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心隨琳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這首詩成為了草莽英雄的代名詞。

    劉邦和項羽誰的文化水平更高?這裡不說這2個誰對誰錯,誰牛誰慫?我只發表下個人意見。

    項羽: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項羽說要學萬人敵;項梁喜,教之兵書。沒幾日,這位爺又煩了,就把兵書也撂一邊了。從中我們可以得出,項羽學過文化,不過學的不怎麼深,讀書寫信應該沒毛病。

    劉邦:在史學作品中,沒能找到劉邦學習的事情;但可以肯定劉邦也是識字的,要不然也當不了亭長這一職務。

    劉邦流傳有作品兩個,大風歌和鴻鵠歌,項羽有垓下歌,

    反正按照我個人看的項羽好歹是楚國的沒落貴族,雖然家道中落,但從小還是抓過教育的,只不過,項羽青年時選擇了棄文崇武,但文化底子還是有的,至少還能唱一唱垓下歌,實際就是臨時作詩了,而劉邦劉邦從小混跡市井。怎麼來說文化水平,項羽都應該比劉邦高, 這是個人看法,圖個樂子,不對別噴!

  • 2 # 北門猿

    有一定文化水平,但可能並不高。

    項羽是貴族出身,按說小時候肯定會接受系統教育。《史記·項羽本紀》說: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籍就是項羽,“羽”是他的字。)

    項羽先是學書不成,然後學劍不成,最後學兵法又不成。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項家對下一代的要求比較嚴格,教育上是文武兼修的。所謂“學書”,估計是基礎的識文斷字的教育(學寫字),由此看來,項羽至少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既然“不成”,估計文化水平也不會太高。可能止於能認字的水準。

    另外,他既然跟著項梁學兵法,大機率他是能讀懂書本的——總不能項梁一直給他口授吧?

    再說劉邦。

    劉邦也是認識字的。他晚年自我評價說:“我小時候沒學過書寫,只是在讀書認字的時候順便了解,所以寫得不好。但表達意思倒也夠了。”(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所以他小時候也讀過書。

    《史記·盧綰列傳》記載,老劉家和老盧家向來交好,劉邦和盧綰是同齡人,又是一起上學的同學,因此關係更加密切。

    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

    可以看到劉邦曾“學書”,這是又一條證據。

    另外,劉邦曾經當過秦朝的亭長,而在秦朝想擔任亭長,必須經過文化考試,能讀寫一定數量的字。

    我曾經認為,以今概古,亭長這種鄉村基層官吏,往往由當地有勢力的人擔任,因此劉邦當上亭長,未見得他就能滿足選拔考試的標準。但後來一想,從史書上看來,似乎找不到劉家有勢力的證據,老劉家應該只是正常農戶。既然如此,劉邦這個亭長,還是透過考試上去的。

    所以,截止到他中年以前,劉邦的文化水平是,能認識字,但不高。

    不過劉邦後來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也抓緊時間充實自己。他在教育兒子時說:我那個時候,秦朝禁止人私學,我還暗自竊喜,認為讀書沒什麼用處。等到登基以後,讀的書多了,回想自己過去的行為,才知道有許多做得不對的地方。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祚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將他人的善良當作愚蠢,你覺得善良有錯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