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9218817102

    哈佛教授:太忙或太窮,都會讓人變傻?!

    特別忙和特別窮的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會過多將注意力花在追逐稀缺資源上,從而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所以長期保持忙碌的狀態人會變傻嗎?

    特別忙和特別窮的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會過多將注意力花在追逐稀缺資源上,從而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該研究的主導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Sendhil Mullainathan,主要合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Eldar Shafir。

    這個研究源於Mullainathan對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歲從印度移民美國,哈佛畢業後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經濟學,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後被返聘為哈佛終身教授。

    而立之年就幾乎擁有一切的他,覺得自己唯一缺少的就是時間。腦袋裡永遠有各種計劃,總想把自己分身去搞定所有事情,結果卻常常陷入承諾無法兌現的泥潭。

    發現這一問題後,Mullainathan便把手頭正在做的國際扶貧研究和自己的問題聯絡起來。最終,他竟發現自己面臨的問題和窮人的焦慮驚人地類似。

    窮人們缺少金錢,而他缺少時間。兩者內在的一致性在於,即便給窮人一筆錢,給忙得焦頭爛額的人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

    在資源(錢、時間、有效資訊)長期匱乏的狀態下,對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於讓他們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從而造成心理上的焦慮和資源管理的困難。

    也就是說,當你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

    研究進一步解釋,長期的資源稀缺會造成“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Mullainathan稱之為“頻寬(bandwidth)”。

    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最終沒有任何“頻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等事;一個過度忙碌的人,為了趕任務截止期限,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而沒有“頻寬”去思考更長遠的發展。

    對於他們來說,即便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態,也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該研究對社會階層理論和國家政策、技術發展模式乃至個人時間管理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啟示。以下試舉幾例——

    例一:美國共和黨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民主黨認為,貧窮的根源是社會的不平等,國家應透過資源再分配來支援窮人。

    Mullainathan卻證明兩黨都錯了。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這種狀況如不改變,再努力也是白費;而如果僅是簡單地分錢給窮人,窮人的“稀缺頭腦模式”也會導致他們無法利用好這些福利以脫貧。

    所以一個合理的社會流動方式應當是,建立最基本的社會安全體系,同時保有社會競爭上升通道,資源入口向全社會開放,使得個人能保持正常思維,有尊嚴地奮鬥。

    例二:時間不夠怎麼辦?傳統時間管理原則是利用零散時間,並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而Mullainathan研究發現,任務完成不了的原因不是時間不夠,而是處理問題時的心力不夠。利用零散時間和多工處理的解決方式,反而會因分心而加強焦慮,導致更加無法專心處理主要任務,加劇拖延。

    解決此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減少多工干擾,求助外界幫助,分割問題,從而淡化處理問題時的焦慮。

    例三:我們每天都處於資訊過載中,很多人都被社交網路中的資訊轟炸得心煩意亂,所以一些人開始用“戒網”的方式來擺脫資訊過載。

    事實上這不是資訊過載,而恰恰是“有效資訊”匱乏的惡果。這一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便是建立輔助性資訊篩選機制,幫助自己挑選重要資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可以能替代sunrise calendar的app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