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徐滴發嘖

    2021年10月7日下午,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坦尚尼亞小說家阿布拉扎克·古納。隨之“諾貝爾獎”又進入大家的視野範圍內,成了說話聊天的談資。那麼,諾貝爾獎怎麼形成的?他的獎金又是怎麼歷經120年源源不斷的發放呢?

    1895年11月27日,瑞典人諾貝爾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我們稱之為“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金共有6種,其中自然科學方面的有3種:物理學、化學、醫學或生理學。另外3種為文學、和平事業、經濟學。

     所以說,120年來,諾貝爾獎金會越發越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也逐漸在升高,收入卻相對的穩定,所以你會發現你的錢不夠用的,就會覺得越花越少。。。

  • 2 # 不正經的小楓楓

    諾貝爾獎金,並不一直都是越花越多的。

    我不喜歡用資料說話,因為記不住。下面我用家常話說一下。

    就是一個人死了,留下很多錢,他的遺言是以後遇到每個科學領域牛逼的,你就說:我……諾貝爾……打錢。

    錢很多,當時的一個諾貝爾獎金,夠買一個大房子的了。

    但是錢會越發越少,並且舉辦活動也要花錢的。

    於是有個人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那麼多,錢肯定會發沒啊!

    於是一個人說:這些人都是我的至愛親朋,得加錢。

    於是乎,這些錢,不再是一直存著了,而是動起來,啥掙錢搞啥。

    直到現在,掙多少錢我不知道,但至少沒貶值。

    另外我糾正一點,諾貝爾獎金雖然越發越多,但購買力是要低於以前的。最初的獎金大約16萬,買房子富富有餘。但莫言得了個諾貝爾獎,獎金500多萬,如果他說準備用這500萬先買房子,那麼下一句一定是後面的錢慢慢還……

    回到現在,你說錢越花越少。對啊,因為購買力上升了。以前的人,拿了工資,先算算這個月最低生活需要多少錢,然後剩下的通通封印到一個叫銀行的地方。

    但現在人行麼?吃飽不夠,要吃好;吃好不夠要吃奇的險鮮的。衣服得大牌,手機的蘋果,出行得好車,動不動下還得館子。

    然後再出去旅遊一圈。

    這也是你錢不夠花的原因。

    但生活的確變得美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很多人排隊購買蘋果手機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