛船達到99.9999光速時,1秒約等於707秒。

    可見速度超過99%以後,時間膨脹的幅度是無比巨大的,當達到100%光速後,地球時間就變得無窮大了——1秒等於永遠。

    因此,以“光速前進幾分鐘”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一艘以100光速前進的飛船。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地球上過了幾分鐘、幾年、幾十年……甚至幾億年,飛船上的時間一動未動。

    也就是說,我們在地球上計時,讓一艘飛船從地面出發,以光速環繞地球飛行40年,然後再回到地球,那麼當飛船回到地面時,我們已經過去40年了,而飛船上的乘客會感覺飛船加速到光速的瞬間,立刻就開始減速停靠了,沒有中間過程。

    至於在乘客的感受下,飛船加速和減速的過程總共花了多少時間,需要考慮飛船具體在每個速度階段耗費了多少時間,這太過複雜就不去算它了。只需要明白一點:如果在地球上測量,飛船加速到光速總共花費了1小時;那麼飛船乘客的感受絕對不到1小時,甚至可能1分鐘都不到。

    所以說,“以光速飛行幾分鐘”這句話是根本不成立的,由於時間靜止不動,在100%光速的狀態下根本就沒有時間這一概念。

    但如果是趨近於光速的情況,按照時間膨脹公式來計算:

    飛船以90%光速飛行1年,地球上就過去了2年多。飛船以99%光速飛行1年,地球上就過去了7年。飛船以99.9999%光速飛行1年,地球上就過去了70年。

  • 7 # 兔斯基聊科學

    這就是科學家們提到的時間旅行啊。時間旅行分為回到過去和未來。科學家認為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從現在到未來的時間旅行卻是可以實現的。

    圖示:時間旅行

    科學家認為有兩種辦法可以讓我們回到未來,實現時間旅行。

    一種方法是我們駕駛著宇宙飛船在宇宙中大質量的天體前飛上一段時間然後在返回地球。這個天體的質量越大,實現時間旅行的效果就越好,我們就越能夠回到更遠的未來。於是大質量的黑洞成了時間旅行的最好去處。例如我們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飛行上10年(當然我們要有非常高超的飛行技術,不然就會葬身黑洞中),然後我們再返回地球,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來到了20年後的地球!

    圖示:大質量的黑洞就是宇宙中的時間機器

    但是這種方法還無法讓我們回到更遙遠的未來。如果我們要回到更遙遠的未來,那麼我們就要提高速度了。速度要提高到什麼程度呢?答案是接近光速。我們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任何物質的速度都無法超過光速。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如果一個物體的速度已接近光速行駛的話,那麼它的時間就會變得慢了下來。這樣的話如果我們在一列接近光速行駛的列車上的話,列車上的時間會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慢了下來。這輛時間旅行的列車帶著我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駛一週的時間後,我們下車就發現,我們已經到了100年後的世界。

    圖示:光速飛行可以讓我們實現時間旅行

    這聽上去很不可思議,但是這是完全符合物理定律的。未來人類如果實現了接近光速旅行,那麼我們只需要大約80年的時間就可以跨越銀河系。然而人類要達到接近光速飛行,談何容易啊!大家認為我們在未來能夠實現時間旅行嗎?

  • 8 # 時空通訊

    為什麼說以光速前行幾分鐘,再回到地球,這時地球就會過去好幾十年?

    這是一個偽命題,或者說是一個謬論。

    因為提出此問題的人根本不知道光速是怎麼回事,只是道聽途說什麼時光倒流、光速飛船中時間過得很慢之類的流言。事實上,如果這個世界真有達到光速移動的飛船,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速度時間膨脹理論,時間流逝是停滯的,因此這個幾分鐘從哪裡來的呢?這個時間是按照飛船裡的時間算,還是按照地球時間算呢?

    如果按照地球時間,過了幾分鐘這艘船回來了,那就是過了幾分鐘,不存在過了幾十年的問題;如果按照飛船裡的時間,飛船達到光速時間停滯,這些人根本沒有辦法知道過了幾分鐘。如果感到過了幾分鐘,那飛船就沒有達到光速,或者說這幾分鐘是沒有達到光速之前的感受。

    何謂速度時間膨脹效應?

    愛因斯坦的時間膨脹理論有兩種,一種是速度時間膨脹,一種是重力時間膨脹。今天就不說重力時間膨脹效應,只說說速度時間膨脹效應。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認為,在不同速度的參考系中,時間流速是相對的,是不一樣的。相對速度較慢的參考系,速度越快的參考系,時間流逝得就越慢。

    但這種改變在日常低速系中很難察覺,如在汽車、火車、飛機上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宇宙航行中,速度達到每秒數千米或者數十數百千米,這種時間改變也很小,變化是以微秒毫秒計算。但由於宇宙航行導航精確性要求很高,即便相差微秒毫秒級,也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航天器上的時鐘都是要進行誤差的相對論調整。如GPS導航系統,就要調整衛星的天地時間差,否則導航就會出現重大偏差。

    速度時間膨脹的計算公式為:t"=t/√[1-(v/c)²],式中,t‘是速度時間膨脹效應值;t是低速系觀測者第一個時鐘時間記錄;v是第二個時鐘相對第一個時鐘的移動速度;c為光速。

    在飛船中時間會減慢多少?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現在每秒只有十幾千米的載人飛船,時間膨脹效應很微弱,觀測感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飛船速度達到光速的50%時,也就是每秒約15萬千米時,飛船裡的時間流逝就比較明顯了,比低速系觀測者慢約1.1547倍。也就是飛船裡的人過了1天24小時,地球人就過去了27.7128小時,飛船裡的人過了1年,地球人就過了約1.155年,也就是近422天。

    當達到光速的80%時,飛船裡的時間流逝會比低速系觀測者慢1.66倍;飛船速度達到了99%時,飛船裡的時間流逝會比低速系觀測者慢7.09倍;飛船速度達到99.99%時,飛船裡時間流逝會比低速觀測者慢70.7倍。

    以後速度在小數點後每提升兩個9,時間就會慢10倍,以此類推,以致無窮。光速可以無限接近,時間呈無限變慢的趨勢,但無法達到光速,達到了光速則時間停滯,空間為零,這樣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因此計算時間膨脹效應,只有速度還沒有達到光速時才有意義。

    在無限接近光速飛船中時間會趨於無限慢。

    如果乘坐達到了光速99.999999999999%的飛船,飛船裡時間流逝比地球上時間流逝就會慢約707萬倍,這樣飛船裡的人過了1年,地球上就過去了707萬年。在這種速度飛船裡乘員感覺飛了10分鐘回來,地球就過去了134年多了。

    乘坐這種飛船前往254萬光年距離的仙女座星系,飛船裡的人只感覺過去了4個多月就到了,來回只需不到九個月,回到地球早已滄海桑田,地球時間已經過去了500多萬年。

    速度時間膨脹效應不僅僅是理論猜想,早就已經被無數次試驗和實踐所證實,現在已經在宇宙航行和衛星定位系統等方面廣泛應用。但迄今為止,由於人類航天器飛行速度相比光速還只是蝸牛速度,因此時間膨脹效應並不明顯,但探測一些接近光速的粒子衰變,效應就很明顯了。

    人類飛船很難提升到接近光速。

    人類依靠提升飛船移動速度進行星際航行是很困難的,因為速度提升除了時間膨脹效應,還有質增效應。狹義相對論認為,速度越快,動質量越高,需要驅動飛船的能量就越大,速度趨於無限接近光速,所需驅動能量就會趨於無限大。

    質增效應的大小適用質速關係公式:M=m/√[1-(v/c)^2],這裡的M為物質的運動質量,m為物質的靜質量,v為運動速度,c為光速。

    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與前面的速度時間膨脹公式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時間膨脹了多少倍,動質量就會增加多少倍。這樣如果一個達到光速99.99%的飛船,動質量就會增加70.7倍;而如果速度達到光速的99.999999999999%,動質量就會增加707萬倍。

    如果這艘飛船靜質量為100噸,達到光速的99.99%時,動質量就達到了7070噸;如果達到光速的99.999999999999%,動質量就達到了約7.07億噸。這時推動飛船前行的動力要多大?剎車要多久?因此星際航行依靠無限提升飛船速度是不可能的,在飛船裡實現明顯的速度時間膨脹效應也是不夠現實的。

    未來航天突破速度瓶頸的辦法。

    未來解決深空航行速度瓶頸,科技界看好的辦法有兩個:

    一個是時空摺疊技術,就是所謂的曲速引擎。這種方法可以用神話中的“縮地法”來形容,就是透過重力場,將時空扭曲,就像將一張大紙摺疊成摺扇狀,一隻螞蟻就可以從這邊迅速跨越到另一邊;

    二是利用蟲洞穿越。這也是在巨大引力漩渦中,形成了一個連線兩個遙遠時空的“隧道”,因此又叫時空隧道。這有點像火車鑽山洞過隧道,無須繞彎,就能到達山的那邊。

    這兩種方式都不是直接提升飛船本身的速度,而是透過巨大能量將時空距離縮短,通俗地說,前者就是跨越時空溝壑,後者就是走捷徑。透過時空扭曲,將遙遠光年尺度的路途,變得很近。

    這種技術無須飛船達到亞光速,更無需達到光速,但卻能夠比光速還快到達目的地。這兩種方法都不會出現時間膨脹效應,因為飛船並沒有加快,只是抄了近道。不過這兩種方法至今還只是理論上有可能實現,尚屬於科幻範疇。

    最後提醒一下:時間膨脹並不會讓人長壽。

    速度時間膨脹效應,只是在不同速度參考系中比較,才能夠顯示出來,結果就是低速系時間流逝相對高速系,時間流逝更快而已。注意這裡說的是“相對”,如果沒有“相對”,在自己系統裡,比如在飛船上,不管速度多快(光速以內),乘員感受到到的時間還是一分一秒度過的,因此他們過了一年就是一年,能活80歲還是活80歲。

    但就像前面說的,當他們回到地球時,地球相對時間已經過去了很多很多年,這樣看起來飛船裡的人就似乎長壽了很多,但實際上他們感受到的時間壽命還是和地球人一樣的。

  • 9 # 夜話民間故事

    這個假設不成立,如果以飛行者自身角度來看,他到達光速後時間已經靜止了,根本就不存在前行幾分鐘的概念,就是前行一秒鐘的概念也是不存在的。

    因為時間對他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即使他飛到宇宙邊緣再返回地球,對他來說也只是一瞬間的事,總耗時為0,假如說他出發時手錶顯示是八點,回來時他的表依然停留在八點,錶針根本沒有任何移動,因而說這個假設不能成立。

    當然我們可以假設飛行者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飛了幾分鐘,再回來時地球有可能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這種情況從理論上來說是存在的。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因為時間膨脹效應造成的,按照相對論來說,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雖然飛行者自身感覺不到自己的時間變慢,但是在靜止旁觀者看來他的時間是非常慢的。

    如果靜止旁觀者能用一個超級錄影機把飛行者在飛行時的的狀態錄下來,就可以發現飛行者端起水杯喝口茶所需的時間在錄影中就可能長達一年,這是一個非常慢的慢動作,幾乎和靜止差不多,但是在飛行者本人看來並非如此,他感覺自己喝口茶就用了幾秒而已 ,正是參考系的不同造成了這種慢動作的詭異感覺。

    那麼為何高速飛行之下時間會膨脹呢?其實又是因為光速不變原理造成的。

    什麼叫光速不變原理呢?

    就是說真空中的光束相對於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以光速來移動的。

    現在已經知道光速是每秒接近三十萬公里裡,如果一個靜止狀態的人去測光速,光速是每秒三十萬公里,而一個以每秒二十九公里追著光飛行的人去測光速,他測出的光速依然是三十萬公里,而不是每秒一萬公里。

    靜止狀態和飛行狀態的人測得的光速居然一樣,這隻能說明飛行者的時間變慢了,

    以此般高速飛行幾分鐘再回到地球,地球的時間已經過去幾十年乃至幾千年都有可能的,總之飛行者速度越快,返航時與地球人的時間差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羅技新遊戲滑鼠G Pro和G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