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業槓精斯基

    米黑那麼多,拯救過程不但會面臨各個友商的扣屎盆子,來刀子,再來個騰訊胖揍雷軍,前後受敵,還不知道能不能救得活,救得活也得耗人耗錢耗力,這現在不就是個雞肋唄。還不如把這閒散部門解散了,把人力資源轉移到其他軟體開發上。等哪天微信真垮臺了,這雷老虎也有經驗有基礎,再放個米聊,所以以後問問題自己多思考多動腦,不要跟個猴子一樣問這問那,還得好心把你當個小朋友一樣教

  • 2 # 小偉29125246

    應該嵌入小米商城,開直播,賣東西有優惠,合拼那些亂七八糟的app,比如小愛音響,小米運動,米家,小米社群,小愛錢包,小愛影片,讓他活下來,萬一有一天峰迴路轉,

  • 3 # 貓眼看數碼

    其實原因很簡單,米聊的競爭對手是騰訊,而在10年前的社交領域,能夠擊敗騰訊的企業幾乎不存在。

    那個時候很多網際網路創業者在想到一個好產品的時候,首先要自問的一個問題就是“騰訊也做一個同樣的產品怎麼辦?”而這個問題基本上是無解的。因為在早期的網際網路行業,大家拼的就是技術和資源,而這兩樣騰訊都不缺。同時騰訊還擁有QQ這個強力的後盾,坐擁10億使用者。所以當時騰訊如果想要做什麼產品,同行幾乎沒有戰勝它的可能。

    所以騰訊在米聊釋出短短三個月之內就上線了微信,當時雷軍就明白自己已經輸了。很久之後雷軍在接受一期節目採訪的時候也提到:當時做米聊就考慮到騰訊會不會跟進,如果騰訊在1年後才推出類似的產品,那麼米聊的成功率就有50%。遺憾的是騰訊幾乎以最快的速度釋出了微信,米聊從一開始就輸了。

    當然,米聊在初期沒有快速吸引使用者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記得當初小米為了推廣MIUI,將米聊作為了一個只有MIUI系統才能使用的功能,其它安卓手機系統是不能安裝米聊的。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米聊初期使用者的積累,白白浪費了幾個月的先發時間,導致微信得以迅速後來居上。

    米聊失敗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雷軍的注意力放在了硬體上。米聊是2010年12月份上線的,而第一代小米手機是在2011年8月份釋出的。其實雷軍也談到,當初做米聊的時候,小米手機業務已經規劃好了,米聊只是在做手機期間發現的一個機遇,能做出成績來當然最好,做不好也沒關係。而當時小米還是一個創業企業,雷軍作為創始人,不大可能有精力既抓軟體又抓硬體。所以在微信上線之後,米聊的重要性在小米內部應該是往後排了,當時最關鍵的還是小米手機。

    後來小米手機在上市之後很快就取得了成功,雷軍的注意力也就完全放在了手機硬體之上,米聊也就成為了小米手機自帶的一個聊天工具。但是現在絕大多數網友都習慣用微信,而社交軟體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贏者通吃”,因為不同的社交軟體之間是不能聯絡的,當一群人中的多數開始使用微信之後,很快所有人都會改用微信。隨著使用米聊的使用者越來越少,也就到了該與它告別的時候了。

    假如當時騰訊沒有做微信,小米的米聊做成功了,雷軍可能也就不會花那麼多精力去做小米手機,小米說不定就會從一家硬體廠商,變成一家以社交平臺為主要業務的網際網路企業了。當然這種假設是很難成立的,在那個年代很難有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在社交這一塊擊敗騰訊,米聊的退場其實是必然。

  • 4 # 星際傳說326

    ①名字沒取好,都以為只有小米使用者才可以用,如果改成眾聊或者是其它大眾化的名字比較好。②宣傳推廣沒做好,可能小米手機低價,得罪不少友商。如果沒得罪友商,當初可以在友商新手機裡預裝這個聊天軟體。③如果以上兩個條件都做的好,現在也沒微信什麼事了。

  • 5 # 荒外明月

    雷軍做手機剛開始推出米聊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原來雷布斯做手機是幌子,推廣米聊才是真正意圖,畢竟雷軍出身於網際網路。當然後面事實證明,雷軍是真正做手機,順手做了個米聊,僅此而已。

    雷軍的人生就不說了,高開穩打,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只是看著比他晚起步的馬雲和馬化騰都後來居上,他心有不甘,套用他的話說,晚上從夢中醒來了,覺得自己要做一家世界級的公司,於是,誕生了小米。

    不得不說,雷軍還是很有網際網路思維的,一開始小米對標的就是出貨量大的所有山寨機生態,小米運用網際網路幹掉中間商,幹掉品質差沒保證的山寨機,把營銷概念做到極致,迅速佔領山頭。短短几年,小米便從“中華酷聯”中殺出一條血路,一度坐上中中國產品牌智慧手機龍頭的寶座。

    至於米聊,雷軍的眼光同樣具有前瞻性,隨著智慧機的普及,移動端通訊軟體取代pc端勢在必行,所以網際網路出身的雷軍做了米聊。本以為有小米出貨流量的扶持,米聊的前景一片大好。

    事後看來,米聊的關閉除了產品本身原因,更重要的是人為原因。小米隨著手機的火爆,就已經無意移動端的通訊社交了,能夠維持基本盤就可以。雷軍的思路是建設龐大的硬體產品生態系。比如小米電視,小米空調,小米音箱,小米智慧家居等等。

    運用網際網路產品思維做小米自己的生態產品系統,這點像極了網際網路的騰訊系,阿里系,只不過小米做的是把網際網路生態做成硬體生態。

  • 6 # 燦爛天空R

    幾大品牌(蘋果三星華為vivo)的手機憑什麼要去安裝小米的聊天軟體,只有小米自己的手機才安裝自己的聊天軟體不倒閉才怪。

  • 7 # LeoGo科技

    米聊是小米科技出品的一款免費即時通訊工具。

    這是這款軟體最簡單的介紹,但是這種介紹也說明了這一款軟體的特點,它是進行社交聊天的一種軟體,是即時的聊天軟體。

    2010年12月10日釋出Android版,2021年2月19日12點,將停止米聊登入,並關閉伺服器。這樣的時間節點讓我們看到11年的堅守,似乎在這一款米聊軟體中得到了最好的解釋,適者生存,在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情況下,米聊終究終止。

    米聊為什麼失敗?在我看來,它失敗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客戶。

  • 8 # 知易也

    所以我說格局決定一切。

    不僅僅是米聊,還有移動的那個飛信?

    問題就在於它們一開始都給自己劃了界限,也相當於給自己上了緊箍咒,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這樣的事情還很多,比如魅族手機,一個家族企業總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比如華為的麒麟晶片鴻蒙作業系統分別獨立出來,中國幾大手機廠商共同持股研發可能會更有發展。華為就是不買手機的所得不見得比現在少。

    比如中國晶片相關的企業格局放大,聯合上中下游會更有效的破局,然後整個產業鏈完全自主,然後擊垮西方相關產業鏈,蛋糕做大了每一家所得豈不更多。

    只是囚徒困境裡的幾個囚犯都知道有最優解,卻選擇了一個綜合最差的解。

  • 9 # 滄海一鱗

    米聊缺少QQ的導流,小米公司當時實力也不足以對抗騰訊,能調動的資源和“all in 社交”的騰訊是絕對不可同日而語的。別說是雷軍,就是把張小龍放在雷軍的位置上,也對抗不了把社交視為生命線、全力反撲的騰訊。

    可以參考小米手機業務下滑時期(2015-2016)的小米,京東拼多多剛冒頭時的阿里巴巴、滴滴圍剿高德、滴答,甚至推出花小豬。

    受到米聊挑戰的騰訊心理,一言以蔽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而對於當時的小米來說,手機才是最重要的主業,米聊只是三駕馬車之一而已。

    所以米聊幹不過騰訊。

    天時地利人和,米聊只佔了最不重要的天時。

  • 10 # 無類書院

    在明知趕超希望渺茫的情況下還堅持了十年,已經讓人非常敬佩了。

    任何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都值得大大的尊重,包括唐吉坷德。他知道自己不是騎士,時代也不允許,但仍然以騎士自居,雖然荒誕,但足以讓世俗的人們感到可悲了。

    當然,也是因為雷老闆的小米手機足夠賺錢,否則,根本不可能堅持十年。

    當年,IBM超越Univac,成為計算機行業的領頭羊,花了十年。既然十年之功都不能成功,放棄也無怨無悔了。

    郭德綱有一句說得好,“永遠不要用你的愛好,挑戰我吃飯的本事。”

    馬化騰為什麼救不了騰訊的搜尋、電商?因為這些也不是他吃飯的本事。

    比起貪嗔痴,斷舍離更難。貪嗔痴雖然是毒,但它是人性。斷舍離、戒定慧雖然了不起,但它反人性。所以,放棄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撤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預測中國男足即將開始的4場世界盃預選賽?會全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