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極生不求全

    金錢多少是客觀存在。

    不婚不育是主觀選擇。

    題主的問題就是客觀的金錢對主觀婚育能起多大的作用。

    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婚育不僅需要情感維繫,更需要金錢維持。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全是雞毛蒜皮、吃喝拉撒、迎來送往的瑣事,無一不需孔方兄。往往情感在吵吵鬧鬧中淡化、性格在斤斤計較中顯露、脾氣在委屈憋悶中暴發。最終不懷好氣地提出一個千古沒有答案的問題:

    我為什麼結婚?我為什麼生子?

    難道結婚真是愛情的墳墓?

    如果有答案那隻能是金錢惹的禍。

    題主另一個問題就是多少錢夠我養老的。實質上養老需要錢,但光有錢是絕對不夠的。

    我一直堅持養老分階段的說法。從大的方面分兩個階段:

    一是主動養老階段。生話能自理,可遊山能玩水,有心情有體力,內容自主、時間自由,大致在70歲以內。退體後就10年時間,100萬足夠。稱之為休閒式養老。

    二是被動養老階段。自理能力減弱,心情心志心趣下降,懶動懶說懶思,處於圈養狀態,大致70到80年10年時間,150萬足矣。稱之為居家式養老。

    可見錢不是太大問題,親人陪護、情感陪伴卻至關重要。第一階段可自我找樂、自發宣洩。第二階段可是最難熬的,需過病痛關、寂寞關、孤獨關、懼死關、善後關……關關扣人心、傷腦筋。

    還是奉勸,未雨綢繆,結婚生子,過一個正常生活。

    當然了,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只能有一次。結婚生子體會不到孤身一人的自由和灑脫,不婚不育也體會不到含怡弄孫的樂趣和期盼。二者不可兼得。

    那就只有隨心所欲、名取所需、各得其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讓學習懶散的孩子靜下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