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M宋先生

    一切無法商用的技術都是耍流氓,無論這個技術有多高階。

    實用主義的華人民

    對於航天領域而言,中國遠遠談不上彎道超車,但卻是最實用主義的一個國家。美國的太空梭還在燒錢的時候,中國的火箭已經開始賺錢了。

    如今回過頭來看,錢老真的是救了中國航天。美華人上世紀70年代開始搞太空梭,砸了1000億美元進去,最終得到的重大結果就是總計飛行135次,1986年挑戰者號發射升空時燃料箱爆炸,2003年哥倫比亞號在返回途中解體,平均每次發射耗費7億美元,最終美國政府不得不在2011年停止了太空梭的使用,實在是太燒錢了。

    反觀中國的長征火箭,雖然技術上落後於美國,但是便宜啊,發射一次只要6000萬美元左右,而且型號眾多,有多種套餐供使用者選擇,價效比極高。如今美國的Space X,可回收的獵鷹火箭,發射一次成本在5200萬美元,但是還有1500萬美元的材料費和20萬美元的回收費用,價格依舊比長征火箭高。

    耗不起的硬實力

    航天競賽從來都是從政治方向出發的。如今說起美蘇航天競賽,往小了講是兩個神仙火箭專家在打架:蘇聯的科羅廖夫,美國的馮·布勞恩,前者是斯大林打倒的政治犯,後者是美國從德國引渡回來的俘虜。但是從結果來看: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位女性航天員,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個空間站、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個火星探測器;而美國只做了一件事:第一次登月。同時參考社會環境和蘇聯沒能登月是因為科羅廖夫去世的原因,我們可以認為蘇聯的航天技術是高於美國的。

    但是為什麼美國贏了?這才是我們講的關鍵。太空競賽的核心是燒錢,它不像是戰爭,打贏了至少還有資源、賠款等等利益可以獲得。當時美國跟蘇聯進行太空競賽,核心就是希望藉此拖垮蘇聯的經濟。美國在太空競賽時期砸了300億美元,按照通脹約等於現在的5000億美元。但是美國有市場,有工業基礎和經濟基礎,有歐美日同盟,再加上還有咱們反水蘇聯,最終的結局就是蘇聯“被”解體。

    如今的美國,每年在航天上的投入是200億美元,中國平均每年的投入是20多億人民幣......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還有人才儲備、科技儲備等等,我們還是落後於美國,這個是要正視的問題。所以航天上穩步發展,不要期望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彎道超車,這是不理智的行為。

    其實2011年螢火一號就是第一次嘗試,奈何俄羅斯的火箭不爭氣,射偏了。而這次以新曝光的火星計劃,我覺得主要還是以科研為主,實現繞、落、尋三步曲。畢竟我們國家雖然空間站技術不錯,但是在航天綜合能力方面的確落後於歐美國家,連印度都已經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了,可想而知。一邊依靠火箭賺錢,一邊發展航天技術,何樂而不為呢?

  • 2 # 太空精釀

    並不能。

    中國只是在補拖欠了幾十年的舊賬:航天領域內火星深空探測的巨大短板。

    中國自從1992年起開始全力攻克載人航天,終於成為了繼美蘇之後打破載人航天技術的第三個國家。美蘇兩國在60-70年代就獲得了成熟的載人飛船、貨運飛船、載人空間站、載人火箭、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等多方面積累,直到21世紀後,中國才成為第三個,直到今天這三家的格局也沒有改變,可見中國航天已經是個強者。

    但是在航天的另一個方面,深空探測,中國依然是個弱者,火星探測尤其弱。

    蘇聯和美國在1960年前後就開始了火星探測,雖然火星探測難度很大,但兩國堅持不懈努力,美國後來居上成為執牛耳者,早在1975年美國的兩個維京海盜號著陸器就出發前往火星,隨後在那裡軟著陸並利用核電池工作了多年才退役。維京任務就是典型的火星軌道器和著陸器結合的任務。

    再到後來,俄羅斯加入探測、歐空局加入火星探測、日本加入探測,甚至印度都加入了探測。

    尤其是印度探測器曼加里安號,成本極低,僅為美國同類探測器的十分之一預算。利用自己的火箭和製造的探測器,印度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第一:人類史上唯一首次探測火星就大獲成功的國家。從2013年發射後一直工作到了今天,簡直是個奇蹟。

    目前,還有越來越多國家有火星探測計劃在進展中,甚至阿聯酋都在砸錢努力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代表。

    中國在2011年曾經與俄羅斯一起探測火星,藉助俄羅斯火箭發射了螢火一號,但最後不幸火箭故障,任務失敗,但隨後數年內,並沒有重啟的動作。

    而與此同時,美國的ODYSSEY號、勇氣號、機遇號、MAVEN、火星軌道偵察器、好奇號、鳳凰號、洞察號等一系列軌道器/著陸器/火星車在火星探測中風光無限,幾乎壟斷了人類對火星的全部認知。歐洲的火星快車和ExoMars也新聞頻出,例如火星地下水湖的發現。日本也進行了超高難度的月球借力探測,不過遺憾最後失敗。而印度,則讓人大吃一驚。

    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目前的進展並不算快,只能算是補交作業。甚至由於欠下的作業太多,這次任務要一次性完成很多工,繞落巡火星,這是個極難的作業。

    不過,我們普通人只能希望一切順利,尤其是探測器需要的長征五號火箭快點恢復過來。否則火星探測每26個月才一次機會,錯過2020年就要等到2022年底才能發射了。

    一切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有望成為新冠肺炎治療的藥物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