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夕陽飛鶴1

    原因就在於隨著功業的建立,曹操逐漸地萌生了代漢自立的思想,並且隨著各個軍閥特別是袁紹的被消滅,漢獻帝這個“天子”的作用也愈來愈小了,曹操代漢自立的行為便日益地明顯、也大膽了。而荀彧則是漢朝不折不扣的忠誠擁護者。思想上的分歧必然表現為行為上的衝突,加之曹操“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的處世哲學,荀彧的悲劇下場也就無可避免了。

    荀彧荀文若懷補天之志,揣帝王之術,因輔佐非人而飲藥而亡,很是令人嘆息!

  • 2 # Ph55226753

    原因在大勢所趨之上,當時荊州投降。天下將迎來再一次統一,獻帝為這亂世做了什麼呢?曹操代漢的心是不是真的有這個不好說,也許有,但肯定不是自己這一代是為下一代掃平障礙。荀彧是夾在曹操和獻帝中間,明白兩者的差距有多大。獻帝可許在太平盛世成為一代明君,那是在他荀彧指導下。但曹操即使沒有這人也會別人輔佐,作為管理者識人用人上兩人根本不能比,還不如他的劉皇叔,這樣的人如果真把太平交給他又能把太平維持多久。但穎川荀氏這種大家族,漢室正宗可是刻在骨子裡的。既明白又不能做,加上曹操名號也攀升魏王,生活品質幾乎與天子對標了,就差沒把稱號改為魏帝了。荀彧也明白如今這局面也有他荀彧的功勞,如果曹操稱帝,荀彧也是幫兇。所以為了家族名聲只能自盡。

  • 3 # 李致致

    本來也不存在什麼鬧翻的問題!所謂人各有志!這個時期,曹操政權已經穩定!對於荀彧是狡兔死,走狗烹!對於曹操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大勢所趨,沒有什麼可說的!

  • 4 # 劉坤忠120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勢力大損,北方反曹勢力風起雲湧。曹操只得派重兵鎮壓,此時的劉備迅速發展壯大,孫權在江東地區得到鞏固。曹操無力再徵江南,在中原消沉了幾年,為了疾發奮進,曹操部屬勸曹操進位為魏公,正合曹操之意,但違反大漢祖制,曹操為了得到群臣與士族的支援,得徵求勞苦功高的首席謀士荀彧的意見。荀彧極力反對曹操的進位,曹操貴為丞相,位極人臣,還要進位魏公,加九錫。這不盡違反大漢祖制,還想效仿先漢王莽,圖謀不軌啦。荀彧勸說曹操不忘初心,為大漢盡忠效力。一一曹操方知荀彧一心忠於漢室,不能與自己一心,對荀彧不再尊重,心存厭棄。在劉備入川時,曹操發兵伐吳,荀彧隨軍出征,不再主謀。荀彧染病,曹操命人送一食盒,荀彧開啟一看,空無一物。空盒寓意為無祿無食,自己不再被曹操所有。荀彧擇主不慎,弄巧成拙,空有一身報國之志,含恨懸樑自盡。一一荀彧與曹操之間的恩怨情仇,當然是荀彧的錯。荀彧是穎川名士,足智多謀,在漢末割據稱雄的年代裡,滿腔熱血,願為國效力,匡扶漢室。荀彧初投袁紹,不過是被袁氏四世三公的名望所吸引,但袁紹才智平庸,多謀不斷,成不了大事。荀彧轉投豪邁大氣,求賢若渴,積極向上的曹操,併為曹操舉薦一大批多才有志之士。荀彧為曹操盡心盡力,運籌謀劃,讓曹操迎幸獻帝,號召天下,曹操勢力迅速壯大。荀彧一身正氣,清正廉潔,為曹操穩定後方,籌備前線糧草,總攬全域性,為曹操統一北方居功至偉。荀彧來意是借曹操之力,迎接獻帝,穩定大局。盡力輔佐曹操,逐部平定天下,復興漢室。但曹操的家國情懷,出乎荀彧意料,曹操把國當成了家,是在為自己打天下。荀彧反對曹操進位是無能為力,自己識人不明,作繭自縛,會更快地斷送大漢江山。大勢所趨,荀彧悔之晚矣,以死明誌。

  • 5 # 野草的沉思

    荀彧是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對曹魏事業一直盡心盡勞,貢獻很大。曹操也一直以他為心腹,不僅言聽計從,而且每次出兵,都讓荀彧看守老家。他後來與曹操鬧翻,可以說很突然,出人意外。

    建安十七年,長史董昭勸曹操進位魏公,加九錫。這正合曹操心意,於是向侍中荀彧徵求意見。荀彧表示反對,說:“不可。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聽後,很不高興。在董昭等人的支援下,他晉位為魏公並且加了象徵極高權力的九錫。是年曹操下江南,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之後不久,他派人給荀彧送去一隻食盒,荀彧開視,盒子裡空無一物,已知曹操不滿自己之意,憂鬱而亡(另一說是飲藥自盡)。

    那麼,這件事原因在誰身上呢?

    應該說,兩個人都有原因,而且兩個人都有正確的方面,也都有錯誤的方面。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平生第一大計,他因此而佔盡了天時。這條大計策,最初就是由荀彧提給他的。當時荀彧說的話,表面上看完全是為了曹操集團利益的。直到此時他反對曹操晉魏公上九錫,我們才知道,當初他勸曹操迎奉漢獻帝,其本心還是為了維護漢朝利益的。

    歷史上的一切篡位的權臣,在最後篡位之前,都要走一個過程,即晉位公爵、加九錫、再晉位王爵、掌握軍政一切大權,最後迫使皇帝禪位。曹操要晉位公爵加九錫,表明他已有了代漢的野心。

    當時的漢朝早已腐朽不堪並且早已名存實亡,被新興的勢力取代是歷史的必然,是大勢所趨。曹操南征北戰,剿滅群雄統一北方,是新興勢力的代表。他想取代漢朝,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一遭反對便就對為他立下大功的荀彧不滿,賜空食盒促其死亡,不能不說是有錯誤的。

    在歷史上的朝代更替時,幾乎都會出現一些舊朝代的忠臣,為維護舊朝代而獻出生命。對這些人可以謂其遷腐不化,但其忠心是無可厚非的。荀彧便是這樣的人。他對曹操可以說忠心效勞一生,殫精竭慮,但他這樣做的本心是為了維護漢朝。他擁護曹操,只是希望曹操做一個忠心的丞相,始終輔佐漢朝,而反對曹操企圖代漢。他是一個具有高大智慧的人,但在這一點上卻沒有突破歷史的和傳統觀念的侷限性。

    曹操是一代英雄。荀彧是一代智士。他們生逢亂世,努力奮鬥,青史留名。這也就夠了。誰又能不犯一點兒錯誤呢!

  • 6 # 溪水西流

    荀彧(xún yù),字文若,出身於絕對的名門--潁川荀氏,也就是荀子之後。他是曹操征戰路上第一順位的謀士,推進的都是宏觀大局的戰略謀劃,輔佐曹操十數年;不僅如此,他還善於舉薦人才,前後向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大批的人才,壯大了其謀士的隊伍。

    然而這種士家出身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必然是根深蒂固的倫理綱常以及為臣之本分,奪權篡位的行為絕對是大逆不道;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與推翻漢室自立為王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他和曹操產生的分歧導火索就是下面在《三國志》中記載的,曹操想要進爵魏公、加封九錫的事件:

    《三國志·卷十》: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雖然荀彧嘔心瀝血輔佐曹操十數年,但這件事逆了曹操的心意,讓他心生芥蒂。

    “潁上荀文若,人稱王佐才。聲名齊五嶽,功業震三臺。孟德無終始,留侯不再來。忠心懷恨死,天下盡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險被翻盤,中國男籃以78-72勝波多黎各,阿聯貢獻全隊最高分,怎麼評價這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