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遠征軍武雜談

    透過表象看本質,殲10C綜合性能要比陣風強,原因如下。

    殲10C和陣風均採用了近耦合鴨翼式佈局,這種佈局因鴨翼與機翼極其靠近而得名,鴨翼主要起到俯仰操縱與平衡作用,作用與傳統佈局的水平尾翼一樣,相當於把水平尾翼挪到了主機翼前面。這種佈局機動性較好,被大量三代機型使用。

    雖然兩款都以機動性擅長聞名,但是陣風憑藉更為領先的機身設計(陣風是雙發,但是空重做到了和單發的殲10C相當),更為勁的動力系統力系統(陣風15噸,殲10C為13.2噸),在推重比方面佔據優勢,加速效能和低空纏鬥佔據上風,殲10C則在超音速機動性方面佔據優勢。

    不過殲10C可以換裝加推14噸以上的太行改發動機來彌補推重比上的劣勢。此外,還可以通過加裝推力向量技術來進一步提升近距離機動性。中國的推力向量技術已經成熟,並在18年的珠海航展上做過精彩的表演,目前正在做矢推一體化的攻關,屆時殲10C的近距離機動性將超越陣風,再加上頭盔瞄準具,吊打陣風那是是水到渠成、板上釘釘的事情。

    中距作戰上,殲10C更是碾壓陣風,無論是單挑還是群毆。造成這個結果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陣風的機鼻直徑太小,只有540毫米左右,梟龍在600毫米,殲10C至少在700毫米。這就造成的陣風的雷達天線直徑遠小於殲10C,同等技術條件下無論是探測、跟蹤距離還是抗干擾能力都遠遜色於殲10C。再加上殲10C採用的DSI進氣道,座艙鍍膜等技術帶有一定隱身特性,將進一步削弱陣風對殲10C的探測和跟蹤距離。

    依照法國的尿性,法國這次出口給印度的陣風極有可能不會安裝“低截獲率模式雷達告警裝置”,這樣的陣風面對殲10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掃描和鎖定將不會有任何反應。

    直到被中距導彈雷達導引頭開機鎖定,才通過雷達告警裝置發現來襲導彈,而這個時候留給陣風的應對時間只有30秒不到(這裡中距彈雷達導引頭探測距離設定為30千米,導彈速度按3馬赫算),陣風駕駛員這時候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了。

    而且殲10C對陣風的這種優勢是壓制性的。除非法國雷達技術突然大幅度超越中國,或者增加陣風機鼻的尺寸,才有可能追平甚至反超這個差距。不過,這兩種可能性都非常小,中國只要不自亂陣腳,法國雷達技術想超過中國等於痴人說夢。而增加陣風機鼻的尺寸,這需要對機體結構進行大幅度改動,難度係數不比重新研製一款戰鬥機小。

    最後再來看陣風引以為傲的掛載能力,這也是陣風為數不多比殲10C強的地方。陣風全身有14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為9噸。這要大大超過殲10C的11個外掛點和7噸的載彈量。

    在機載裝置水平大致相當的前提下,更大的掛載意味著更高的單次打擊效率和更少的出動批次。不過殲10C主要還是以制空為主,對地打擊有更專業的飛豹和殲16。

    因此,綜上所述,殲10C的整體作戰能力是要超過陣風的。

  • 2 # 陶式防務評論

    在2018年前,殲10C吊打陣風。現在雙方戰力才基本持平。

    為啥呢?因為陣風的武器很坑,擔當超視距作戰主力的米卡導彈,個頭小,射程短,最大實戰射程才40-50公里。相比之下,殲10配備的霹靂-12導彈射程是70-100公里,後來出現的霹靂-15據說超過150公里甚至更遠。

    陣風直到2018年,才首次試驗成功了流星遠端空空導彈。而歐洲同級別的颱風、鷹獅很早就能使用流星導彈了。

    此外,陣風換裝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很晚,也不過是這兩年的事。所以說,2018年這幾年前後,配備AESA和霹靂15、霹靂10的殲10C,是吊打陣風的。

    當然,陣風換裝AESA和流星導彈後,戰鬥力基本提升上來了。但此前,陣風的空戰能力在“三代半”戰機裡是墊底的,甚至連換裝AESA和流星的鷹獅還不如。

    總的來說,法中國人的空空導彈在米卡上繞了一個大彎路。

  • 3 # 雷姐的機械空間

    二者同為多用途戰機,殲-10C戰機與陣風戰機到底誰強誰弱,二者都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三代半戰機。這個對比在網友們中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我們的鄰居現在已經有了陣風戰機,所以,殲-10C戰機與陣風戰機的對比,是一個令人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殲-10C戰機與陣風戰機之間的效能對比,看一下殲-10C戰機是不是可以壓倒陣風戰機。

    效能分析

    首先二者定位不在同一層面上,殲-10C是單發戰鬥機,而陣風是雙發戰鬥機。從整體效能上來看,殲-10C與陣風戰機兩者都是多用途戰機,都配備了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都屬於空優戰機。甚至兩款戰機的氣動佈局都用的近距耦合鴨式佈局,對於升力的提升有著不錯的效能。殲-10C戰機雖然是單發,但是在超音速飛行佔有優勢,而陣風在低速和亞音速佔有優勢。

    先說說雷達,殲-10C戰機與之前的殲-10A和殲-10B型號不一樣,尤其是對於殲-10A型號來說,簡直是重新設計了一款戰機。殲-10C戰機的機頭相對陣風要更大,根據雷達體積越大,效能越強的原理,陣風戰機雖然與殲-10C一樣,都採用了AESA雷達。眾所周知,殲-10從C型換裝了KLJ-7A中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其探測距離較之前提升不少,可同時跟蹤處理超過10個目標,整體效能與美國的APG-77雷達相接近。

    陣風戰鬥機採用RBE-2雷達,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能自動評估目標威脅程度,排定優先順序。後來RBE2雷達開始逐步被RBE-2-AA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所取代,二者是相持平的。

    不過,兩款戰機的設計理念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配置的武器系統也各不相同。因此,兩款戰機的作戰效能,差別還是不小的。從一些細節設計上來說,殲-10C戰機要更佔優勢,陣風戰機在很多方面,是比不上殲-10C戰機的。但是,殲10C戰機的雷達整體作戰能力要高於陣風戰機。況且我們的殲-10C戰機也開始注重隱身效能了,這是一個亮點。它不但採用了DSI進氣道,更是採用了隱身塗裝,在雷達截面積上的優勢,遠非陣風相比。

    設計理念

    從設計理念上來看,殲10C戰機應用了一部分殲-20戰機的技術。尤其是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0C戰機採用的是與F-22戰機比較類似的寶石柱架構,相對於陣風戰機的架構來說,已經領先了整整一代。因此,陣風戰機落後於殲-10C戰機,這是從一開始設計就註定的。畢竟採用殲-20戰機的相關技術,陣風戰機是根本沒法比的。

    再來看一下武器彈藥,殲-10C戰機也佔盡了優勢。雖然陣風戰機標準配備的“米卡”空空導彈以及“流星”空空導彈,在全世界非常知名,也有很多戰果。但是,殲-10C戰機已經可以裝備殲20戰機上配備的霹靂10E導彈和霹靂15空空導彈,在近程格鬥以及遠端攻擊方面,早已秒殺陣風的“米卡”和“流星”,我們的霹靂雙劍可是在射程上佔有絕對優勢的。法國導彈再不升級,恐怕以後難有活路了。所以,在空戰方面,殲-10C戰機要力壓陣風戰機一頭。

    對地攻擊武器來看,陣風戰機掛載反跑道武器和斯卡普防區外巡航導彈,加上AASM制導炸彈,殲-10C可以掛載中國產鐳射制導炸彈和反輻射導彈等空對地武器。陣風上共有14個外掛點(陣風海軍型為13個),其中5個用於加掛副油箱和其他武器,總的外掛能力在9噸以上。殲-10C雖然比之前的A型號增強了對地攻擊能力,但是有11個掛架,最大載彈量有7噸左右,在這一點陣風要強於殲-10C。

    二者都具有空中加油能力,並且空中受油裝置相似。還有一點,陣風用途比較廣泛,還有艦載型,是目前戴高樂號航母的主要艦載戰鬥機,而殲-10C不能上航母,是一款純正的陸基戰機。還有就是陣風戰機經歷過實戰,在阿富汗,利比亞,馬裡等地區,都參與過對地攻擊任務,還在美國的航母上進行演練。

    但是,有一點是殲-10C戰機與陣風相比不佔優勢的,那就是航程,陣風戰機最大航程約3400公里,作戰半徑可達1800公里。由於陣風戰機本身是一款講究綜合性能的戰機,擁有多個型號,有艦載型號,雙座型號。比如B型是法國空軍使用的雙座機型,C型是法國空軍使用的單座機型,M型是法國海軍採用的單座型艦載機,DM埃及空軍使用的雙座型號,EM埃及空軍使用的單座號,DH型是印度空軍使用的雙座型號,EH型是印度空軍使用的單座型號,未來還有F4升級型號,主要升級雷達和機載裝置。

    因此,雖然有很多方面並不算突出,但是畢竟是一款雙發戰機,航程自然比起單發的殲-10C戰機要更有優勢。沒有辦法,從截擊機改過來的殲-10戰機,在載油量上一直上不去,機體設計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個結果。不過,陣風戰機可是法國的頂級戰機了,而殲-10C沒事兒,還有大哥殲-20來撐場子啊。

  • 4 # 鐵桿軍迷

    陣風戰鬥機多大能耐?

    陣風戰鬥機(英文:Rafale,譯文:陣風/音譯為拉斐爾,通稱:達索陣風),是法國一型雙發、三角翼、高機動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戰鬥機。

    陣風戰鬥機真正的優勢在於多用途作戰能力,這款戰鬥機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僅海空兼顧,而且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十分強大。以F3型為例,陣風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陣風是一款能力全面、效能比較均衡的多用途戰鬥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世界上真正屬於這類“全能通用型戰鬥機”的新型戰鬥機,除陣風外,只有美國的F/A-18E/F以及F-35。

    目前,陣風戰機所使用的機載火控雷達為RBE-2無源相控陣雷達。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受限於機頭空間不足(不到600mm),RBE-2無源相控陣雷達在效能上,做出了修改。這樣的修改,導致陣風在BVR作戰時,很難先敵發現。為了彌補該不足,法國計劃在外貿版本的陣風戰機上,以RBE-2有源相控陣雷達(新版)來取代。

    流星導彈最大射程120~150km,是陣風戰機中遠距離空戰的主力。但是,受限於火控雷達的跟蹤距離,流星導彈在陣風戰機上,根本發揮不出本有的實力。

    殲-10C勝在哪裡?陣風還有沒有機會挽回不足?

    與陣風戰機相比,殲-10C戰機的條件就顯得相當優越。

    首先,其機頭空間大於800mm(原殲-10A戰機所使用的1473雷達直徑為780mm),雷達體制為有源相控陣雷達,抗干擾能力,跟蹤精度等多方面都領先RBE-2雷達。

    殲-10B戰機掛載新一代遠距空空導彈和格鬥導彈的照片。更好的雷達,更好的導彈,更優異的動力系統(TVC加持下的殲-10C戰機無論是高速佔位還是狗鬥,都不會亞於陣風戰機,這是技術代差),殲10C戰機裝備的霹靂12空空導彈射程約80千米,而陣風戰機裝備的米卡導彈射程也不過50公里。霹靂13遠端空空導彈的射程更是達到了160千米,相比之下,歐洲“流星”遠端空空導彈的射程最多也只有150公里。可以說在遠端和中程空空導彈領域殲10C佔據比較明顯的優勢,而且具備發射後不用管和全向攻擊能力。

    其次,發動機是決定戰機機動性高低的重要指標。早期的殲10戰機裝備的是俄羅斯的AL-31FN,然而殲10C幾乎可以確定將裝備中國產渦扇10B“太行”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加力推力達到了135千牛甚至更高,採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動數字化控制系統,強勁的推力將賦予殲10C卓越的機動性,而陣風戰機配備的最新型M88系列發動機推力也不過100千牛,因此機動效能遜於殲10C。如果未來更新向量發動機的話,其機動能力還將得到革命性的提高。陣風戰機的確是無力迴天。

    ▲殲-10B在2018年珠海航展表演的推力向量做眼鏡蛇動作,震驚西方

    在2018年珠海航展飛行表演之中,殲-10B推力向量驗證機先後表演了眼鏡蛇機動、落葉飄等超級機動動作,表明中國產推力向量、超級機動等領域已經成熟,有力增強了中國產作戰飛機作戰能力。

    不過,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解放軍能給殲-10C戰機更好的體系支援。眾所周知,現代空戰打的就是體系,拼的就是後勤。空戰支援體系的時代,能將戰機的潛力,進一步的發掘。這也是為什麼,F-22戰機在增量計劃中,特意擴充套件體系作戰的重要原因。要知道,F-22戰機在早年,是不打算依賴體系的。

    在前線保持通訊靜默,以自身無源探測系統捕捉目標再借助強悍的F-119(包括它的二元向量)發動機高速接近蘇軍戰機獵殺它們的空中力量,這是猛禽當年的戰術策略。

    最後總結。法國無力建設媲美解放軍的空戰支援體系(重要節點之一的預警機,解放軍預警機居於世界巔峰,而法國仍沿用著美國的老式預警機),無力滿足陣風戰機所必要的一體化綜合保障。

    在此,也再說一下。法國受限當下的經濟,根本無力完成對陣風的現代化升級。如果資金充裕,高傲自主的法中國人,是不會和“鹹魚”們一同,搞出諸多看似美好實質不堪的武備。

  • 5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殲10C對陣風最新型,哪種戰鬥機最厲害?當然是各有千秋,他們都屬於4代半戰機。

    看戰鬥機厲害不厲害,看外形就能看出來,對鴨翼戰鬥機來說,就看鴨翼的位置。中國的殲10C是中鴨翼,陣風屬於近鴨翼甚至發生重疊。也可以看一看歐洲2000颱風戰鬥機,它是遠鴨翼。說明空優戰鬥中,颱風第一,殲10C次之,陣風排最後。

    在看電子裝置,殲10C戰鬥機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實現了飛推火一體,屬於世界先進水平。而陣風和颱風戰鬥機還是機械掃描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剛剛開始裝備,其實在這方面大家都差不多。

    至於裝備也在同一水平線上,中國殲10C超遠型空空導彈霹靂15,而颱風有流星,陣風好像沒有這方面的裝備,不過都是北約同盟國,要想裝備問題也不大,這就看他客戶的需求了。

    至於戰術就不說了,總體來說歐洲雙風和中國殲10C都是世界先進戰鬥機,用途一些不同。颱風注重空優,最開始就是想和蘇27交戰的。陣風主要對地攻擊,然後在此基礎上注重多用途。中國殲10最早注重的是空優,到了殲10C就注重多用途了,但是他們本身的效能用途和戰術基本是不會變的,都是在提高著。

  • 6 # 追逐蘿蔔的毛驢

    說到這兩款戰機,我腦海裡跳出來的第一個詞是高空高速攔截機。

    沒錯,二代機裡分兩派,一派是高空高速攔截機,一派是雙發雙垂尾重型戰機。在二代機的世界裡空戰飛機和轟炸機,對地攻擊機(我們叫強擊機)是涇渭分明的。而大家面臨的早期空中威脅就是俄羅斯圖160,美國槍騎兵,這類的超音速,超高空突防的戰略性轟炸機。米格31和蘇27走的路子就完全不一樣。

    這時候中國呢,八爺開始見世面了,1551資料匯流排,飛豹的電傳飛控技術。。。同時中國也開始糾結和考慮我們周邊面臨的越來越嚴厲的空中威脅。除了俄羅斯和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之外。日,韓,臺的三代機體系化作戰讓我們得八爺,飛豹不堪重負。然而我們當時的技術中國產雙發戰機是勉強的,所以我們在考察了歐洲和美國的戰機之後。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殲10。殲10當時的對手主要是F4,Phantom2000,米格29,F15K,F15J,F16K,F16A/B。IDF等。。

    我們急需一款能夠鎮的住場子的空戰飛機。

    殲10最大特點是單發,中距耦合鴨翼,三角翼主翼。單垂尾。

    從他的一系列我說到,沒說到的氣動佈局特點來看,中國戰機設計師的思路只有一個 靈活,敏捷,推重比大,速度快。這Phantom2000,F16的思路是一樣的。但是Phantom2000走了一個死衚衕——高空高速攔截機。最大特點是無尾三角翼佈局,要知道殲10有鴨翼配合,F16有水平尾翼,Phantom2000直接用主翼控制飛控機動。當然有人說Phantom2000後期駕駛艙有一個“刀翼”。那玩意只能輔助,切割迎頭風,減少阻力。

    在三代機後期,歐洲出現一款鷹獅戰機。歐盟開始考慮戰機換代,儘管法國達索公司掙扎著給自己搞了個雙發Phantom4000,但是,還是被無情拋棄了[我想靜靜]。這時候法國開始跟著歐盟搞颱風。大家注意下,人家颱風是沒有頭小的毛病的。人家也有鴨翼。但是陣風為了上艦,為了短距起降,為了自己的中國產化,多用途需求,退出颱風專案,自己搞了陣風。都是一陣風差距卻很大。法國陣風是很成功的,他的成功之處恐怕就是她的多用途能力,他可以壓制大部分三代機。

    第二,陣風身上的零食很先進,一個是分散式紫外線紅外逼近告警系統。二個是主/被動式制導雷達干擾能力。三個是聲控作業系統。釋放干擾彈,發射導彈,切換雷達探測模式等都可以說話控制(前提是你法語得標準,印度法語反正夠嗆)。其四。陣風第一個裝備了帶動力的智慧紅外誘餌彈(因為複眼式紅外製導導彈的普及,紅外成像,智慧識別熱源訊號的導彈越來越多人家就搞了個這。)這裡要提一下法中國人的電子戰能力是出了名的。還有法國的夜視儀。

    第三,陣風的雷達,當然我們可以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實際上有源相控陣雷達只是一個裝置,他的具體運用在於軟體,解算,機載計算機等後期訊號處理能力。法中國人這方面很厲害。

    說了這麼多,實際上我是想說,不要總是放大別人的缺點,忽略別人的優點。我們回過頭來看咱們的殲10,殲10早期是掛著俄羅斯外貿的二手AL31發動機上的天。在殲10A和殲11A時期,我們開始逐漸驗證我們自己的渦扇10發動機。一直到殲10C和殲11B開始,我們才逐漸正式換裝中國產的渦扇10B發動機。也算是我們自己的大推發動機了。

    殲20在這一時期也用上了中國產發動機。當然渦扇15的當時還在研發週期。還只是一塊餅。但是即便這樣。中國的戰鬥機效能因此得到了空前提升。

    殲10C和殲10早期型號比,取消了格柵進氣道,改為DSI進氣道。進行了機體加固,翼身融合等工藝升級,大量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而機動效能上來說,最大航速從2.2馬赫降到了1.8馬赫。加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加裝了衛星寬頻資料鏈通訊天線和編隊通訊資料鏈寬頻天線。換裝了更好的電子對抗系統,吸收了陣風的部分技術靈感,加裝了360度分散式紫外線紅外逼近告警系統。聲控作業系統,我們還吸收了殲20部分技術,比如側杆數字模擬電傳操作飛控系統,火,飛,推一體化航電系統。

    儘管,殲10C相當成熟,但是他的對抗目標是Phantom2000和F16CD。陣風在格鬥領域是要優於殲10C的,儘管殲10C可以搭載中國產版“狙擊手”光學輔助吊艙。但是,陣風也可以呀。而格鬥時候陣風雙發(排量大)的優勢就會凸現出來。遠距離的話,殲10C佔優。主要是我們導彈佔優。但是電子對抗和紅外對抗等領域,陣風有不錯的成績。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體系幫助,陣風是可以完勝殲10C的。

  • 7 # 吧巴畢壓

    同一代戰鬥機,在空戰中哪方取勝都有可能。具體勝負要看體系和飛行員的能力。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典型三代機Phantom2000和f16互有擊落。

    非要單獨分析兩款飛機的效能優劣,肯定是各有優勢。

    陣風的機翼面積大,升力強。發動機動力更強,推重比更高。但陣風的鴨翼面積很小更靠近主翼,配平作用較小,更多是類似邊條的增升作用,對抬頭轉向的靈敏性提高肯定不及鴨翼更大的殲十。這說明法中國人在鴨翼的研究上可能是不充分的,至少在使用上是比較保守的。

    殲十的鴨翼位置介於颱風和陣風之間,和鷹獅類似。兼顧超音速飛行動力重心配平和增升的作用。從有美國援助飛控設計的鷹獅原型機試飛中墜毀就可以看出,此款構型的飛機飛控設計的難度。從機翼上看,殲十的翼展也比陣風小一點,擁有三代機中排名第二的滾轉率。

    因此,兩者比較,在近距離格鬥中,殲十的瞬間機動性不弱於陣風,但持續機動性差一點。幸好隨著現在的導彈技術的發展,瞬間機動性強的一方是更有利的。

    再來看看超視距空戰的部分。法中國人在Phantom2000後的新一代戰機設計中和其他四國(英德西意)是由於分歧較大而分家單幹的。

    相比更強調空戰和超音速效能的颱風,陣風設計更注重多用途和跨音速機動。因此超音速能力不足而迫不得已削尖了”腦袋”,也就是機頭整流罩小。在雷達電子裝置越來越重要的現代空戰中,這無疑就是先天不足。也就是說,採用同一代技術的雷達,陣風的雷達效能就是要比其他家稍弱一點,除非法中國人有革命性的技術出現用在陣風上。

    我們殲十a研製初期,雷達是老大難。弱的程度一點不比傳統弱項發動機差。後來進過多年刻苦拼搏,是用更大的體積重量實現了比f16c型稍遠的探測距離,但跟蹤目標數還是差了點。但這也給殲十留下一個和f/a18e、f15差不多大的機頭整流罩。隨著雷達技術的進步,這反而成了優勢。

    空戰武器方面,隨著中國新一代導彈10、15的出現,也不弱於陣風的空戰武器了。

    防禦手段方面,陣風和新的殲十c都採用了主動和被動式電子干擾裝置。

    總結一下,兩者同一代,都是老三代半,效能各有優勢。空戰中殲十c要爭取在超視距完成對陣風的擊殺,即便進入視距內,也要儘快佔據優勢位置。拖的越久對殲十越不利。

  • 8 # 咖哩咖哩醬

    陣風VS J-10C,誰的戰鬥力很強?法國陣風戰鬥機應比J-10C稍強。這是因為陣風戰鬥機是法國目前的主要戰鬥機,屬於三代半後代,而法國“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則是最“陣風”艦載戰鬥機。目前,J-10C只是改進型的中型戰鬥機。

  • 9 # 轉世輪迴追夢人

    從資訊化角度分析,都裝有相控陣雷達,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從空中預警指揮來看,阿三沒有體系化預警機系統,無法給戰機提供戰場態勢資料,也缺乏空中導航服務,因此,殲十c擁有資訊化優勢。

  • 10 # jiangqingb

    飛機✈️這玩意就像跑車,特別是戰鬥機,那可是超跑!還中外合資都搞了這麼多年了也從來沒有聽說那款中國產汽車或者中國產超跑比歐美日的更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男朋友耗了4年多我已經耗不起了,一提到結婚就說等買房子,現在想放棄,我該怎麼提分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