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逗趣社

    關於三國第一謀士,版裡有很多種評論,最有爭議的無疑是郭嘉和孔明之爭了,而對於這一點,我一直存在著異議,諸位評論最佳謀士的標準是什麼?我認為孔明到還好理解,而郭嘉雖然是一個出色的策士,但就其綜合能力而言卻未必堪與諸葛亮比肩,以下再次提出我的觀點。首先政治力算不算傑出謀士應當具備的條件呢?其實政治力的強弱可以表現出一個智者的大局觀,只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才能準確地預料戰爭的動向和天下大勢的發展,這應當是一個傑出謀士所具備的首要條件,即戰略眼光。遍訪三國,只有三個人堪稱一流,提出佔據關中,挾天子令諸侯的荀彧(魏國決策制定者)算是一位,提出南北對峙的魯肅(吳國決策制定者)也算是一位,三分天下的諸葛孔明(蜀國決策制定者)更是一位。相比之下,魏國依靠荀彧所打造的智囊團隊可以說將其計劃實現到最佳,魯肅的南北對峙由於劉備軍團的制約沒有完全實現,孔明的隆中對也由於對吳國的分析不足也並沒有成功(鄙人認為,連吳和據荊是相互矛盾的,極大的損害了吳國的利益),可以說荀彧是其中最成功的戰略家。在這個階層上,一些朋友所認同的郭嘉並沒有出色的表現,他的奇謀決策大都是主要策略制定後的一些錦上添花,就比如一個公司的年度發展方向和重大策略制定後,某些職員在某些崗位的超常發揮而已。其次重要的,應當是出色的團隊能力,因為任何一個團體都不可能只依靠個人的力量去打天下,從這一點看,荀彧無疑是最突出的,這並不單是因為他舉薦了郭嘉,程昱,荀攸,劉曄,司馬懿,毛階,陳群,華歆,王郎,鍾鰩等等最傑出的人物所構成的政治,軍事團隊,更在於他作為曹操智囊團中的領袖,能夠協調這樣一個優秀的團隊,使得每個人的才華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當然也有曹操的用人智慧,但如果沒有荀彧對這每個人能力的認識,恐怕曹操未必能各盡其用)。荀彧的智囊團隊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袁氏家族的分裂和蜀國後來的對抗,即使連大的分歧都沒有過,可見其配合的默契程度,這一切,不能不說是荀彧的功勞。相比之下,諸葛軍師未免就有些個人秀了,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排除異己,架空劉禪,更將趙雲,魏延,張嶷這樣一批本來應當很有成就的傑出將領變成了提線木偶(相比於曹操對張遼。徐晃等人的放權培養),幾乎都失去了獨自領軍的能力,而他任用缺乏經驗的年輕將領馬謖直接導致街亭慘敗,任用沒有威望的魏國降將姜維間接導致蜀國後來名將滬戕,政局混亂。更何況演義裡那個與之齊名的龐統都是吳國魯肅推薦來的,這不能不讓人產生懷疑諸葛亮的用人哲學。這一點,透過關羽和趙雲的對比也能凸現出來,關羽即使真的像演義裡面寫的那樣武勇,智謀都不如趙雲,但人家畢竟有親手帶起來的荊州軍團,有一批自己親隨的武將文官,但趙雲卻沒有這些,所以諾大荊州,只可能交給關羽,不可能給趙子龍。放到現在的企業團隊中也一樣,一個人,即使業務能力很強,工作能力很優秀,但是不懂得發揮團隊力量,協調團隊關係,而只知道表現自己的個人秀,那麼這樣的人在一個團隊中是好是壞,有過團隊工作經驗的人應該都瞭解。再有作為最傑出的謀士,應當有必要的領導能力,在整個團隊中有其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荀彧在曹操?

  • 2 # 24幀的藝術

    郭嘉

    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

    司馬懿

    司馬懿,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遊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三國志。中期曹操幾乎言聽計從。

    荀彧,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賈詡

    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郭汜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后,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贅述。

  • 3 # 可洛加冰

    當然是鳳雛龐統。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 4 # 月色飛舞2

    首先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其在歷史的地位自然比其它三國謀士都要高,不過三國時期還有很多謀士可以與諸葛亮媲美,下面來一一分析一下:

    一.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謀士,被稱為三國第一善守大將,曹丕死後,諸葛亮曾多次舉國北伐,但是司馬懿層層防守,給諸葛亮北伐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再多次交戰之後,諸葛亮北伐尚未成功就死於五丈原,可見司馬懿的謀略並不在諸葛亮之下。二.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諸葛亮同在劉備帳下拜為五官中郎將。龐統與諸葛亮曾為同門師兄弟,也胸中有著深謀大略。諸葛亮曾說,劉備只要先取荊州再取西川便可成為三分天下之中的一分,但劉備不忍心對劉璋下手,是龐統用自己的生命,給了劉備進攻西川的藉口,可見鳳雛的名號不是徒有虛名。三.荀彧,字文若,三國時期魏國謀士,也是三國時期第一善政謀士,他曾多次像曹操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曹操也曾說過,我有這樣謀士何愁大事不成,荀彧此人不僅多次為曹操出謀劃策,還為曹操的大後方打下了保障,為魏國的建立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其謀略之道也可與諸葛亮媲美。四,周瑜,字公謹,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周瑜在歷史上,性情大度,可謂奇才,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周瑜與張昭共掌吳國大事。建安十三年,周瑜與劉備軍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操,為吳國打下三分天下的局面。也是三國時期一方俊才,其軍事謀略可與諸葛亮媲美。其實,三國時期還有很多知名謀士,比如郭嘉,陳宮,賈詡,魯肅等,其都有各自專長,諸葛亮學的多卻未必學的精,所以說如果只從單一方面進行比較,很多謀士都可以與諸葛亮媲美。

  • 5 # 初見娛樂101

    諸葛亮算是三國裡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了,原因也是因為羅貫中在寫三國時重點講述了蜀國,而諸葛亮從出場就自帶光環,而且智謀相當厲害。不過在三國裡也還是有能剋制住諸葛亮的人,但是諸葛亮不一定會服他,那有沒有能讓諸葛亮打心底佩服的人物呢?其實還真有一位,但是不太出名,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一起來看看到底是誰吧。

    劉巴,字子初,荊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少時就聰慧聰穎,很有才幹,卻養成了恃才傲物的個性。雖然同姓劉,但他一直瞧不起劉備“織蓆販履”之出身,因此從骨子裡藐視劉備。

    十八歲時,劉巴就在荊州擔任郡署戶曹吏主簿。當時劉備正好來荊州投奔劉表。博學多才的劉巴當時已經很有名氣,劉備叫自己的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學,劉巴拼命推辭掉了,說:“我那點學問真算不了什麼,你讓你外甥拜我為師,就好比摧毀了鸞鳳之豔麗,一頭扎進燕雀的小天地,這怎能讓他變得更聰明呢?”搞得劉備灰頭土臉很沒面子。

    在決定三國鼎立命運的赤壁之戰前夕,劉備與曹操大戰於長坂坡,結果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宅心仁厚的劉備帶領廣大老百姓開始逃難,荊州有頭有臉的計程車族們也都跟著劉備走,加入了逃難的大軍,只有劉巴一個人往北上,去找曹操。可見他確實反感劉備,寧從“明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也不願意跟著打著皇室後裔金字招牌的劉備。

    曹操對名士劉巴的前來投奔自然是喜出望外,任命他做客(助理),後來曹操派他去招撫長沙、零陵等地,對其非常重用。想不到,劉巴的運氣真的很糟,赤壁之戰中曹操慘敗,劉備奪得長沙、零陵等郡。

    劉備入主零陵後,聽說劉巴也在這裡,愛才之心又油然而生。求賢若渴的劉備不計前嫌地去拜訪劉巴,才發現劉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遠,逃到交趾(今天的越南)。

    原來,由於招撫長沙、零陵等地的圖謀失敗了,劉巴無法回去向曹操交差,只能一逃了之。在其出逃之前,諸葛亮曾情真意切地寫信勸他歸順劉備,劉巴卻回覆:“受命而來,不成當還,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使“先主深以為恨”。

    劉巴逃到越南還不夠,怕劉備透過渠道找到他,改姓為張。《零陵先賢傳》記載:巴入交趾,更姓為張。與交趾太守士谿計議不合,乃由牂牁道去。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殺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殺也。”主簿親自送至州,見益州牧劉璋,璋父焉昔為巴父祥所舉孝廉,見巴驚喜,每大事輒以諮訪。劉璋本來是親曹派,派張松去對曹操表明態度。不料因為張松其貌不揚,曹操對他冷冷淡淡,憋了一肚子氣回來的張松便勸劉璋和劉備合起來對付曹操。劉璋沒什麼主見,也就同意了。

    入幕劉璋的劉巴給了劉璋一個很有戰略眼光的建議:不要接納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巴閉門稱疾。”

    在政治上極為幼稚的劉璋沒聽劉巴的逆耳忠言,張松暗通劉備的事情敗露後,劉璋才明白劉巴當初的意見是正確的。但此時大勢已去,益州果然很快被劉備收入囊中。劉備圍攻益州時,曾號令三軍:“誰敢加害劉巴,就滅他三族。”後來,士兵們拿住了無法逃生的劉巴,劉備大喜。

    劉備再次盛情相邀,諸葛亮也寫信對劉巴苦言相勸,走投無路的劉巴只好謝罪歸附,被劉備任命為左將軍西曹掾(劉備此時的主要官職是左將軍,西曹掾主管府內官吏的任用)。諸葛亮對此也十分高興,因為自從劉巴上任以後,諸葛亮的工作負擔減輕了很多。劉備稱漢中王后,以劉巴為尚書;法正去世後,又將劉巴晉升為尚書令,負責處理日常政務。

    由於劉巴總是不搭理張飛,張飛為此很憤懣,兩人關係一直很緊張,諸葛亮曾勸劉巴對這位皇帝客氣些,但劉巴不買賬。很重桃園結義之情的劉備對劉巴的這一點很反感,他對諸葛亮說:“劉巴這個人才智超人,如果無人替代,那麼就用他,如果有人替代,那麼就不必用他了。”

    諸葛亮回答:“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見《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注)劉備聞畢才打消了放棄劉巴的念頭。

    關於劉巴冷落張飛這件事,東吳智囊之首張昭也站在劉備一邊,認為劉巴這個人太過分。但吳主孫權卻另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他說:“如果讓劉巴隨波逐流,取悅於劉備,他又怎能稱得上是高士呢?”

    劉巴為人節儉,不願與人交往,只重公事。劉備登基時,所有文誥策命都出自劉巴之筆。劉繼興考證,其時有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伊籍“共造蜀科”之說: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可見劉巴的能耐確實很大。

    劉巴最牛的貢獻是在歸附劉備後不久。史載,在劉備攻取益州之後,國庫空空,劉備十分憂心。劉巴說:“小事一樁,三個動作搞定:一、鑄值百錢的銅板通行;二、統一全國物價;三、實行公賣制度。”(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劉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即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巴病逝,時年只有三十九歲,可謂天妒英才,壯歲早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沉香菸絲,為什麼說沉香菸絲越抽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