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絲雨kkw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純屬為求自保,李淵在皇位繼承上徘徊不定,導致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世民的力量很是強大,李建成和元吉加害於他多次,他並沒有放在心上,真正激發李世民的是削減他的勢力,調動他手下去外地做官。

  • 2 # 打工人之家

    我認為李世民確實是被逼無奈,不得不為。讀史論今,最忌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用出人的嘴,出入世人的話。試想,如果放在我們自己身上,自己在建立大唐的過程中居功至偉,卻由別人摘取勝利的果實,而且這個人還想掉自己。要麼被殺,要麼先殺對方,你怎麼做?

    玄武門之變最大的責任在李淵,而不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李建成身居後方,處理政務,成為文官集團的代表。而李世民身為大帥之職,南征北戰,精兵猛將都是他的麾下。大局已定後,李淵仍未收回李世民的兵權,秦王府有開府治事的權利,進一步加劇了文官和武將兩個集團的對立。

    李建成生性仁厚,李世民也是寬宏大量,但是即使他兩個人不爭,他們身後代表的集團也不會放棄,這一點從李建成集團的李元吉和魏徵,李世民集團的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程知節的反映就相當有代表性。

    太子中允王圭、太子洗馬魏徵勸說李建成道:“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而殿下不過是因為年長才被立為太子,沒有大功可以鎮服天下。不除秦王,地位恐怕難保。”齊王元吉更是多次勸說太子建成趁早除去秦王世民,他說:“我自當替哥哥親手將他殺掉!”同時,開始分散瓦解秦王府的猛將。

    由於收買不成,李元吉向高祖誣陷尉遲恭,把他關進奉詔命特設的監獄裡審問處治,準備將他殺掉,由於世民再三請求保全他的生命,這才得以倖免。元吉又誣陷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高祖將他外放為康州刺史。程知節對世民說:“大王的輔佐之臣快走光了,大王自身又怎麼能夠長久呢!我誓死不離開京城,希望大王及早將定下計策。”元吉又用金銀絲帛引誘右二護軍段志玄,段志玄不肯從命。建成對元吉說:“在秦王府有智謀才略的人物中,值得畏懼的只有房玄齡和杜如晦。”建成與元吉又向高祖誣陷他們二人,使他們遭到斥逐。

    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長孫無忌還留在秦王府中,他與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人侯君集以及尉遲恭等人,日以繼夜地勸說世民誅殺建成和元吉。

    此時李世民雖然仍在猶豫不決,但認識到情況危急,擔心總有一天會發生變故,打算離開京城保守洛陽,所以就讓行臺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親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暗中結交崤山以東的豪傑,等待事態變化,拿出大量的金銀絲帛,任憑他們使用。

    局勢至此已經明朗,即使沒有玄武門之變,也難免形成洛陽與長安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後來李建成、元吉的突然發難,面對李淵已經將問題挑明,李世民如果不想死,就只有放手一搏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司馬光《資治通鑑》曾評論說:“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太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

  • 3 # Relentlessdays

    野心和能力,必不可少!有能力沒野心,成就有限。有野心沒能力,走不了多遠。 李世民,既有當皇帝的野心,也有那個能力,所以殺太子脅迫父親登上九五至尊之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mix2玩絕地求生開最高畫質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