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關羽的尊號一封再封,從關公、關二爺到關帝,直至清朝取代岳飛成為與孔子並列的“武聖”,他終於走上神壇,名垂千古。關羽不再是那個凡人的關羽,他的一切性情、弱點被人們羽化、昇華,逐漸變成了一個完人。

    隋朝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授關羽亡靈“菩薩戒”,他被封為伽藍菩薩。唐高宗拉關羽入武廟,與姜子牙並駕齊驅。道教天師編造了“關公大戰蚩尤”的彌天大謊,關羽又成為道教的頭號尊神。歷代帝王更是對他屢加封號,宋徽宗封他為忠惠公,明神宗封他為關聖帝,清道光皇帝封他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他的名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比孔子的“大成至聖文宣王”還高出一籌。他在洛陽的墓地僅次於皇帝的陵墓,稱為“關林”,他的廟宇,與孔廟一樣,遍佈中國。

    如果要是解釋這個文化現象本身,大概都可以寫一篇大論文了。不過作為一種推測,統治者給他封爵加號,看中的應當是他的忠義,宣揚這樣的價值觀無疑也是可以藉以鞏固統治。這其中《三國演義》的功勞也不小。因為古代章回小說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遠遠要比史書更有趣,更容易傳播,逐漸小說也會演變成為戲劇、說書或者是其他的文藝表現形式。關羽的忠義形象無疑也是透過這個在民間也流傳開來。

    而至於關羽為何成為了財神,主要也是忠義。古代,中國的商幫最講究的就是一個“義”,他們知道經商必須同心志合,恨不得像桃園三結義那樣的一心一意。而關羽是個義神,商人們就把這個“義”字投射到關羽身上去了。尤其到了晚明,晉商開創了很多重要的商業制度,其中之一就是打出一個口號——“以義取利,誠信天下”,他們集體包裝出來的代言人,就是關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直活的很孤獨,誰對我好我就喜歡誰,有錯嗎?