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些歷史要讀

    因為,土耳其和俄羅斯是數百年的世仇!這一切還得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一場戰爭。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在蘇丹默罕默德二世的帶領下,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享國千年的東正教中心-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然而,東羅馬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卻在城破前,逃往羅馬天主教廷尋求庇護。

    19年後,在教皇的力主下,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此之後,莫斯科公國以及後來的俄羅斯,便成為了東正教的中心,成為了東羅馬帝國復仇意志的繼承者。

    在往後的數百年間,俄國與土耳其爆發了多起戰爭。

    1569年,奧斯曼土耳其與俄羅斯帝國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衝突,奧斯曼帝國派出2萬名土耳其士兵和5萬韃靼人圍攻阿斯特拉罕,但多次被俄軍打退。

    1676年,第一次俄土戰爭爆發,這是沙俄羅曼諾夫王朝與奧斯曼土耳其的首次大戰,目的是為爭奪第聶伯河下游。經過5年大戰,土耳其戰敗,雙方於1681年停戰簽約,土耳其從此承認沙俄對第聶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

    再往後,又爆發了第二、三、四次俄土戰爭,而且結局大部分都是土耳其戰敗。

    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最終導致沙俄疆域延伸至西亞腹地,而土耳其卻走向沒落。

    這就是俄土的數百年恩怨情仇!

  • 2 # 遠方風林

    北約目前29個成員國,除了土耳其,其他清一色基督教國家,土耳其則是典型的伊斯蘭教國家,這使得土耳其在北約內部顯得很扎眼,當然,也一直不被待見,申請入歐盟幾十年也沒什麼著落,自從埃爾多安執政十多年以來,土耳其就漸漸和北約、歐盟離心離德了。

    此時,美國已經開始透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進行經濟扶持、政治控制,在共同對抗蘇聯的意志之下,北約被建立了起來,而出於在地中海-黑海圍堵蘇聯的需要,土耳其被英美迅速抓在了手裡,美國向土耳其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軍事援助,加上利用土耳其和蘇聯的矛盾,因勢利導,把土耳其拉進了北約。

    對於土耳其加入北約,蘇聯倒是非常不舒服,但也沒辦法,畢竟那時雙方已經走到了對立面,土耳其傍到北約大腿,更加不會理睬蘇聯。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上跨越200多年的十次俄土戰爭,黑海從奧斯曼帝國的內海一步步成了靠海,黑海北岸和東北岸大片領土被俄羅斯奪去。在奧斯曼帝國飽受各國列強欺凌的數百年歲月裡,俄羅斯是壓迫它最厲害的,有這段歷史的恩怨,土耳其當年也會主動加入北約陣營。

    當然,從脫亞入歐的衝動來說,土耳其有著一小塊歐洲領土,一直堅持自己也是歐洲國家,這樣它心理上更親近英美法代表的北約。

  • 3 # 野望史今

    當年的土耳其和俄羅斯是世仇,雙方打了12次俄土戰爭,土耳其不可能加入披著蘇聯大衣的俄羅斯主導下的華約的。

    至於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恩怨,簡而言之是有宗教和地緣的矛盾。

    一、宗教矛盾。眾所周知,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國家,而俄羅斯是東正教國家。東正教國家拜占庭帝國,原名為公元395年從羅馬帝國分裂出去的東羅馬帝國,後稱為拜占庭帝國(即第二羅馬,以區分古羅馬帝國),首都即為君士坦丁堡,是東正教的聖城。在1453年,現代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林,滅亡了拜占庭帝國。

    由於俄羅斯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11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俄羅斯皇室流淌著拜占庭帝國的血脈,自此以第三羅馬自居,也就理所當然的要為第二羅馬復仇,拿回東正教的聖地君士坦丁堡即現在的伊斯坦布林。

    第二,地緣問題。在大航海時代後,海權興起,海上交通線就成了重中之重,成為世界強國,就必須掌控重點地區的制海權。俄羅斯雖然在波羅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都有領海,但是這些領海都不是優良海域。

    波羅的海是個內海,出海口處於德國、丹麥、瑞典等國家的封鎖之中,一旦戰時,此路是不通的。

    俄羅斯的北冰洋地區,則大部分是冰凍區,只有一個摩爾曼斯克港是不凍港,但是年吞吐量少,而且俄羅斯艦隊一旦出港,就會被英國等封鎖。

    波羅的海和北冰洋的港口都是雞肋,至於太平洋的港口,那更是雞肋中的雞肋了,畢竟主要工業都在歐洲。俄羅斯剩下唯一選擇就是黑海的港口了,塞瓦斯托波爾港是不凍港,吞吐量大,足夠滿足俄羅斯進出口的需要,但是問題出在俄羅斯黑海的出海口的咽喉部位,就是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林市內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我們知道,遼寧艦航母的前身瓦良格號,在從烏克蘭運回中國時,土耳其好生刁難了一番,被要求繳納10億美元的保證金,花了幾年時間,才從烏克蘭送回中國。這要是俄羅斯正規軍艦從黑海出發,被土耳其一堵,就出不去了,可想而知伊斯坦博爾在土耳其手裡對俄羅斯來說是多噁心的事了。

    瓦良格號透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見這個海峽有多窄,很容易被土耳其封鎖。

    基於宗教和地緣,土耳其選擇了和歐美合作,加入北約組織,以對抗蘇聯組織下的華約,甚至允許美國在土耳其境內部署核武器,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

  • 4 # 灌木叢裡的蜈蚣

    冷戰時候站隊是一種生存方式,一是美帝開的價格高,二土耳其他還是有帝國夢的,希望憑藉戰爭獲得失去的領土。土在冷戰時期還是比較靈活的,蘇聯米格二十九叛逃,降落在土境內。土還是歸還了蘇聯飛機,當然叛逃人員沒有歸還。土是北約第二空軍還是很有野心的,雖然忘記了在技術變革期,常規部隊的數量不能決定戰爭勝負。

  • 5 # 天太2

    二戰後的土耳其加入北約與蘇聯對抗,可以說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說它有必然性是因為歷史上的奧斯曼帝國和沙皇俄國多次發生戰爭,有數不清的領土糾葛。雖然最終大多數以沙俄獲勝,但一有機會,作為奧斯曼帝國繼承人的土耳其,還是不失時機地趁機反攻倒算的。比如十月革命後,由於前蘇俄要退出帝國主義的戰爭,就不得不與德國簽定了佈列斯特和約。土耳其當時和德國是盟國,所以,列寧把俄國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佔領的大片土地讓給了土耳其。

    到了二戰後,蘇聯己經非常強大了,於是就對這些領土提出了要求,比如在亞拉拉特山附近,當地居住著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人的國旗上繪有亞拉拉特山,土耳其提出了抗議,說亞拉拉特山不屬於亞美尼亞。而亞美尼亞則說,土耳其無權在國徽上繪新月型圖案,因為月亮不屬於土耳其。不僅在亞美尼亞,就是在喬治亞,土耳其與蘇聯也有領土糾紛。

    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是喬治亞人,貝利亞也是喬治亞人,而且斯大林非常聽貝利亞的話。貝利亞經常提喬治亞失去的領土,這樣就把單獨掌握對外政策的斯大林說轉了。於是,前蘇聯就在1945年6月對土耳其的安納託利高原東部的卡爾斯,阿德利安和阿爾特曼三省提出了領土要求,向土耳其政府送了一份正式備忘錄。又在8月的波斯坦會議上重申了這一主張。

    但蘇聯沒料到的是,這一舉動,成功地把土耳其人嚇的跑進了美華人的懷裡。土耳其對北約並非真的很感興趣,尤其是要和英法這些以往的宿敵同窗共事,並非真的心甘情願。但,“明知不是伴,情急且相隨”。土耳其人接受了美華人的援助,並允許美華人在土耳其建立軍事基地。這是斯大林沒預料到的,也是美國的意外收穫。雖屬偶然,卻有其必然因素在裡邊。從此,北約多了一張圍堵前蘇聯的好牌。斯大林死後,蘇聯雖然撤回了對土耳其的領土要求照會,但木已成舟,想完全回到進去已不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鋁箔容器可以做脆皮五花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