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在給出答案前,先送個福利,給大家介紹中國在位時間最長(超長待機)的十個帝王,最長壽的皇帝,就在十位超長待機王中產生。

    咱們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一共有589位皇帝君主,確實出現了不少“超長待機王”,下面夜狼就給大家盤點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超長待機王”。

    TOP10: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公元(1521-1566)在位,年號嘉靖,這哥們15歲登基,60歲駕崩,在位45年,早期很積極有所作為,後來當政時間長了,審美疲勞,長期不上朝礦工,迷戀道教煉丹,大興土木。但總的來說,嘉靖在位的四十五年國勢較為穩定,對南方倭寇和北方女真打擊都較為成功,長期不上班,朱厚熜卻能HOLD做大局,堪為奇才。

    TOP9:耶律洪基

    遼道宗耶律洪基——公元(1055-1111年)在位,共46年。 遼道宗在位的五十六年,是遼帝國由盛轉衰的時期,期間內部矛盾不斷,道宗本人也較為昏庸,死後其孫耶律延禧當政,二十多年即被金所滅。

    TOP8:蕭衍

    南朝粱武帝蕭衍, 公元(502-549)在位。蕭衍是南梁王朝的開創者,相比較其它待機王登基均早,他可是一手打拼江山,直到39歲才當上皇帝,在中國這算大齡皇帝,能榮登待機王前十,全是因為蕭衍活得長,活了86歲。在最長壽皇帝這個排名,蕭衍可以排在第二位,僅次於清朝的乾隆皇帝。本來蕭衍還可以待機時間再長一些,但晚年蕭衍一心向佛,幾次跑到寺廟出家,大臣們同次花巨資將皇帝贖回上班,蕭衍迷戀佛教導致了國事荒廢,造成了候景率兵作亂,活活將南梁開國帝王餓死。

    TOP7: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公元(1572-1620)年在位,共48年,年號萬曆。比他爺爺嘉靖皇帝長三年,明朝兩位待機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上朝。“萬曆萬曆,萬事不理”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據說有三十年的時間不上朝,初期在首輔張居正的輔助下,國事興盛,史稱萬曆新政,中後期雖不上朝,但在邊事上作為積極,發動了“萬曆三大徵”(徵北韓、播州楊應龍、寧夏)。但在在薩爾滸之戰中被努爾哈赤擊敗,萬曆在位的四十八年,明朝由盛轉衰。

    TOP6:遼聖宗耶律隆緒

    遼聖宗耶律隆緒,公元(982-1031)年在位,共49年。遼聖宗10歲就登基,前三十年基本由其母蕭綽主政,1009年後親政,在蕭綽母子的經營下,遼帝國迎來大治,國內民安樂居,漢化改革成功,軍事上幾次有力還擊宋帝國企圖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企圖,最後兵臨澶淵,逼迫宋人簽下屈辱的澶淵之盟,奠定宋遼的百年和平,是遼帝國中最有作為的皇帝。

    TOP5.李乾順、李仁孝

    西夏崇宗李乾順, (1086-1139)在位54年,李乾順三歲就當了西夏王,早期其母梁氏當政,一度被宋朝打得差點滅國,後來李乾順親政,利用遼宋金打得一塌糊塗之際,四處逢圓,不僅收復了宋奪取的河西之地,還乘機佔了宋不少土地。是位賊精很有作為的國君。李乾順死後,他16歲的兒子李仁孝繼位,是為西夏仁宗,一干也是54年(1140-1194),在此期間政局平穩。西夏王朝一共一百八十九年,這倆父子就幹部了一百零八年,父子同時超長待機在中國歷史上挺少見。

    TOP4:劉徹

    漢武帝劉徹, (公元前141-公元前87)在位,共54年。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他在位共使用“建元”等11個年號。16週歲繼位,活到69週歲。 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五十四年,積文、景兩代之蓄力,強勢遠逐匈奴解決北事邊患,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開創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TOP3:秦昭襄王嬴稷

    秦昭襄王嬴則稷,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共55年,活了七十四歲,秦昭襄王能擠身中國歷史十大待機王,一來要感謝他那孔武有力的哥哥秦武王嬴蕩,年紀輕輕的沒事幹去舉什麼周鼎,用力過度身亡,嬴稷撿了個便宜。二來要感謝他那風騷而有能幹的老媽秦宣太后羋八子,五十五年的在位時間,羋八子和她的哥哥們就攝政了四十一年。秦昭襄王在政的五十五年,也是秦國崛起笑傲戰國的五十五年,秦始皇后來能一統天下,一半的功勞要歸於嬴稷母子。

    TOP2: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公元(1735-1796)年在位,共六十年,值得一提的這個史上最長侍機王的名號原本是屬於他的,但是他為了不超過排名冠軍的他爺爺玄燁,在位滿60年時把位置禪讓給兒子顒琰。名義下課,但是工作還是他三年後駕崩他兒子才算是真正執政。如果把後來那三年算上,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待機王,弘曆能超越其祖,主要是懂得養生,活了89歲,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間,政治較為清明,史稱康乾盛世,但閉關鎖國也為清朝後來的衰落埋下伏筆。

    TOP1: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公元(1662-1722)年在位,共61年,年號康熙,是中國歷史上的超長待機王,玄燁能榮登此寶座,主要託其老子順治皇帝死了愛妃早早出家五臺山之福(一說病逝),其八歲便登基,早期由其孝莊皇太后攝政,親政後頗有作為,平三藩、收回臺灣,平定準噶爾叛亂,創造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康乾盛世。

    歸納總結中國歷史上十大待機王,有幾個特點,一是都較有作為,君位難坐,昏庸之輩很難超長待機;二是父子檔,爺孫檔機率較高(3對);三是有個強勢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也行)有利身心,要不怎麼說世上只有媽媽好呢。

    而中國歷史最長壽的皇帝也在這十大超長待機王中產生,就是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活了89歲。

  • 2 # 大隊長曆史

    其實,中國歷史上長壽的皇帝不多,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活得最久的5位皇帝。

    第五位:元世祖 忽必烈 80歲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第五位皇帝,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在位35年,活到80歲,是元朝的開創者,少數能重視漢文化,推崇儒家學問的統治者。

    第四位:宋高宗 趙構 81歲

    宋高宗趙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壽皇帝,活到81歲,按理說,他是沒有機會成為皇帝,但沒想到發了著名的“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國俘虜北上,於是他就在群臣的擁戴下,做了皇帝。

    第三位:女皇 武則天 82歲

    一代女皇武則天,在她退位後,活到了82歲高齡。她運用政治手腕成功地擺平了各種敵對勢力,建立大周,以女兒身君臨天下。

    第二位:梁武帝 蕭衍 86歲

    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出身於蘭陵蕭氏。侯景之亂中,梁武帝成了俘虜,但他能不畏侯景的殘暴,一直保持著皇帝的尊嚴。侯景便將他囚禁在臺城,斷絕一切外界聯絡和糧食供應,最後被活活餓死,終年86歲。如果能正常的頤養天年,可能活得更久吧!

    第一位:清高宗 乾隆 88歲

    乾隆皇帝,雍正的第4個兒子,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了,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權長達62年。

  • 3 # 我是烤豬蹄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是誰?

    中國歷史上活的最長的皇帝是清高祖乾隆帝 是雍正的第四子 弘曆。在位60年當了三年太上皇,活了89歲 是中國歷史上做長壽的以為皇帝。世界上活的最長的皇帝是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 在位76年,活了97歲!現在小編就給我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活的長壽的皇帝。

    一、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89歲

    愛新覺羅·弘曆,滿族,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於嘉慶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屬兔,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於雍親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曆被其父雍正秘密建儲,十一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曆即位,改年號乾隆。由此,他站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無疾而終,終年89歲。葬於裕陵(今河北遵化西北70裡昌瑞山)。

    二、南朝梁武帝蕭衍 86歲

    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朝南蘭陵中都裡(今江蘇丹陽)人,自稱是漢代名相蕭何的第二十五世孫。建立了梁朝,是為高祖、武帝。梁武帝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則更為突出。史書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學,從小就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

    三、大周國武則天81歲

    武則天(624年—705年)

    唐高宗

    李治皇后,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幷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 ,出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武則天14歲時,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封存為昭儀,進號宸妃,與王皇后、蕭淑妃互相讒毀爭寵。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武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上元元年(674年),與高宗並稱“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年),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載初元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東都洛陽為神都。

    四、宋高宗 趙構 81歲

      趙構(1107年—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這位皇帝活了81歲,應該很多人不服氣。靖康之難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間,趙構重用秦檜等投降派,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抗金名將岳飛,罷免李剛、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小編先給大家介紹這些,你們還知道歷史上長壽的皇帝嗎?

  • 4 # 阿瞞看電影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稱皇帝開始,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中國總共出了400多位皇帝。其中一半以上活了不到50歲,超過80歲只有6位。

    元世祖 忽必烈 80歲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在位35年,元朝的開國皇帝。1272年遷都元大都(今北京)。隨後即舉兵南下,直至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國。施政方面:首創行省制度 ,開鑿大運河。

    宋高宗 趙構 81歲

    趙構(1107年—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這位皇帝活了81歲,應該很多人不服氣。靖康之難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間,趙構重用秦檜等投降派,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抗金名將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一代女皇 武則天 82歲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自立皇帝后,定都洛陽,建立武周王朝。有句廣告詞“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60歲的人30歲的心臟。”後半句說的就是武則天這樣的人吧,雖然登基晚,可身體機制並不受年齡影響,甚至比年輕人精力旺盛。晚年的武則天依然男寵無數,也為後世所津津樂道。

    梁武帝 蕭衍 86歲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這也是位很奇葩的皇帝,在南北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換皇帝如家常便飯,他在位48年,也是一枝獨秀。那他肯定有什麼過人之處吧?早期,蕭衍勵精圖治、勤於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地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是位難得的好皇帝。晚年,蕭衍開始信佛,寵幸小人,疏於政務,也不近女色。曾四次出家當和尚,大臣四次出巨資贖回,導致國家財政空虛。侯景之亂爆發,被侯景軟禁,最終飢寒交迫憤恨而亡。

    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89歲

    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

    南越武帝 趙佗 103歲

    趙佗(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恆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正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王” 或“南越武帝” 。在執政期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高祖劉邦建立漢朝,趙佗多次臣服漢朝,成為漢朝的藩屬國,並向朝廷稱臣奉貢。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南越國共歷五代,93年。

  • 5 # 遺產君

    眾所周知,皇帝是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和萬人朝拜,然而眾人口中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皇帝是否真的可以長命百歲。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有的皇帝確實可以達到高齡,然而有的皇帝確實年紀輕輕便會長眠地下。自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到末代皇帝退位,中國歷史的皇帝多達百位,然而平均年齡卻並不是很長,但是歷史中依舊會有一些“長命百歲”的皇帝。

    1.清代乾隆皇帝,享年89歲,乾隆皇帝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在位60年,退位之後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實際掌權長達62年。

    2.梁武帝蕭衍,享年86歲,出生於蘭陵蕭氏 。侯景之亂中,梁武帝成為俘虜,然而梁武帝並不畏懼侯景的殘暴,一直保持皇帝的尊嚴,後期被囚禁,斷絕一切於外界聯絡,最後被活活餓死,若是梁武帝沒有被餓死,梁武帝或許再多活幾年。

    3.一代女皇武則天82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在她退位之後,活到了82歲的高齡,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間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撥人才。死後武則天更是用“無字碑”留下許多不解之謎。

    4.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81歲,歷史上著名的長壽皇帝之一,趙構在位期間迫於形式重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然而歷史中說趙構是一個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殺害忠良的皇帝。

    5.元世祖忽必烈80歲,元世祖忽必烈也是一位中國較老的皇帝,在位35年,活到80歲,是元朝的開創者,是一個重視漢文化,推崇儒家學問的統治者。

    其實,中國歷史上真正長壽的皇帝並不多,古代皇帝的生活條件容易讓他們患上“富貴病”,所以並不是皇帝真的就可以“萬萬歲”。

  • 6 # 夢想成臻3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是誰?

    一、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_1799年》清代第六位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歲。

    二、蕭衍。《464年_549年》南蘭陵中都里人(今常州市新北區)南梁朝開國皇帝,在位48年,享年86歲。

    三、武則天《624年_705年》字曌,中國第一位女皇帝,在位14年,享年8l歲。

    除以上三位,沒有超過80歲的。

  • 7 # 坐井論道

    這個問題可以去看看我昨天發表的文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命如此,人力難為》。裡面羅利了古代各種帝王之最,當然就包括活的最長的。

  • 8 # 情懷歷史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清朝康熙皇帝或者乾隆皇帝。不過,在歷史上,最長壽的一位皇帝卻是——趙佗。值得注意的是,提到趙佗這個人,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不過,提到秦始皇南平百越之地,想必大部分人,特別是今廣東、廣西一帶的朋友就比較熟悉了。在秦始皇南征百越的過程中,趙佗本來是秦朝將領。但是,到了秦朝末期,項羽、劉邦等人正在推翻秦朝,而遠在嶺南的趙佗沒有回師,選擇在嶺南建立南越國。

    秦朝滅亡後,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趙佗在位71年,稱王的時候是公元前204年,卒時已是漢武帝建元四年,也即公元前137年。對於趙佗的年齡,大部分史料認為是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也即大約活了103歲。古語有云,人到七十古來稀,對於壽命超過100歲的趙佗,無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等等,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趙佗一開始號稱“南越武王”,嚴格來說不是皇帝啊!

    對此,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公元前181年,呂后臨朝,針對趙佗建立的南越國進行了封鎖。於是,趙佗自然非常生氣,就和西漢決裂了,也即要和西漢平起平坐,所以自稱“南越武帝”,並且發兵攻打西漢。由此,趙佗因為中途稱帝的行為,所以自然可以納入到皇帝的範疇中了。當然,在歷史上,趙佗只是割據一方的皇帝。其中,就古代歷史上大一統朝代中的長壽皇帝,則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最後,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雖然在位時間沒有祖父康熙皇帝長,乾隆在位60年,康熙在位61年。但是,乾隆皇帝活了89歲,而康熙皇帝則活了69歲左右。由此,乾隆皇帝成為大一統王朝中最長壽的皇帝。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對於武則天這位歷史上唯一公認的女皇帝,活了81歲,僅次於乾隆和南朝梁武帝蕭衍,同樣是非常長壽的皇帝。

  • 9 # 時拾史事

    最老的皇帝當然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了,他二十五歲登基,執政六十餘年,最終活了八十九歲。

    按理說皇帝政務繁忙、日理萬機,晚上還要和后妃一起……怎麼乾隆能活這麼久?把兒子都熬死了好幾個。秘訣就在於十六個字:“吐吶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吐納肺腑:每天早起,做深呼吸運動,吸氣、呼氣再吸氣……把肺腑好好更新一番。

    活動筋骨:顧名思義,就是要多做運動。乾隆不是一個宅於深宮的皇帝,他效仿祖父康熙六下江南,東巡、西巡也曾有過。乾隆還喜歡打獵、練武,滿人以騎射定天下,後輩不能忘本。具備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加長久。

    十常四勿:“十常”指十條應該經常做的事情,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目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運、肢常伸、肛常提”,要常常揉揉鼻子、轉轉眼珠、活動活動四肢……“四勿”指四條禁忌:“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吃飯不要說話,睡覺不要說話,喝酒不要喝的爛醉如泥,美女美色更是不能沉溺。

    適時進補:每過一段時間,就要給身體補充營養,特別是晚年、生病的時候。

    自律、勤勉、有毅力、掌握科學的方法,才有機會成為中國最老的皇帝。除了後天因素,先天因素也可以提提,那就是乾隆的母親,老太后同樣是個長壽之人,一生活了八十多歲。乾隆皇帝繼承了她的長壽基因。

  • 10 # 月亮上的音符

    從秦始皇開始,中國最老的皇帝當然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了。說起這個乾隆皇帝,還真有些奇聞趣事。

    乾隆皇帝吃糠團的故事。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私訪,不小心和隨從走散(隨從活膩了),還迷了路,是又渴又餓,到小路邊的一戶農家要吃的。這戶農家只有一個老婆婆,鍋里正蒸著兩個糠團(野菜和米糠捏的窩頭),就端出來給了乾隆。可能是太餓了,也可能是皇宮裡的山珍海味吃膩了,乾隆吃的那叫一個“美”。回宮以後,就老惦記這道“美食”。皇帝有需求,底下就有人急急忙忙去找老婆婆。老婆婆得知此事,嚇壞了,給皇帝吃糠團那是要掉腦袋的,可是沒辦法,答應第二天一早就進宮給乾隆做糠團。到了晚上,這老婆婆是越想越怕,睡不著了,就起來出去溜達。溜達到一顆大樹前,這棵大樹正好有個樹洞,老婆婆就鑽到樹洞裡大喊“乾隆皇,吃康團。乾隆皇,吃康團”,美美的發洩了一通,感覺平靜多了。後來,老婆婆進宮,沒有被殺,反而的到了賞賜。再後來,有人用這棵有洞的樹,做了個鼓,敲出來的聲音居然是“乾隆皇,吃康團。乾隆皇,吃康團”。就這樣,乾隆皇帝吃康團的事情在民間傳開了。

    這樣的傳說還有很多,這可以說明當時百姓對這位皇帝的喜愛。但乾隆真的這麼接地氣嗎?是的,雖然在他統治期間有“文字獄有”縱容和珅貪汙等錯誤,但始終無法抹殺他“康乾盛世”的功績。您說呢?

  • 11 # 半個南山人

    古代最長壽的皇帝是南越國王趙佗,活了103歲。

    趙佗是秦朝人,曾官拜上將軍。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儘快掃除殘餘敵人,秦始皇委派趙佗到嶺南去打仗。後來他在嶺南不斷擴大勢為範圍最後建立了南越國,並自已稱王,一當就是80年的皇帝。他的9個兒子都死了,他還沒有死。最後直接把皇位傳給了孫子。

    據說,趙佗只所以活了這麼久,這與他喜歡吃海產品有很大關係。

  • 12 #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趙佗

    1、南越武帝:趙佗

    趙佗,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建立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年約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趙佗從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統治嶺南81年。

    2、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養心殿,享年89歲。

    3、梁武帝:蕭衍

    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中興二年(502年),蕭衍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蕭衍統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他為了使各州郡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採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他在位晚期,隨著功成業就、年事增高,開始怠於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於建康臺城,年八十六。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修陵。

    4、武則天(武周)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後改名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5、宋高宗:趙構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長兄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趙構在位時,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後來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

    6、錢鏐

    錢鏐(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建立者。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佔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鏐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葬於錢王陵。

    7、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統一全國後,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中央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8、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代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寶應元年(762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為泰陵。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9、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10、吳大帝: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到達夷州。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

    11、漢武帝: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12、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是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13、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14、隋文帝:楊堅

    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漢族,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楊堅在大寶殿駕崩,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15、漢高祖: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國時期北平城的前門大街是怎樣的景象?沿街都有哪些老字號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