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虎圖蟲

    第一,賠款並不是清庭自己主動要賠款,而是列強強要的。

    第二,統治者腐敗無能,目光短淺。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過生日就是典型。很多老派將領甚至還認為八旗兵可以抵擋洋槍大炮。雖說也有開眼看世界的洋務派,但頑固派勢力一直佔絕對優勢。更何況洋務派自己都意志不堅定。

    第三,花錢買不來真正的國防。清朝的海軍軍艦除後期少數外,基本外購,而且當時還比較先進,北洋艦隊更是號稱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然而又有什麼用?訓練、人才、思想、意思、體系等等都跟不上。

    第四、列強不會眼睜睜看著清庭做大。這麼好的肥肉豈能說飛就飛。你的東西都是跟列強買的,他能讓你買去反過來造他的反?

    說到低,還是要自個家底夠厚實才行,沒有強大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再先進的武器裝備都是廢鐵。

    沙特武器夠先進吧?還不是被胡賽的小米加步槍虐得不能自拔。

  • 2 # 卓爾艾米

    清朝末年為什麼總是割地賠款打敗仗?!這個問題,一直是華人討論比較多的問題,並總結出了很深刻的歷史教訓,很流行的觀點就是“落後就要捱打”,但這只是表象,問題的實質是什麼呢?!概括起來,“家國情懷”的缺失才是近代中國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看到了這個本質就看懂了清朝打了敗仗就賠款卻從沒想過打一場持久戰的根本原因。 家國情懷是什麼?就是“心繫國家,以身赴死,有我無敵,有敵無我!就是“以國為家,愛家愛國 。舍小家,保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而滿清真的缺情懷嗎?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歷代君主均未把百姓裝在心裡!對百姓進行的是奴化教育,他們宣揚的是“君臨天下”,國家不過是其私有財產,而老百姓不過是其家奴。這就和明末皇帝臨死還不忘“毋傷我百姓一人”的“愛民情懷”有天壤之別。清朝權貴們把百姓當私有財產,正是滿清的“家奴思想”導致了這種“民不知有國,國不知愛民”悲劇歷史。在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老百姓踴躍觀戰,有的甚至幫洋人引路,造雲梯。。。。彷彿這場戰爭事不關己!當代有句名言,“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但遺憾的是,沒有家國情懷的滿清軍隊何談軍民團結?!不但沒有戰鬥意志,戰鬥力很低,保衛某個帝王和保家衛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加之軍紀敗壞,常常擾民,軍民關係如同匪患關係,老百姓懼怕清軍,紛紛趨利避害,唯恐避之不及。而得不到老百姓支援的軍隊,如同魚兒離開了水,還能打勝仗嗎?!不敢想啊!!!滿清皇帝以天朝自居,以地大物博傲視天下,不愛民,不怕賠,自詡物產豐富,無所不有,於是才會有每逢敗仗必賠的神邏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關心”“寧贈友邦,不與家奴”,這些奴性十足的賣國論調婦孺皆知。很多人說清朝皇帝很勤政,但沒有家國情懷的君主不懂愛民,那些冠冕堂皇的努力又有何用呢?!我們今天常說“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他們的思想裡不計民生,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權貴們,信奉的永遠是“薄民生,厚朝廷”,讓朝廷成了水面上的一葉孤舟,卻不懂水能覆舟的道理,怎能不失敗呢?!所以,君民不合,軍民不合,官民不合,正是滿清沒有家國情懷屢打敗仗的根本原因!這也正是後來以“天下為公”理念的孫中山領導人民能推翻滿清的根本原因!而天下為公正是家國情懷的核心思想。

  • 3 # 燃燒的島群

    這個問題很簡單啊,不賠款就一直捱打,打到服輸為止。清末的中國太大,任何一個外國都無力獨吞,聯合起來滅國又談不攏條件,日本在甲午戰爭後胃口太大要吞併遼東半島,還給法德俄三國聯合干涉吐了出來。另外賠款也不是清末才有,宋朝被金、遼、蒙古修理的時候也是賠款了事,只不過當時對方索要的是牛羊馬等生產生活資料為主,天朝對周邊四夷用兵成功後,也經常選擇不滅國而是索取賠款。

  • 4 # 羅長生87

    賠款是個歷史問題。也符合華人的儒教思想。更符合華人的心態。華人講究打天下坐天下。打天下是匪坐天下是王。皇帝又叫孤家寡人。是個很會賺錢的人。賠錢能買來暫時的平安。那又何苦而不為呢?歷史就是這麼演藝的。要不你就搜刮別人的錢。要不你就把錢賠給別人。好像沒有別的選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和一個你喜歡ta但ta不喜歡你的人聊天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