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潤楊的紅樓筆記

    劉姥姥誇獎惜春了,同樣也誇獎黛玉了,只不過誇獎的角度不一樣。

    劉姥姥誇獎惜春是神仙託生的。她打量了林黛玉,雖然沒再誇黛玉是神仙託生的,但是劉姥姥從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角度誇獎了黛玉。她並沒有一句話不說,不理睬林黛玉。

    劉姥姥只有在蘅蕪苑一句話沒說,也沒打量薛寶釵。

    劉姥姥如何誇獎惜春和黛玉的?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請劉姥姥遊覽大觀園,賈母問劉姥姥:這裡好不好?

    劉姥姥唸佛說道:“我們鄉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來買畫兒貼……誰知今兒進這園裡一瞧,竟比畫兒還強十倍!”她還進一步說,希望有一張大觀園的畫,她要帶回家去,在父老鄉親面前顯擺顯擺。

    賈母聽說,指著惜春笑道:“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他就會畫。等明兒叫他畫一張,如何?”劉姥姥聽了,喜的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兒,還有這個能幹,別是個神仙託生的吧!”賈母眾人都笑了。

    劉姥姥誇獎惜春年紀小,本領大,有繪畫的特長,而且模樣好,所以誇獎惜春“別是個神仙託生的吧!”

    劉姥姥來到龍吟細細的瀟湘館,她見這裡書籍太多了,就猜想是公子哥兒的書房。在劉姥姥的認知裡,只有男孩子才學富五車,才能讀書後,齊家治國平天下。女孩子只要會繡花,識字,有管家能力,能操持井臼之事就可以了。

    惜春會畫畫那已經不得了了,驚為天人。如今來到瀟湘館,一股書卷氣撲面而來。她便猜測這是公子哥兒的書房。沒想到,賈母說這是她外孫女的屋子。

    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

    她沒想到黛玉這樣一個嬌滴滴的小姐竟然讀了這麼多書。而且生得這麼好看,也像神仙託生的。可是這個詞彙已經給了惜春,劉姥姥笑道:“這哪裡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呢!”

    古代人重男輕女,女子怎麼好都不如男子。劉姥姥誇獎黛玉的瀟湘館比上等書房還好,就是誇獎黛玉比上等家庭的男孩子還優秀。與第一回作者說得的“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遙相輝映。劉姥姥誇獎黛玉腹有詩書氣自華;胸中韜略,見識行止勝過鬚眉男兒。

    劉姥姥沒有打量薛寶釵,也沒有誇獎薛寶釵

    劉姥姥與大家來到薛寶釵的蘅蕪苑一言未發,也沒有主動去打量薛寶釵,更沒有誇獎薛寶釵。她彷彿不存在了,都是賈母在唱主角。賈母先批評寶釵不像話,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吃,決定給寶釵幾樣東西。

    劉姥姥從進大觀園開始,一直不停地念佛,不停地誇這個,誇那個。她一路妙語連珠,令大家心滿意足。

    唯獨在蘅蕪苑,劉姥姥一句話不說。暗喻了什麼?

    原因一,劉姥姥實在找不到誇獎寶釵的詞彙了,哪怕是違心的話,都說不出來了。

    原因二,暗喻寶釵不是神仙託生的。蘅蕪苑暗喻一座荒山,裡面衰草遍地。我以前的文章和問答都寫過,寶釵的前世是山鬼。她不是神仙託生的,而是山鬼託生的。

  • 2 # 西山雨木

    劉姥姥是個淳樸的老人,打秋風得到賈府資助—主要是王熙鳳的資助,已經是感激涕零。

    因為知恩圖報劉姥姥二進賈府表示感謝,卻又再續機緣,受到賈母接見並被招待進了大觀園做客,開了這輩子最大的一回眼,也見到了各位“神仙似”的公府夫人和小姐們。於是就有了劉姥姥誇惜春之語。

    首先,誇獎惜春事出有因。

    初見惜春,因為劉姥姥誇園子比畫還“強十倍”,賈母便說惜春會畫畫,順口一句“明兒叫她畫一張”,劉姥姥

    聽了喜得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罷!”

    後文沒表這幅畫給沒給劉姥姥,估計大機率是沒有的,因為後文惜春還抱怨過這個任務的艱鉅,而且賈母還催促過 ,但終究是沒了下文。

    回到劉姥姥這裡,因為賈母讓惜春這個公府小姐給自己畫畫,那於情於理總要表示一下感謝,誇獎惜春長得好才情高是情理之中。

    沒誇黛玉的人,但是誇了屋子,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讚美。

    然後到了瀟湘館,

    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裡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賈母第一站就帶著客人到了黛玉的瀟湘館,說明黛玉既是她心尖上的寶貝,也是她可堪向外人誇耀的驕傲。

    劉姥姥前面剛剛已經把“神仙”這樣的溢美之詞給了惜春,再見了風華絕代的黛玉,如果再給出一樣的說辭,那就不是貌似粗鄙,實則通透靈活的劉姥姥了。

    她看到了書架上滿滿的書,想必心中是有震撼的,年畫她至少見過,而這麼多書確實距離她的生活有點遠,“上等的書房”恐怕已經是她能想到的最極致的讚美之詞了。

    那麼是不是因為黛玉露出了鄙夷之意讓劉姥姥感知到了,故而劉姥姥才吝於誇獎呢?

    個人認為,不太可能。

    黛玉此時的確看不起出身鄉野的村婦劉姥姥。並且後來和姐妹們調笑時還不太厚道的給劉姥姥取了個“母蝗蟲”的外號。

    但那是在小範圍,只有眾姐妹和寶玉的輕鬆場合。如果在有賈母等長輩在場,即使心中有一萬個鄙夷不屑,不光黛玉,所有在場的夫人小姐也不會表露出來,尤其是還讓劉姥姥這個客人看出來。

    劉姥姥在被當做“女篾片”取樂哄賈母開心之後,看著鳳姐和李紈吃飯時,感慨道“別的罷了,我只愛你們家這行事。怪道說‘禮出大家’

    有人說這是反諷,我倒不這麼認為,如果劉姥姥真的反感被取笑,前面就不會那麼積極的配合,還超水平發揮了。況且她此次前來本就是來報恩的,如果玻璃心,她大可推辭,不過那樣就不是能前面能捨下面子去求王熙鳳的劉姥姥了。

    所以這句應該是真心話。劉姥姥心地善良,看到的都是別人對自己的好。

    另外,賈母曾驕傲的對甄家僕婦誇過寶玉“見人禮數竟比大人行出來的不錯”,可以“與大人爭光”的。相信其餘的三春也是如此,更不用說親自帶大的黛玉了。可見在外人面前,從寶玉算起,這些姐妹們都絕對恪守著大家禮儀,不會行差踏錯授人以柄。

    那麼是不是劉姥姥看到黛玉身子不好認為她福薄所以不肯給予誇獎呢?

    黛玉身子不好,從會吃飯就會吃藥,這是事實。

    劉姥姥是個積古的老人,看出黛玉身體弱也很有可能,但是是不是因此就得出黛玉福薄的結論呢?

    確實,老人家會從身體壯不壯的角度來評價一個女孩是否有福氣,但是,即使劉姥姥已經認真打量過黛玉,也看出黛玉身子單弱,但是對於“老壽星”賈母的外孫女兒,看樣子也好歹是個千金小姐的林黛玉,初初見面心裡就認定對方福薄,不肯誇獎,多少有些牽強。

    先說了,此次劉姥姥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來的,對賈府眾人,她是尊重的。雖然她也算是見多識廣,但也僅限於她生活的階層,對於生活跟她有厚厚次元壁的公府小姐們,她應該沒有評頭品足的動機的。

    如果說劉姥姥跟已經比較熟絡的人倒有可能會說的多一些,比如王熙鳳問她巧姐不太舒服,她就會很積極建議,當然也是王熙鳳認真的求教她才說 ,否則她可不敢議論這些“貴人們”的是非。

    總之,劉姥姥是一個淳樸善良的老人,她在大觀園說過的話大部分都來自於內心和當時的情景下的自然反應,如果非要每句都琢磨出深意來,是不是就太累了?

  • 3 # 江畔明月

    劉姥姥雖然是鄉下人,但她人生閱歷極其豐富,一雙老眼看盡世上人情冷暖,一個人心地如何,待人如何,她一看便知。

    惜春雖然貌似高冷,但是依然難脫稚氣,內心有正義感,眼裡容不得沙子,她的丫鬟闖了禍,他不念舊情直接攆出去。她痛恨家族烏煙瘴氣,以致於青春年少遁入空門。

    不管怎樣,她脫不開富家小姐的定位,對付這樣的女孩子,劉姥姥顯然是胸有成竹、遊刃有餘。

    林黛玉這樣的,不能說她完全沒有同情心、沒有正義感,她只是沒有心思去關注那些。她不願意理會俗世中的這些事情,她給人的映像是“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的古典畫面。

    用最普遍的說法:“林黛玉不食人間煙火”。

    她的一生只活在情感裡面,情感就是一切。心思極細膩、極敏感。一個眼神能哭出來,一句安慰又能破涕為笑。

    劉姥姥一眼看去,對林黛玉這樣的女子她不敢造次,因為這種人她見得太少了,既不像普通富家千金那樣,或者落落大方、彬彬有禮,或者飛揚跋扈、冷豔傲慢,又不像農家小妹那樣,或害羞、或端莊、或狂野,而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弱不禁風,卻又拒人千里之態。

    劉姥姥沒見過這樣的女子,與其說錯話,不如不招惹。所以劉姥姥對林黛玉那是一句話都不說,也是一種民間的大智慧了。

  • 4 # 薇薇polly愛紅樓

    在小說《紅樓夢》中,劉姥姥是讀者公認的、極具人生智慧的一個人物。

    同時在劉姥姥的身上,還能看到底層人物的善良以及懂得感恩。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是來打秋風的。

    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抱著的絕對不是繼續打秋風的目的。劉姥姥帶著新鮮的瓜菜走進榮國府時,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用一顆樸實之心,向榮國府眾人表達感謝之意。

    如果不是賈母想找一個積古的老人說話,劉姥姥送完了瓜菜就會趕回家去。

    所以那個時候的劉姥姥,言談舉止不再扭捏,而是透露著大方與舒展。

    劉姥姥待人接物的周到與圓融,以及她的人生智慧都在劉姥姥進大觀園中盡顯。

    劉姥姥明著誇獎了賈惜春,也內涵地誇獎了林黛玉,劉姥姥沒說一句話的,另有其人……

    一.劉姥姥夸人要抓重點

    當賈母帶著劉姥姥走進了大觀園,大觀園中住的姑娘、少爺劉姥姥可全不認識。

    這時的劉姥姥應該怎麼辦?

    由賈母帶節奏,順著賈母的話往下說,就絕不會出任何紕漏。

    劉姥姥誇獎賈惜春的話,同關聯的人物和說話的場合都密不可分。

    當時的賈母一行人,帶著劉姥姥走到了沁芳亭。有了如下的對話:

    ……誰知我今兒進這園一瞧,竟比那畫兒還強十倍。怎麼得有人也照著這個園子畫一張,我帶了家去,給他們見見,死了也得好處。”賈母聽說,便指著惜春笑道:“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他就會畫。等明兒叫他畫一張如何?”劉姥姥聽了,喜的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罷。”

    ①當賈母問到劉姥姥對大觀園的感覺時,劉姥姥覺得大觀園風景如畫,這一定是真實的感受,不存在任何虛偽奉承之詞。

    她想要一張大觀園的圖畫,則更多的只是表達對大觀園景色的讚美。

    如果賈母不接著這個話茬,那這件事情就算徹底翻篇。

    以劉姥姥的地位,絕對不敢真的向賈母要這幅畫。

    ②而當時的賈母卻指著惜春,命惜春為劉姥姥畫一張大觀園的園子圖。

    賈母這樣的言語,會讓劉姥姥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那時的劉姥姥,自然會把目光集中到惜春身上。

    劉姥姥是一個真正的鄉下村婦,那樣的生活狀態,造成了她幾乎沒有受教育的可能。

    一個能讀書寫字的成年男子,在劉姥姥的眼裡,就已經是一個有學問、有能耐的人。

    當賈母說賈惜春會畫畫時,劉姥姥覺得賈惜春能幹有、才華也是必然的。

    其他的狀況,劉姥姥一無所知。

    那麼這時候的劉姥姥,該怎麼夸人?

    惜春年幼,這就是重點!

    對於一個小姑娘,誇獎她漂亮,無論是在她本人,還有她的長輩面,前都是一件討好的事情。

    所以就有了那句:別是神仙託生的吧。

    當劉姥姥遇到林黛玉時,關聯的人物和說話的場合與賈惜春截然不同,所以劉姥姥自然要改變說話的方式……

    二.劉姥姥內涵地誇獎了林黛玉,並不是沒說話

    賈母一行人,帶著劉姥姥進了林黛玉住的瀟湘館,而且還在瀟湘館小坐。

    當人物場合都變換時,劉姥姥自然也得轉換說話方式。

    在瀟湘館中,劉姥姥會看見:

    林黛玉親自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茶來奉與賈母。王夫人道:“我們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聽說,便命丫頭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張椅子挪到下首,請王夫人坐了。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①在世家小姐的房裡,誰主動去為長輩奉茶,誰自然就是這個房裡的主人,這樣一個規矩,人情練達的劉姥姥一定能明白。

    也就是說在林黛玉為賈母奉茶的時候,劉姥姥便已經能夠明確,她就是瀟湘館的主人。

    ②在林黛玉為長輩奉茶的過程中,賈母同劉姥姥並沒有任何交流。

    此時劉姥姥如果想要維持一種和諧的狀態,就必然要主動打破僵局。

    那麼劉姥姥應該說什麼?

    誇獎黛玉是最好的方法。

    而劉姥姥誇黛玉什麼,就需要仔細掂量一番。

    誇黛玉長得漂亮嗎?

    恐怕並不合適,黛玉已經是個大姑娘,劉姥姥如果誇她長得漂亮,很難在討好她的同時討好賈母。

    而且劉姥姥的腹中沒有墨水,她很難找到幾個優雅地夸人美貌的詞語。

    所以這個角度去夸人,她只能放棄。

    賈母主動向劉姥姥展現什麼,劉姥姥就去誇什麼,就是一個最佳的角度。

    從一開始,賈母就主動向劉姥姥展示惜春會畫畫。這說明了賈母著重向劉姥姥展示的,的就是榮國府的文化氣息。

    那麼誇獎榮國府的文化氣息,就是劉姥姥張口的最佳角度。

    所以劉姥姥在明明早就看出林黛玉是瀟湘館主人的情況下,還故意說出了那句:

    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

    果然這句話很讓賈母滿意,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

    然後劉姥姥打量了一番黛玉,說出了以下的話:

    “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④劉姥姥就是一個普通的村婦,她能見過真正的上等書房嗎?

    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

    大觀園,一定是劉姥姥親眼見過的頂級豪宅;

    瀟湘館,一定是劉姥姥親眼見過的最華美的書房。

    誇獎人,就一定要誇獎到對方心裡去。

    林黛玉最特別的,就是她身上獨特的書香氣質。這一點劉姥姥看得準、抓得精。

    其實林黛玉是誰,在劉姥姥的眼裡根本不重要。

    劉姥姥誇獎黛玉的屋子像書房,就間地接誇獎了榮國府是書香門第。

    一定能誇到賈母的心裡去!

    無論是劉姥姥自己察言觀色,還是王熙鳳、鴛鴦對她的暗中提點,都能讓劉姥姥明白,在大觀園中,只要她把賈母伺候好,就足夠了。

    所以劉姥姥會時時刻刻,看賈母的眼色行事。賈母向劉姥姥介紹賈惜春,劉姥姥就誇惜春像神仙託生的;

    賈母笑指著林黛玉,劉姥姥就誇黛玉的屋子像上等的書房。

    一切不過是劉姥姥對人情和心理,精準揣摩和應對罷了。

    讓劉姥姥沒說一句話的,並不是林黛玉,而是薛寶釵。

    當賈母一行人帶著劉姥姥走進蘅蕪苑時,薛寶釵那如雪洞一般的屋子,讓賈母覺得忌諱,然後開始了宅鬥……

    那個時候的劉姥姥察言觀色,才沒敢發一言。

    如果硬是要說劉姥姥能看清楚榮國府姑娘們未來的悲劇命運,那真是太高估這個老太太了。

  • 5 # 南山橘暖讀書時

    劉姥姥誇林黛玉的方式更高明更巧妙,比誇惜春是“神仙託生”的更加能奉承的賈母歡心。她是透過誇林黛玉的房間佈置“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來讚美林黛玉出身高貴、知書達理。

    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象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劉姥姥只有對薛寶釵沒有半句評價,她在薛寶釵的屋子裡一言不發,沒有半點戲份。

    《紅樓夢》中劉姥姥是個非常精於人情世故的老人,她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討賈母歡心,而且都說到了點子上,也符合她的身份,而且馬屁都拍的非常自然,一點兒也沒有刻意的痕跡。

    她是《紅樓夢》中真正的公關大師,眼光毒辣,心思老道,如果對世事和人情沒有清晰透徹的認識,是根本不可能做到這麼好的。

    劉姥姥跟著賈母去逛大觀園她知道賈母要拿她尋開心,一路上是有說有笑,全程不惜出洋相喝醉酒也要討賈母哈哈大笑,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賈母帶著劉姥姥首先來的是黛玉的瀟湘館,一方面是瀟湘館離南門近,從賈母屋裡出來,進了院子就是。另一方面是賈母認為瀟湘館和林黛玉拿得出手,可以讓劉姥姥見識賈府的體面。

    瀟湘館是連貴婦元春都視作心頭好的院落,劉姥姥自然看做仙境一般。而出身高貴的大家閨秀林黛玉當然不會讓賈母失望,她的房間裡充滿了典雅的書卷氣息。

    劉姥姥一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就開始說話了:“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這不是劉姥姥真的認為是公子的書房,而是一種巧妙的恭維。因為林黛玉的房間裡除了筆墨紙硯和書之外,肯定還有很多精緻的女孩家東西。

    劉姥姥故意這麼說,是在奉承讚美林黛玉是知書達理、滿腹才華的大家閨秀,住的房子都像飽讀詩書的貴公子的書房。

    古代男尊女卑,女人再怎麼好也不能比得上男人的地位。而且更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輿論,只有大戶人家,詩禮之族的閨秀才有機會讀書識字明禮。一個古代女子有文化,有才學不僅代表個人修養好,更代表她的出身家世不同凡響。

    劉姥姥是見過一些世面的經年老嫗,她更深知在賈府內宅居住的都是姑娘小姐們,她在林黛玉的房間裡故意說這是公子的書房,就是在恭維林黛玉是個才女,是出身顯貴的大家閨秀。

    賈母一聽就樂了,覺得劉姥姥會說話,說到了她的心坎上。林黛玉這個出身高貴,有才華的外孫女也的確給她長臉,所以,賈母才笑呵呵的指黛玉說:“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

    劉姥姥聽了賈母的話,繼續神操作,她“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林黛玉的品貌就不用說了,連賈寶玉都認為“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她又是絳珠仙子下凡,真正神仙託生的仙氣飄飄的小仙女,美貌氣質都是一流的。

    在劉姥姥眼中,那肯定是神仙一般的姑娘,可是劉姥姥十分高明,她沒有直接誇林黛玉長得美氣質好,大概她也不太懂什麼是氣質,只是覺得高不可攀,十分尊貴。

    所以,她接著誇黛玉的房間佈置,從側面讚美黛玉的出身、品位和才學:“這那象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果然賈母又十分開心。

    劉姥姥後面誇惜春是神仙託生的,也是順著賈母的話再奉承。賈母說惜春會畫畫,可以畫出大觀園送給劉姥姥,劉姥姥一聽賈母這是在讚美自己的孫女有才華,又因為惜春年紀小,所以她才順著杆往上爬,也讚美惜春是個小天才:“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罷。”

    賈母還帶著劉姥姥去了探春的秋爽齋,劉姥姥也是和賈母有說有笑,還教訓了跑到探春床邊看蟲草紋繡的板兒一頓,十分熱鬧歡騰。

    就算後來醉臥在寶玉的床上,劉姥姥也給出了一個評價,她悄悄問襲人:“這是那個小姐的繡房,這樣精緻?我就象到了天宮裡的一樣。”劉姥姥眼光毒辣,一眼就看穿了寶玉廝混內帷,充滿女兒氣的本質,連臥房都不像爺們的屋子,而像是小姐的繡房。

    作者還接劉姥姥的話點出了寶玉也是神仙下凡的來歷,神瑛侍者在塵世的臥房也像天宮一樣精緻華美。

    劉姥姥唯獨在蘅蕪苑薛寶釵的屋子裡沒有半句評價,也沒說一句話。因為她親眼看到了賈母批評薛寶釵,她覺察出賈母不喜歡薛寶釵,所以為了討好賈母,乾脆保持沉默。

  • 6 # 書偶記

    誇惜春是神仙託生的,細看黛玉後卻一言不發,世故圓滑的劉姥姥,究竟發現了什麼?其實原因有兩個。

    劉姥姥與賈母,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可因為一次打秋風,讓劉姥姥走進了賈母的視線,賈母身份尊貴,年高好玩,素日裡都是一眾孫輩承歡膝下,正缺個同齡人嘮嗑嘮嗑;劉姥姥出身卑微,天性樂觀,能說會道,處事圓通,每一句話都正對賈母的胃口。

    第一次見面後,賈母便留下了劉姥姥,接下來幾天,府裡的太太奶奶姑娘們,迎來了最歡樂的時光。

    賈母要在大觀園玩幾日,次日,下面的孫媳婦趕緊張羅起來,大夥還在忙亂著,賈母早帶著劉姥姥進園子裡來了。邊玩邊笑走到沁芳亭,賈母就要坐著歇一會,期間問起劉姥姥:

    “我這院子好不好?”

    這話簡直就是廢話,要知道見過皇家氣派的賈元春,當年省親都直感嘆這園子太過奢華了,對於劉姥姥一個鄉下老嫗,那豈不是仙境的存在?

    劉姥姥一聽就趕緊唸佛啊,並說我們鄉下人到過年時都會買些畫回來掛,大夥的願望就是有朝一日進那畫裡的園子裡,誰知現在眼前的園子,比那畫上還要好看上十倍啊,如果有人能畫出這園子那就好了,我帶回去給鄉親們瞧瞧,他們見了這輩子也無憾啦。

    劉姥姥一席話,難免讓賈母又高興又心酸,當時惜春正好在一旁,便指著惜春道:

    “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他就會畫,等明兒叫他畫一張如何?”

    這劉姥姥一聽喜不自禁,趕緊跑到惜春旁,拉著她的手說道:

    “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罷?”

    劉姥姥這話當然不是胡亂恭維,在場的人惜春確實年紀最小,模樣那自然不用說,即使比不得黛釵之流,但那氣派足夠劉姥姥仰望了,這樣的小女孩竟然還會作畫,還要畫大觀園這等地方,誰聽到了不驚呼兩句?

    很顯然,劉姥姥誇讚惜春,一定程度也是在恭維賈母,這一點劉姥姥心裡有數。

    大夥坐了一會,便又動身,最近的一處便是林黛玉的瀟湘館。

    進入瀟湘館後,丫頭們不慌不忙招待客人,劉姥姥細細打量這屋子,筆墨紙硯累累疊疊,一般人看來,都會認為這就是個書房嘛,劉姥姥便說了一句:

    “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

    賈母一聽樂了,笑著指林黛玉,稱這可是我這外孫女的屋子呦。

    惜春與林黛玉,無論相貌氣質還是才情,那絕對是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的,要知道連薛蟠這樣的俗人,見到黛玉都只有一言不發酥倒的份,旁人見了林黛玉,誰不被她的相貌氣質傾倒?

    可是劉姥姥的表現卻很令人疑惑,書中是這麼寫的:

    劉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裡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書房還好。”

    劉姥姥細細地打量了一番林黛玉,最後的話竟然轉到屋子上來,相較於剛才對惜春的稱讚,這很容易讓人覺得,林黛玉難道不值得一句誇讚的話?

    可是吧,縱觀劉姥姥的行舉,我們都能輕易知道她的精明與老道,她處事圓滑,能屈能伸。怎麼面對賈母的外孫女,她卻避開了評價了呢?

    有人說,劉姥姥久經人事,看出了林黛玉的面相是薄命之相,所以誇不出口。

    這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了,因為《紅樓夢》就是一出悲劇,裡面的女兒沒幾個有好結局。林黛玉薄命不假,那惜春不也在薄命司裡待著嗎?劉姥姥既能面相,那也該面出惜春小小年紀淄衣乞食的結局來呀。又誇什麼神仙託生的呢?

    還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林黛玉譏諷劉姥姥是“老牛”和“蝗蟲”,讓劉姥姥敬而遠之。這說法就更可笑了,因為前後情節都搞不清楚。退一萬步說,以劉姥姥的為人,她早知此番前來就是要被當“篾片”取樂的,她的目的是求得這些貴族太太奶奶的一些施捨,而代價就是拋下面子取悅人家,各取所需,她清楚得很,又怎麼可能因為林黛玉一句話心有芥蒂?

    那麼,真正的原因應該是怎樣的呢?應是兩個原因:

    一,該誇黛玉的話已經用在惜春身上了

    林黛玉作為裙釵之冠,本就具“絕世姿容”,又出身書香門第,身上的氣質遠非武功世家出身的賈府三春可比。當初她一進府,眾人便被她超逸空靈的氣派所吸引。

    林黛玉的行止,連一眾貴族女眷都認為不俗,更何況是劉姥姥?所以劉姥姥在端詳林黛玉時,心裡想的應該是“這才是真正神仙託生的啊”,可是這話又怎麼能說出來?那不是打臉自己也得罪了惜春嗎?索性就不敢評價了。

    二,劉姥姥的誇獎對林黛玉的形象刻畫沒有意義

    林黛玉的前世,是絳珠仙子,這是真正的神仙託生。而渾身散發超逸氣質的她,不僅在賈寶玉這樣的人看來是美的,就連薛蟠這等渾人都不禁酥倒,由此可知林黛玉的美是雅俗共賞的。

    而劉姥姥這個層次的人,就算將林黛玉誇出天來,也基本不具備參考性,因為不如林黛玉的惜春,都被她誇成了“神仙託生的”。

    另一方面,以劉姥姥的見識,她也找不到更好的詞彙來稱讚林黛玉了。

    當然,薛蟠見到林黛玉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有酥倒,劉姥姥也非常有可能也是這樣的情況。

    正因此,在細細打量一番林黛玉後,劉姥姥由內心的驚歎慢慢反應過來,她只得又將話題轉到黛玉的房間上:

    “這哪裡像個小姐的書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可以說,這也是劉姥姥的另一種恭維了,畢竟在古代,一個飽讀詩書的姑娘比貌美的姑娘要少得多,而像林黛玉這種又有貌又有才的,幾乎是鳳毛麟角了。

    以上就是劉姥姥為何打量一番林黛玉後沉默的原因,一句話,就是林黛玉太過驚豔,讓劉姥姥都詞窮了。

  • 7 # 言者青青

    劉姥姥誇惜春;打量了黛玉一番,其實是說了一句話;只是到了薛寶釵蘅蕪苑一句話沒說。那麼,劉姥姥為什麼要誇讚惜春?劉姥姥到了瀟湘館說了一句什麼話呢?

    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是來兌現她的承諾的。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是借錢度年關的,王熙鳳受王夫人委託,接待了劉姥姥。並代表王夫人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劉姥姥感激不盡。當劉姥姥告辭時,承諾王熙鳳,等來年收成後,拿些農村土產品來感恩賈府。

    劉姥姥

    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又是王熙鳳接待了她。這次劉姥姥來,正巧賈母心情欠佳,王熙鳳請劉姥姥陪賈母說說話。劉姥姥性格開朗,說話幽默,逗得賈母非常開心。

    劉姥姥來到大觀園,四處張望,看得眼花繚亂,口中一個勁地讚美。劉姥姥不由自主說了句,這麼好的風景,如果有人照著這園子畫張畫,我帶回家,也顯擺顯擺,讓農村人也見識見識,即便死了也得好處!

    賈母聽了劉姥姥這麼說,立刻答應。她指著惜春對著劉姥姥介紹說,這就是我的小孫女,她會畫畫,等明兒叫她畫張給妳怎麼樣?劉姥姥聽了幾乎要蹦起高來,急忙來到惜春面前,拉著惜春左端詳右端詳,一個勁地誇讚好模樣,能幹!甚至說出“別是神仙託生的吧?”這番話,逗得在場的人呵呵大笑。

    劉姥姥之所以誇讚惜春,皆因惜春是賈母的小孫女。劉姥姥一聽惜春是賈母的孫女,就知道這兩人的血緣關係有多麼近了。本來這次劉姥姥來就是報答感恩賈府的,又遇到賈母有這麼一位年輕有才華的小孫女,她能不奉承嗎?這個時候不奉承什麼時候奉承?這說明劉姥姥很明白,不糊塗。

    劉姥姥知道在農村,女孩子每天干的就是家務活,針線活,或紡線織布。農村女孩子想畫些花鳥魚蟲,算是難能可貴的了,是巧女孩了。劉姥姥在這裡看到惜春這麼小的年紀就會畫這麼好的畫,從內心裡佩服。後來,惜春遵照賈母的話,給劉姥姥畫了一幅《大觀園行樂圖》送給了劉姥姥。

    賈母引領著劉姥姥來到了瀟湘館。劉姥姥邁進瀟湘館,看到屋子裡的設計,佈局,牆上的字畫,書櫃子裡的書,滿屋皆是,有書香門第之感。劉姥姥情不自禁說了句,“這必然是位哥兒的小書房了。”在她心目中,讀書的人應該是男人,“學而優則仕”嘛!

    劉姥姥在大觀園逗賈母開心

    賈母聽了劉姥姥說了這句話,止不住地笑了起來。她一邊笑一邊告訴劉姥姥,這房間是她外孫女黛玉的屋子。劉姥姥直接傻眼了。在農村女孩子屋裡沒有這麼多書的,書多的屋子都是男人的專用,男人們讀書是為了將來考進士、中狀元,走仕途之路。一個女孩子在屋子裡存放這麼多的書幹嘛?幹啥用?劉姥姥是無法理解的。

    劉姥姥認為一個女孩子沒必要讀這麼多的書。這也是劉姥姥為什麼不再誇讚黛玉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如黛玉不是賈母的外孫女,而是外孫子,劉姥姥肯定會誇“將來必定考中狀元”之類的奉承話了。劉姥姥真不懂一個女孩子讀書多,能獲得什麼好處?這也是導致劉姥姥戛然而止不再說話的主要原因之一。

    劉姥姥很懂事理,人際關係。當她聽說黛玉是賈母外孫女時,就再也不說那些讚美的話了,她知道黛玉畢竟是親戚,像她一樣,也是客人,沒必要讚美一個客人,她的主要目的是取悅賈母開心。

    劉姥姥言談舉止中,給人感覺她會面相。當賈母介紹黛玉時,劉姥姥來到黛玉面前打量了一番,從此再也沒說話。

    劉姥姥認為黛玉是“苦命相”。人長得雖然有“恬淡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嬌嫩之美,可是,劉姥姥卻認為,黛玉的長相併不是好長相,而是一種“苦命相”。

    劉姥姥的這個看法是有根據的。她認為女人要身心健康,只有這樣才能旺夫興家。可是,黛玉給劉姥姥感覺身體弱不禁風,滿臉苦相,命也不會長久。這給劉姥姥心中似堵上了一塊磚,沒法讚美了,怎麼端詳也看不出黛玉美在哪裡了。這也是劉姥姥為什麼再也不說一句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劉姥姥聽賈母說,這屋子就是外孫女的繡房時,劉姥姥更找不到讚美黛玉的話了,只能朝著賈母裝傻笑點點頭示意,卻再也一言不發了。

    劉姥姥和王熙鳳在一起

    綜上所述,劉姥姥是個聰明人,頭腦很靈活的人。該誇時一定誇,例如誇讚賈母的孫女惜春。該不誇時一定不能誇,例如對賈母外孫女黛玉的沉默寡言。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劉姥姥是農村來的客人,是來報答感恩賈府的,她在賈母應邀下游覽大觀園的主要任務,是陪著賈母開心,說些使賈母愛聽的話。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劉姥姥心中有數,她是用是否能逗賈母高興愉悅為原則,至於賈母的其他人高不高興都是次要的,在這種心態下,劉姥姥讚美惜春,對黛玉只說了一句話之後,再也沒說話,這說明劉姥姥是位很明智的老人

    總而言之,今天我們談論劉姥姥,就是要看到劉姥姥粗中有細的為人處事的態度與思想,任何人在社會處世處事,都要有靈活的頭腦,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平和相處,團結互助。

  • 8 # 青暖

    劉姥姥誇惜春像神仙託生的,打量了黛玉一番後,為何反而一句話沒說?

    在《紅樓夢》中,作者塑造了許多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劉姥姥就是其中的一個,雖然她只是賈府的、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窮親戚家的老婦人。

    但她又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婦人,書中是這樣描寫劉姥姥這個人物的:那劉姥姥雖是個村野人,卻生來得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歷過的······”,在大觀園裡,鳳姐和鴛鴦故意拿她尋開心逗眾人,後來又給她賠不是,劉姥姥笑道:姑娘哪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新,可有什麼惱的!

    所以,劉姥姥不是普通的鄉野老嫗,她是一個聰明有見識又頗懂人情世故的老婦人。

    劉姥姥雖然沒有多少學問,但最是能察言觀色,她知道賈母喜歡什麼,她就說什麼。賈母問她,園子如何?她就說比那年畫上畫得還強十倍,要是能畫下來帶回家去顯擺顯擺就好了。這馬屁拍得很高明,一點兒也不露痕跡,賈母聽了自然十分開心!

    賈母接著又說,這沒問題,我家小孫女就能畫。書上是這麼描寫劉姥姥的應對:劉姥姥聽了,喜得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兒,還有這個能幹,別是個神仙託生的吧!”賈母眾人都笑了。

    先說賈母住的地方好,又誇家裡兒孫漂亮能幹,很明顯劉姥姥的話大部分都是在恭維賈母。

    而當一行人來到瀟湘館時,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累著滿滿的書,她明白這個主人肯定是喜歡讀書寫字的,她猜想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當賈母告訴她,這是自己外孫女的屋子時,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要好。

    這句話雖然也有對賈母的恭維,但很明顯,也是劉姥姥的真心話!劉姥姥誇惜春時先誇的模樣好,其次誇她能幹。如果再誇黛玉漂亮,反而顯得俗了,誇她有才學,才更受用!

    況且,在劉姥姥這樣的莊戶人家心目中,會讀書寫字的人才是最厲害的,因為長得好,主要是歸功於父母,而有才華才是最了不起的!

    所以劉姥姥並沒有誇讚黛玉的外貌,而是誇讚了滿滿書香氣的繡房,這是典型的用環境襯托人物的描寫,正是作者借劉姥姥的口,誇讚黛玉的才情毫不遜色於男兒!這在當時的社會,巾幗不讓鬚眉,豈不是最高的讚譽?!

    因此,劉姥姥看見林黛玉以後,並非一句話都沒有誇,反而給了她最高的讚譽!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劉姥姥這個紅樓夢的局外人,正是那個通透的旁觀者,自然也對裡面人物有著很清醒的認識,否則作者也不會讓這位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來見證整個賈府的榮辱興衰了。

  • 9 # 星火情殤

    劉姥姥進大觀園,明面上到賈府裡打秋風,實質上,是為了賈府中某些個人而來,是劉姥姥和賈家小姐們結下的一個因果。首先劉姥姥和王熙鳳有宿命因果。

    王熙鳳家裡供著痘神娘娘,痘神娘娘是掌管瘟疫婚姻生育的西王母娘娘,劉姥姥就是西王母娘娘的轉世,西王母娘娘人稱西姥,劉姥姥家住西莊,是王狗兒的岳母,又是王板兒的姥姥,劉姥姥就是西姥,這種巧合在暗示劉姥姥就是西王母。

    劉姥姥這個西王母來到賈府,是為了兩個人而來,一個是巧姐,巧姐是七月七出生,是賈府最後一代的千金,是王母娘娘的女兒織女轉世,劉姥姥認下了巧姐為乾女兒,就等於與巧姐結下了一個因果,將來必然會來解救巧姐。

    劉姥姥來到賈府,為的另一個人就是惜春,劉姥姥和惜春有過很多互動,惜春為劉姥姥畫了一幅大觀園的畫,這幅畫將來一定會派上用途的,惜春和巧姐這兩個人,惜春是上一代最小的賈府小姐,巧姐是下一代賈府的長女千金小姐,惜春和巧姐恰好代表了賈府兩代小姐的結局。

    凡是被劉姥姥誇過的小姐,將來都活了命,劉姥姥對其沉默不語的,一般來說都是夭折之人。

    惜春和巧姐被劉姥姥誇過,所以惜春出家為尼得以存活,巧姐成為織布農婦得以活命。

    劉姥姥在衡蕪園裡什麼都沒有說,在瀟湘館只說這是哥兒的書房,林黛玉和薛寶釵都非常漂亮,但劉姥姥視而不見,因為劉姥姥進大觀園就是要來說明林黛玉會在十七歲亡故,所以劉姥姥才給賈母賈寶玉講了一個銘玉姑娘十七歲病死的故事,然後又講了一個雪下抽柴的故事,說明薛寶釵因為寒冷而在下雪天裡找柴禾取暖,暗示雪寶釵會死在一個冰天雪地的冬天裡。

    劉姥姥講故事的時候,突然間馬棚裡走了水,暗示賈家將來會有一場災禍。

    所以劉姥姥進大觀園,預示賈府將來要發生五件事。

    第一件事賈府被抄家,第二件事林黛玉夭折的結局,第三件事薛寶釵守寡的結局,第四件事巧姐被賣進風月場,第五件事惜春出家。

    劉姥姥見到林黛玉,什麼誇讚的話都沒有說,反而誇惜春是神仙託生的,因為二人一個生,一個死,劉姥姥既然能給賈母、賈寶玉講銘玉十七歲夭折的故事,而銘玉是林黛玉的小名,那麼在描寫一番劉姥姥誇林黛玉,是沒有任何意思的事情,同理,劉姥姥也講到了薛寶釵下雪天裡抱柴禾的事情,如果再對薛寶釵誇讚一番,也沒有任何意義。

    劉姥姥誇讚惜春,惜春給劉姥姥畫了一幅大觀園的畫,顯然,他們二人以後還會有交集見面的時候。

    總之,劉姥姥誇誰,誰能長壽,誰就能逃脫了性命,劉姥姥沉默不語,就等於宣判了這個人的命運。因為劉姥姥就是西王母娘娘,她主宰著賈家所有人的命運。

  • 10 # 沐嵐爸爸

    劉姥姥打量了黛玉一番卻一句話沒說,實際上是撞見“鬼”了!

    劉姥姥第一次去榮國府“打秋風”,原本只是想試試運氣,看看能不能在榮國府“打”點銀子花,也沒報太大希望,誰成想王熙鳳那麼大方,第一次就給了劉姥姥20兩銀子,這幾乎相當於劉姥姥一家一年的開銷了。

    人嗎?很容易得寸進尺,劉姥姥也不例外。她見自己第一次就得了那麼大的便宜,便想著再去榮國府走動走動,讓兩家的親戚關係活絡活絡,將來有個什麼事也好讓賈府照顧照顧自己。這對於家境貧寒的劉姥姥一家是很有好處的,也才有了劉姥姥的二進榮國府。

    王熙鳳本不想挽留她,卻不想此事竟被賈母得知。原來賈母也“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便請劉姥姥相見。未承想,兩位老人家十分聊得來,賈母便盛邀劉姥姥“住一兩天再去”:

    ……賈母又道:“今兒既認了親,別空空兒的就去。不嫌我這裡,就住一兩天再去。”

    前邊王熙鳳將劉姥姥晾了很久,想讓她自行離去;這裡賈母又再換留,識趣的話,劉姥姥就應婉拒賈母好意自行離去。可如此一來,劉姥姥啥“秋風”都沒打著,豈不白來了?再一聽賈母話裡有話,這擺明了是有“偏宜”佔啊,遂留了下來。

    既然是賈母的意思,劉姥姥就要努力討得老太太的歡心才行。

    第二天(書中第40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史太君暢玩大觀園,便拉著劉姥姥在園中閒逛。

    不一會兒,“已來至沁芳亭子上……賈母倚柱坐下,命劉姥姥也坐在旁邊,因問他”:

    “這園子好不好?”

    劉姥姥唸佛說道:“我們鄉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來買畫兒貼。時常閒了,大家都說,怎麼得也到畫兒上去逛逛。想著那個畫兒也不過是假的,那裡有這個真地方呢?誰知我今兒進園一瞧,竟比那畫兒還強十倍。怎麼得有人照著這個園子畫一張,我帶了家去,給他們見見,死了也得好處。”

    賈母聽說,便指著惜春笑道:“你瞧我這個小孫女兒,他就會畫。等明兒叫他畫一張如何?”

    劉姥姥聽了,喜的忙跑過來,拉著惜春說道:“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吧?”

    劉姥姥為什麼要誇惜春呢?一來惜春在眾姐妹中長相還算不錯;二來誇獎惜春,也能討賈母的歡心;三來,也是更重要的,惜春能畫畫,把大觀園畫好了給她一幅,自己也能少了花銷。

    是的,對劉姥姥而言,惜春是能夠給她帶來利益的。

    ——其時,何止惜春,凡是能給劉姥姥帶來利益的,她都巴結不敢得罪,比如王熙鳳。第一次打秋風時,王熙鳳給了她20兩銀子,所以劉姥姥一直都心存感激;這次在園中逛時,王熙鳳為了“玩笑”她,在她頭上亂插滿了花,滑稽好笑。對此,劉姥姥自始至終都沒有怨言,反說自己“今兒這樣體面起來”。

    至於不能帶來利益的,劉姥姥的表現則有點冷了,比如接下來的林黛玉,更何況這裡還不全是利益的問題。

    接下來,賈母劉姥姥等人到了瀟湘館:

    一進門,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佈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

    在這裡,劉姥姥還摔了一跤。雖然劉姥姥嘴上說“那一天不跌兩下子,都要錘起來,還了得呢?”

    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人一上了歲數,骨頭就會變脆,輕宜摔一下不容易好,更何況劉姥姥已經75歲的高齡呢?

    早不摔晚不摔,偏偏在瀟湘館裡摔一跤,這似乎是在預示著某種不祥。什麼不祥呢?大家繼續往下看。

    接下來,賈母劉姥姥等人便進入到林黛玉的屋子。“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便道”:

    “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

    不料,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外孫女兒的屋子。”

    再接下來,詭異的一幕發生了:

    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

    可能有朋友好奇了,這有什麼詭異的?

    可是大家想想,為什麼上邊劉姥姥誇惜春的侍候,她不去“留神打量”惜春呢?

    二來,如果劉姥姥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本能的會看一眼黛玉,然後再轉用別的話搪塞過去吧?也不太可能聚精會神地盯著她一個人看吧?

    除非……除非劉姥姥感覺黛玉像一個人。正因為黛玉特別像一個人,才能引起劉姥姥的注意,以致於想要進行區分,想要看個仔細。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茗七!

    就在昨天晚上(第39回“村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劉姥姥給賈母講了一個故事:

    “……就像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還沒出房門,只聽外頭柴草響。我想著必定是有人偷柴草來了。我爬著窗戶眼兒一瞧,卻不是我們村莊上的人。”

    賈母插話:“必定是過路的客人們冷了,見現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

    劉姥姥笑道:“也並不是客人,所以說來奇怪。老壽星當個什麼人?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極標緻的一個小姑娘,梳著油光的頭,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

    這裡,大家因為賈府“南院馬棚裡走了水”而暫停。

    之後,寶玉記掛著這個故事,便背地裡拉了劉姥姥,“細問那女孩兒是誰”。

    劉姥姥最後說:“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書識字,老爺太太愛如珍寶,可惜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

    既然這茗玉小姐已經死了,那劉姥姥見到的那個肯定是鬼了。

    或許大家注意到了,茗玉的家庭情況跟林黛玉很接近。

    還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就是劉姥姥特地提到茗玉穿的是大紅襖兒!

    那麼黛玉到底穿沒穿過大紅襖兒?

    穿過!

    第一次是在林黛玉進入賈府時,她就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桔裙。

    最後就是在其死前。當然,由於《紅樓夢》前80回裡黛玉還沒有死,我們是無法準確推斷黛玉死時是穿什麼顏色“襖”的。但我們依然能從她的“分身”晴雯身上得到些啟示,因為晴雯死時穿得是舊紅菱襖

    說到這裡,或許有朋友就說了,這就是個劉姥姥胡謅的故事,很多細節是巧合而已,不足採納。

    筆者起初也這麼認為,但事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昨天晚上,劉姥姥“胡謅”了兩個故事,這是其中一個,還有另一個:

    我們莊子東邊上,有個老奶奶子……他天天吃齋唸佛……誰知這老奶奶只有一個兒子,這兒子也只有一個兒子,好容易養到十七八歲上死了……後果然又養了一個,今年才十三四歲,生得雪團兒一般,聰明伶俐異常。可見這些神佛是有的。

    有沒有發現這個故事對應到了賈母賈珠(早夭)賈寶玉。書中怕你不這樣想,還加了一句話確認:

    暗合了賈母王夫人的心事,連王夫人也都聽住了。

    如果你認為這一件是真,那茗玉那件也應該是真的了(除了劉姥姥見到鬼魂的部分外)——事實上,不少研究者認為,這個故事是在暗指林黛玉死於十七歲。

    以上邏輯通順以後,當劉姥姥在現實世界中見到了跟茗玉長得十分接近的林黛玉以後,自然是要留神打量一番的,或許她以為自己是“活見鬼”了。

    既然是“鬼”,劉姥姥就不好再說什麼了,更不能像惜春一樣進行誇讚——更何況林黛玉又無法提供利益滿足,總不至於說“你跟茗玉很像”之類的吧?

    劉姥姥是聰明人,知道言多有失的道理,也只得轉移話題了事:

    “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參考:《紅樓夢》

    (網圖,侵刪)

  • 11 # 白頭髮黑頭髮

    劉姥姥閱歷豐富,一看林黛玉孤傲冷豔,就知道此女喜歡人家肯定她的才華,而並不在意別人說她貌美。於是,看人下菜而已。

  • 12 # 岑家澤根藝

    劉姥姥雖然是地地道道的鄉下人,但長期在官庭世家做下人,生活閱歷也長了不少,學會了圓滑,學會了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見著惜春說惜春是神仙託生的,這是在吹捧惜春的美。那又為何打量了一番黛玉反而一句話也不說呢?這是因為劉姥姥知道象惜春這樣的人是很喜歡別人吹捧的,而黛玉這樣的人是不喜歡而且反敢別人這樣吹捧自己的。所以,劉姥姥只打量了一番黛玉卻一句也不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頂盒上的紅燈一直閃爍,不知道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