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唵啊吽

    韓非子思想對中國的下層百姓影響很大。是中國幾千年專制的製造者。韓非子聰明但沒智慧,疾惡但不善良。法律最主要作用是把人分等級。其次就是威懾作用。法律是不好的東西,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好的法律應該讓人明白得不償失。而不是害怕。也就是說,犯法的成本比守法高。人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犯法。

    韓非子編了個故事,法如深淵。意思是隻要法律的威懾力夠大,就沒有人敢犯法。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治國的目的是讓人民好,人民好國家自然好。但是法家的辦法是讓人民不好國家好。人民不好國家不可能好。你用死亡威脅人民,人民先讓你死亡。中中國人都懂魚死網破的道理。所以儒家主張人民第一,國家第二,政府第三。法家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法家是唯物思維,儒家是唯心思維。唯物思維覺得形而下重要,唯心思維認為形而上重要。抓形而上就抓對了,抓形而下是錯的。絕大多數百姓都是唯物思維,所以認可法家不認可儒家。毛主席說,政治是個綱,綱舉目張。所以毛主席抓政治,鄧小平抓經濟。完全相反的思維。

  • 2 # 宣墨軒

    《韓非子》有哪些比較著名的寓言故事?

    宣墨來作答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法家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子》一書的作者即韓非子。

    在民間流傳著很多的寓言故事,其相當一部分都來自《韓非子》。像《鄭人買履》、《濫竽充數》、《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諱疾忌醫》、《老馬識途》、《智子疑鄰》等很多很多,不再一一列舉。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出口成章。

    《韓非子》一書中膾炙人口的寓言多多,且故事生動,寓意深刻,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影響極其深遠。多說理精到,文筆犀利,構思精巧,語言幽默,小事說出大道理,於平實中見奇妙。現擷取一二,與眾友探討。

    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於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隨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一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看文章是不是明白如話,這個小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自相矛盾:戰國時期楚國一人賣矛和盾,誇自己的盾堅硬無比,什麼利器都刺它不穿。又誇自己的矛鋒利無比,無堅不摧。別人問他,用子之矛擊子之盾若何?無言以對。遭到了眾人的嘲笑,這則寓言說明了不能誇大了事物的作用,結果落得不能自圓其說,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落人以笑柄。

    這就是《韓非子》中的寓言故事,短小精悍,且故事完整,小事情寓意大道理,常讀不衰,萬古流傳。

    不知符合您的口味,望共同探討之。

  • 3 # 雨後嬌陽518

    《韓非子》一書的寓言很多,受篇幅所限,僅舉一篇為例。

    《法如深澗》,本人簡釋如下:

    在一處荒野山村的村外不遠處,有一條深不見底的大山澗,由於深不可測,凡是失足掉下去的活物都會粉身碎骨。過路人問老鄉說,這條大深溝離村莊這麼近,有沒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呢?村民回答說,沒有。又問,有沒有家畜和野獸掉下去呢?回答說,也沒有!韓非子點評說,假如把國法制定得象深澗一樣,觸犯者必死。誰還敢違法犯罪呢?

    因為韓非是春秋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張用嚴刑峻法來治國安邦。所以寫了這篇著名的寓言。

  • 4 # 虛偽是真誠媽

    應該是“寓言”。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多演變成了成語。成語成語,現成之語。拿來就用,天天遇到。

    像“疑鄰盜斧”:這個心境,每天重複在億萬人的思緒之中。每天有億萬人,等待著“斧子”被找到。

    “狗惡酒酸”:豈止是狗的原因?有時候是“武大郎養貓頭鷹~啥人玩啥鳥!”不是每個人都指望“賣酒”而活,但是惡狗有用,惡狗也願意展示一下。惡狗的下場也很悲慘,離婚單過,一身星兵。可憐吶?

    韓非子著述的寓言故事,之所以千百年來經久耐用,是和我們的現實有著緊密的印證與復演。

    是人生哲學。

  • 5 # 食禹人

    答:《韓非子》一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等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雋永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 6 # 使用者春花有意

    《韓非子》善於運用故事說理,以增強文章的形象性和說服力。例如,用構木為巢、鑽燧取火、鯀禹決瀆的歷史傳說和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說明因時制宜的觀點;用令尹殺直躬、仲尼賞逃兵的故事,說明儒者不可信用的觀點;用《和氏獻璧》的故事,說明真理是不容易為人們所認識的道理;用《紂為象著》的故事,說明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道理;《用鄭人買履》的故事說明那種頭腦僵化、不善於思考的可笑。有的寓言如《自相矛盾》、《買櫝還珠》、《涸澤之蛇》、《南國吹竽》等,往往三言兩語,就勾畫出了生動的形象,刻畫出了鮮明的性格特徵,人們能從中得到你的得到有益的啟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很多中高階的汽車不再配備前霧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