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梭梭樹1

    阿里雲有超強的雲計算能力,從雙11當天0點開始敢於處理龐大的資料計算量,顯示了阿里雲的信心。在來看看京東,只能從11月1號0點起累加交易額,可以明顯看出京東對資料處理信心不足,又能從交易額上壓阿里一籌,一招聲東擊西運用的出神入化。以上兩家對比可以得出結論,兩家的雲計算資料處理技術不在一個層次,哪怕京東用的是騰訊雲計算,如那樣無形中又會貶低了騰訊雲。

  • 2 # 財經者思

    天貓的2135億與京東1598億更本不是一個概念!我們仔細的看雙方的宣傳海報就知道,天貓僅雙十一全球狂歡節總成交額是2135億元,而京東的是累計下單金額1598億元!雖有一詞之差,但是意義卻完全不一樣!

    成交金額,是當日下單並完成支付的金額總數!而只要是選中並放入購物車中,提交訂單即可算做是下單金額,並不一定會完成付款!換句話說,京東雙十一1598億元的下單額中,最終成交金額可能會有很大的水分,能有90%完成支付就很不錯了!

    再者說,阿里雲的確很強大,資料分析和處理能力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其中分散式資料庫、智慧風控、區塊鏈技術、生物識別在內的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完全可以支撐天貓雙十一2135億元的龐大交易資料的處理要求!

    而京東也有自己的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處理中心——京東雲,依靠大股東騰訊的技術實力,處理日常交易這點事難不住京東的工程師們!但我們從雙十一資料更新處理上,阿里可以實現全國資料的實時更新,而且相關的資料分析也能及時處理、且支援指紋、刷臉為代表的生物支付科技。而京東,還只是停留在原始交易資料的統計上,流量的分析和後臺技術支撐服務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僅在雲計算、大資料統計分析這塊,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京東比阿里要相差很多,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 3 # 馬繼華

    天貓雙11是一天2135億,瞬時流量非常大,而京東是1-11號,流量分散,所以,需要的資料處理能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 4 # andy89104

    沒有京東商城哪有天貓!沒有京東物流哪有四通一達!沒有支付寶哪有京東金融!沒有濤寶海馬海鮮哪有京東7FRESH!~倆家都是互相學習的公司

  • 5 # 財神哥伊光美

    我認為馬化騰在一次演講中說的很明白,什麼大資料雲計算該來自然會來,騰訊如此,阿里如此,京東亦如此,首先他們掌握了海量的資料,比如京東根據某一地區的網購量資料和增長情況決定在該地區建立多大的倉庫,從某一地區的網購類別資料分析預先配貨數量,透過海量資料精準分析往往不會用太大出入而儘可能減少資源浪費和最佳化配置。依託各自掌握的資料於是產生了阿里雲、騰訊雲、京東雲、百度雲等等。阿里也好京東也好對各自的業務發展都是有預見性的,也有各自的研發團隊,對雙十一的海量交易都有自己的應對之策和處理方式,畢竟電商都是各自安身立命之本,其它業務都是在這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所以一些吃瓜群眾不要指望看京東系統崩潰的笑話,作為後來者,淘寶天貓能做到,京東自然能做到,在膜拜某人都的同時不要攻擊某人,能在一巨無霸面前還能活的不錯本來就是實力保證。

  • 6 # EmacserVimer

    都是雙十一,但是大家的玩法還是有差距的,天貓雙十一是世界級的技術難題,天貓雙十一可能是電子商務界的珠穆朗瑪峰,而且堪稱是一個“超級工程”,在交易系統裡面可能除了12306之外,天貓雙十一的技術難度應該算是行業最頂尖的了。

    再來分析天貓雙十一,與京東雙十一的差別

    阿里巴巴是成交額、京東是下單金額,導致京東在支付環節減輕了很多

    本以為去年雙十一是一個很大的瓶頸,今年雙十一應該很難突破,不過萬萬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一年之後,雙十一的交易額就從去年的1682億到了今年的2135億,增加了27%,可以說是是再次重新整理了行業認知。

    當然一看資料,京東是1598億,貌似與阿里巴巴的差距越來越小了,這個體量已經非常接近了,但其實不然,阿里巴巴是成交額、而京東是下單金額。也就說阿里是統計的已經付款了的,而京東只統計了下單了的金額,包括未付款的,要知道只要付款,那麼難度就完全又不一樣了。

    京東是11月1日到11月11日的交易資料,瞬時IO跟天貓雙十一不在一個級別

    這個可能是最關鍵的原因之一了,京東把雙十一購物節定義為11月1日到11月11日總共11天,交易非常分散,其實跟平時差距不會特別大,雖然又增長,但是可能只在平時的基礎上增加不了太多。

    但是天貓雙十一是統計雙十一當天的資料,11月1日到11月10日之間的資料不參與統計,那麼流量基本上都集中在雙十一當天,尤其是峰值可以說是行業之最。

    最後看一組天貓雙十一的技術資料,搞技術的應該知道這裡面的難度有多大

    雙十一交易峰值期間,生物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支付佔比為60.3%;

    雙十一期間阿里巴巴抵禦了16億次的網路攻擊(當然你應該猜得到主要是哪些人、或者說是哪些機構在攻擊);

    雙十一期間交易創造峰值是49.1萬筆/秒,去年這一值是35.6萬筆/秒。

    天貓雙十一,其實就是一次技術大考,都是為了讓你買得爽。

  • 7 # 東方雨57

    其實我本來一直偏心京東的,覺得京東東西沒假貨,可是去年我裝修,很多東西是一樣的,甚至賣家都是一個老闆,但京東貴了很多,由此我才開始轉戰淘寶的,真實經歷!

  • 8 # 峰236188165

    京東的11天1500億和天貓的2100億確實差了很多,但是天貓的2100億也確實吸收了很多前10天的預售和加購。

    再說到技術這個問題的話,兩家公司雖有差距,但沒有那麼明顯,畢竟都經受了多少年活動大流量的考驗。

    想必京東選擇的11天和天貓的1天,更多是運營上的考慮,畢竟雙11始於天貓,人們對其早有認知,作為後來者的京東必須採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再有,電商行業由原來的群雄並起,發展到今天基本只有京東和天貓兩強相爭了。

  • 9 # 老司機98

    你們都把功勞,記在阿里巴巴身上,銀行雖然霸道,我也不太喜歡,要承認用銀行卡扣錢的,銀行服務中心,不用執行嗎?銀行才是真正的後盾,

  • 10 # 感覺112303581

    真真假假看看大街上的快遞員就知道了,認識的快遞員問一下唄,別拿無知當深沉。網購是當下的主流模式,有些人是沒有買東西,認為網上的不好,可能也沒有支付寶吧!可是很多人都是五千上萬的再買了。所以我相信交易是真的。

  • 11 # daDao

    我可以質疑這個標題麼?

    天貓下單那幾分鐘是換不了收貨地址的,明明就是伺服器崩潰。就煩你們這些帶有惡意引導性質的問答板塊。客觀點兒難道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常常對未來充滿恐懼,靜下來冷靜冷靜,但又好像不解決問題,那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