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噹噹網和阿里巴巴一樣,都是在1999年創辦的。由國內著名出版機構科文公司、美國老虎基金、美國IDG集團、盧森堡劍橋集團、亞洲創業投資基金(原名軟銀中國創業基金)共同投資成立。如今,曾被譽為“中國亞馬遜”的老牌電商噹噹網卻被賣身。在為噹噹覺得惋惜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噹噹有哪些地方做錯了?
11
回覆列表
  • 1 # 寵愛記

    噹噹做錯了什麼?一個企業沒做好,創始人肯定是有責任的。創始人對於電商市場的認知決定了這個電商平臺能走多遠。

    電商的使用者規模很重要

    在網際網路上做生意,使用者規模很重要,尤其是對於電商平臺來講。網際網路產品的邊際成本非常低,使用者規模越大,你的成本越低。所以在初期,網際網路公司想盡一切辦法擴張使用者規模。比如京東,最初是隻做3C的電商,後來逐步擴充套件到了圖書,服飾,生鮮,商超等領域,使用者規模越來越大。反過來,看噹噹,在圖書領域取得領先以後,止步不前,沒有積極的擴張領域,爭取新使用者。當你的競爭對手擁有的使用者規模是你的幾倍時,你是沒有辦法與之競爭的,你在成本上就比不過了。

    價格戰是必要的競爭手段

    電商之爭,就是價格之爭。為了爭取使用者,價格戰是必須的,這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中尤其明顯。比如,以前滴滴和快的,UBER競爭時,使用者打車的花費極其低;ofo和摩拜競爭時,使用者騎車的成本也非常低。餓了麼,美團外賣競爭時,使用者點外賣非常划算。可以說,只有經歷了價格戰才能真正成為一款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但是噹噹在面對京東的圖示價格戰時,猶豫了,沒有深度的跟進,導致京東順利的進入了圖示市場,獲取了海量的優質使用者。

    及時的反省

    這個方面,筆者不得不佩服雷軍了。2016年,對於小米來生活是艱難的一年,整體的銷量同比下降了30%幾。已經跌出了全球前五。遇到這個問題了,怎麼辦?雷軍是迅速的改變自己以前的策略,不惜向競爭對手學習。比如,以前小米只專注於線上,忽視線下,忽視廣告宣傳。到了2017年以後,則不一樣了,大肆的線下開店,新開小米之家;大肆的贊助綜藝,比如奇葩說,大肆的選用明星作為代言人。這些策略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小米從OPPO, VIVO身上學來的。 小米在採用了新的策略,競爭對手的策略以後,銷量回升,重回全球前五行列,可以說從逆境中走出來了。反觀噹噹,在落後以後,似乎沒有看到什麼大的動作來扭轉危機。

  • 2 # 小白看客

    看到這樣的提問,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是:

    我做錯了什麼,要我這樣一個普通人去評價創造財富和價值我無法望其項背的企業,我做錯了什麼?

    無論噹噹現在做出了什麼抉擇,他都曾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明珠。如果沒有淘寶,也許現在淘寶享有榮耀都歸噹噹,只能說:

    噹噹讓我們看到電商發展的開始,但是他沒有帶領整個行業走向輝煌!

    突然想起淘寶是怎麼走入我的世界的:

    曾經有一檔《贏在中國》的欄目,不知道上了年紀的人還有沒有印象,這檔節目中馬雲的點評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慢慢了解和開始接觸淘寶。

    還有一個同樣以宣傳的方式走近我世界的是京東,是在奶茶妹妹事件中慢慢了解京東的。

    反觀噹噹,到目前為止,我仍然知道是一個優秀的電網,甚至很多專業人士買書籍會選擇噹噹,但是我沒有買過一件商品,因為我沒有賬號,也不瞭解。

    還有華為,華為走進我的世界,是因為看到華為的高薪和大學佈滿了華為裝置的LOGO。

    我只能根據自己經歷總結:

    要麼做出牛B的技術,要麼做出絢麗的宣傳,要麼緊緊地做好跟隨,如果什麼都不做,那麼只會在原地轉圈

  • 3 # 豐禾刀投資

    是人總會死的,是企業總會被收購。不會死的人叫神仙,不會被收購的機構叫宗教。

    所以,噹噹被賣身,其實也不能說做錯了什麼。就是很多選手在跑步比賽,你就是跑不過人家,現在,你的洪荒之力融入了其他選手身上而已。

    噹噹之所以開始跑得快,後來又跑不過人家,我之前曾經寫過文章《噹噹為什麼競爭不過京東?》,列舉過幾個原因:

    1、戰略格局及執行力不足

    2、營銷也不夠底氣

    3、管理決策機制有問題

    4、管理人的特質較保守

    成王敗寇,事後諸葛,只是飯後談資。輸贏成敗轉頭空。噹噹創始人夫婦倆透過這次公司的賣身,徹底的逍遙自在了,財務早就自由了,他們才是真正的贏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爾說“聯盟裁判並沒有偏袒他們”,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