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洋網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進補必不可少。秋季適當進補不僅可以抵禦寒氣侵襲,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調養身體。

    食補單品1. 板栗——益氣健脾

    板栗性溫味甘,富含碳水化合物、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在給人體補充熱能的同時,具有益氣健脾、厚補胃腸、補腎健體的功效。但是板栗吃多了容易脹肚,每天吃六七粒就足夠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達到很好的滋補效果。

    2. 山藥——補虛佳品

    山藥,又名淮山,性平味甘,補而不燥,可以健脾益胃、補肺益氣、養陰止咳,素來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經常食用山藥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手腳發涼、氣短氣虛。另外,山藥低脂低熱,富含粗纖維,所以無需擔心因攝入過多而致脂肪堆積。

    3. 白蘿蔔——健胃消食

    民諺有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白蘿蔔性涼味甘辛,含水量高且味道清甜,是冬季補水食物之一。同時白蘿蔔含有澱粉酶、芥籽油、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等,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寬腸通氣的功效。冬季吃白蘿蔔還能緩解因進補吃肉太多而引發的上火症狀。

    4. 柿子——潤腸通便

    柿子的營養價值很高,維生素和糖分的含量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且富含碘和果膠,可以起到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大、潤腸通便的作用。但需注意,柿子忌空腹食、忌多食,忌吃生柿子,也不宜與螃蟹等高蛋白食物同食。

    紅棗枸杞烏雞湯

    紅棗、枸杞自古以來就是補血佳品,而烏雞可以滋陰益氣,一起煲湯能起到補血養顏、益精明目的作用。

    材料:烏骨雞,枸杞、紅棗若干,生薑、料酒、鹽少許。

    做法:1. 洗淨烏雞,去頭去爪去雞屁股,內臟掏空;洗淨紅棗和枸杞子,薑切片。

    2. 鍋里加水,放入烏雞,加入少許料酒一同加熱,水燒開後再煮3分鐘撈出。

    3. 將烏雞放入湯鍋中,加入足量水,加入料酒和薑片煲1個半小時,然後放入紅棗和枸杞,再煮20分鐘,出鍋前撒入適量鹽。

    薑母鴨

    薑母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既能氣血雙補,也有滋陰降火的功效,適合於秋冬季食用。

    材料:鴨、姜、生抽、老抽

    做法:1. 將鴨肉洗淨後斬塊,鍋中放水煮開後放入鴨肉,焯水後撈出,瀝乾水分。

    2. 老薑去皮洗淨切成片。鍋中放入食用油,中火燒至6成熱時放入薑片,小火煸香薑片。

    3. 薑片煸至微微發黃時將鴨肉倒入,小火煸出鴨油。

    4. 加入適量的生抽和老抽翻炒均勻。

    5. 加入足量開水,要沒過鴨肉,再放一小把冰糖小火燜50~90分鐘左右(越老的鴨子燜的時間越長)。

    6. 最後大火收汁,留點湯汁會更香。

    山藥炒木耳

    黑木耳的含鐵量高,是良好的滋補食品,而山藥有健脾、補肺、固腎的功效,兩者搭配,好吃又營養。

    材料:山藥、黑木耳、彩椒、枸杞、大蒜、食鹽

    做法:1. 山藥洗淨,削去外皮,用水沖洗後切成片(削皮時如有氧化變色,切片後放入加了白醋的水中浸泡可防止變色)。幹木耳泡發後洗淨撕成小朵,彩椒洗淨切塊,枸杞子用水浸泡一會。

    2. 鍋燒熱倒入少許油,下蒜片爆香後,倒入山藥片翻炒。因山藥中澱粉較多,還有黏液,所以翻炒時容易沾鍋,可倒入少許清水,翻炒兩分鐘。

    3. 倒入木耳和枸杞,翻炒兩分鐘,如有需要再加入一點清水。

    4. 山藥木耳炒熟關火,倒入切好的彩椒片,調入鹽,繼續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國慶加中秋長假,你們會選擇出門旅遊還是選擇宅在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