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孤客54

    當然不是,從來都不是!

    從愛因斯坦和楊振寧身上可以看出,諾獎甚至往往只是獲獎科學家眾多成果中比較淺顯的那個成果,而不最前沿高階的那個。

    這反應科學的基礎:科學是需要被人的五官和意識知覺系統所接受才能稱為科學。但是真理則不需要,因為真理就在那裡,從不以人類的認知和意志為轉移,放之宇宙而皆準。

    但是人類似乎有造神的偏好,有許多人就把科學當做了神,這其實是人們把自己表象的知覺系統神化了。喜歡蘇格拉底那句話:人類的聰明是因為人類還知道自己無知。探索真理,離不開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敬畏,從來沒有人擁有對未知理論生殺予奪的尚方寶劍。

    普波爾的可證偽性事實上已經徹底否定了科學的真理性,它只是探索真理的工具。

    科學只是一定條件下的規律,甚至只是規律的人類邏輯和語言表達,當然不是真理。

    在真理面前,科學是悲哀的,但更加悲哀的是中國基礎科學家,因為他們習慣用寫八股文的格式來搞科學,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朱清時受到了批判,饒毅才被科普作家嘲笑。

  • 2 # 千秋無痕vip

    他們得獎的成果都可能是十幾二十幾年前的理論了?從這方面看,你覺得能不能代表最新的科學發現?而且什麼是技術,他們做的很多都是基礎理論研究,轉化成技術要用的時間可能是100年都不止,不如這次的引力波,誰知道能轉化為什麼技術,反正現在是看不到能轉化為技術的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炒股模式是什麼?看重邏輯,情緒還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